朱标的信没必要急着看,先吃饭再说。
至于朱楠这小子也没必要多搭理,吃完饭这个偷书贼大概率是要跑去书房,仔细的翻找医书。
还是要找马寻批注的医书带回去仔细钻研,一些实验手册或者要点等等,这小子也知道分寸。
基本上是誉抄一份带回去,原件是留下来的,他也担心带回去原件眈误了实验进程。
所以偷书就偷书吧,马寻自己对于一些医术的感悟都不深呢。
朱橘要是能从中有什么感悟,那只能说他是真的有悟性,那就没法子了。
还是那句话,朱元璋和马秀英都放弃朱楠了,觉得这孩子愿意学医就学医。
亲爹亲娘都不在意那么多,马寻这个舅舅也不好多说什么,到底是小儿子’,偏爱一点也正常。
吃饱喝足之后,马寻说道,“带驴儿先消消食,走动一下就行,一会儿他该睡觉了”
常茂自然也明白这道理,吃饱喝足之后不许剧烈运动,这是舅舅这么几年来不断教导的。
朱橘看了看马寻,“您和郑国公是去书房?”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最近这段时间忙,没工夫批注。你别乱翻我书架,就书桌上的那些你带回去看看。”
朱橘喜笑颜开,“那我去给舅说声,您的书都是舅母整理。”
马寻也不反对,对常遇春说道,“常哥,咱俩也消消食?”
常遇春虽然喝了不少酒,但是还不至于醉。
看着朱橘的背影,常遇春笑着开口,“我记得那年打下应天府,皇后殿下带着太子过去,可给陛下高兴坏了。”
“他俩就喜欢老大和老五。”马寻就说道,“老大没什么可担心的,咱们说了也不算。就是这个老五,自小就纨绔不羁。”
常遇春就笑着开口,“本来是秦王、晋王、燕王和吴王驻守凤阳,偏偏他回来了。”
你看看,朱楠的一些纨绔就是无话可说。
历史上的他被朱元璋一度将朱楠谪迁到云南待了两年,随后朱允炆登基,杀一王、废四王,首先削的就是朱橘,给他囚了好几年。
就算是朱棣登基,也没少各种敲打、限制朱楠,这小子一看也就是个倒楣蛋,也就是早年生活的十分惬意、舒适。
常遇春笑着问道,“听说陛下有意令宋国公之女为吴王妃?”
别看冯胜此前擅自回师,但是作为大明国公,哪怕是排在最末的国公,那也是有身份、有地位。
马寻开玩笑说道,“要不是我瞎阻拦,常茂此前就娶了一个宋国公家的丫头。”
常遇春小声说道,“我反倒是不想和宋国公结亲,他家丫头太厉害了。”
不是冯胜家的丫头多有本事,而是冯胜生女儿的本事厉害,嫁的也好。
尤其是现在常婉是太子妃,常遇春恨不得将军中的一些权力都让出去呢,哪能再和冯胜沾亲。
常遇春挤眉弄眼的说道,“弟媳要是再生个儿子,咱俩亲上加亲?”
马寻怀疑了,“你哪有闺女了?不会有了吧?”
常遇春立刻义正词严,“我没闺女,蓝玉不是有吗?”
马寻哭笑不得的说道,“蓝大哥的丫头可比我家小子大,要是说驴儿岁数还差不多。
不行,绝对不行。”
常遇春就颇为遗撼,要是刘姝宁再生个儿子,估计同样抢手。
可惜了,让徐天德抢先下手。
当初还是有些尤豫了,觉得孩子小、觉得驴儿的婚事得帝后做主,哪知道徐天德不讲武德直接定下来了。
常遇春忽然有些抱怨了,“听说你说是支持老邓去东瀛,你说这事情办的。要说咱俩的交情更好,怎么就是老邓领了这差事!”
去东瀛好啊,不只是可以守着矿山,而且还有很多仗要打,这太符合常遇春的胃口了。
马寻就嫌弃的说道,“开疆拓土那是得您去,真要是镇守一方、做好后勤,您可比不上邓大哥。”
常遇春不服气的说道,“不就是抓人挖矿吗?不就是打散那些想要夺回矿山的倭寇么,我不行?”
马寻有些感慨的说道,“常大哥,咱俩以后得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了。”
常遇春有些不理解,“什么焦啊孟的?什么意思?”
虽然杨家将的故事在北宋年间就有点基础,但是《杨家将演义》可是得到嘉靖年间才成书,然后广泛传播。
马寻笑着开口,“总之就是咱俩啊,以后得在京城。”
常遇春一下子也理解了,嘿嘿笑着不说话。
怎么说呢,他自然是想要出去打仗的。但是有些事情他也心里清楚,他再想出去其实也有点难。
原因非常简单,徐达和常遇春的军功大的没边,他们是不需要担心功高盖主,不过不是一般的大型战役,也不需要他俩挂帅。
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太子的岳父、皇长孙的外公,常遇春这个战神就该留在京城。
马寻就别说了,除非是他实在忍不住跑出去旅游了。
要不然也得在京城,谁让他医术好,而且和太子亲近呢,这可是太保。
马寻继续说道,“我年初出去转了一圈,我仔细想了想。我以后要想出去,也只能是去宿州和凤阳了,其他地方去不了。”
常遇春开玩笑说道,“等到陛下、殿下岁数再大点,说不定就给你接进宫里。”
马寻瞬间脸色变了,朱元璋可能这么做,马秀英很有可能也这么做。
看看李贞就知道了,直接在皇宫内城找个院子住着,姐夫能住、小舅子就不能住了?
要不是当初马寻吵着要出宫,再加之岁数较小,说不定真的给圈进宫里了。
拆开朱标的信看了看,仔细看完后马寻随手撕掉,“明天我去上朝,我耍赖,你撒泼,如何?”
常遇春微微皱眉说道,“我撒泼只怕是不行,胡惟庸怕我,李相也不愿得罪我。你撒泼更好,我能耍赖。”
马寻和常遇春任何人当中出现一个撒泼耍赖的,估计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标治得了。
看到马寻点头,常遇春有些担的说道,“姐夫不上朝吧?”
李贞要是跑去上朝,那事情就难说了,李善长都不敢轻易得罪看起来无权无职的李贞c
马寻连忙摇头,只是有些不确定,“明天应该不至于吧,过几天就难说了。”
常遇春放心了,李贞不去敲边鼓就好,到时候他和马寻一唱一和就行。
反正很多人对他常遇春的印象还是停留在猛将的水平,不认为他郑国公有太多的政治觉悟。
让那些人自鸣得意去好了,反正常遇春也不在意这些事情。
皇帝知道就行,太子信任就好,更何况现在还有个绝佳的好搭档呢。
两个人完全可以是混不吝、滚刀肉,一个是皇后的弟弟,一个是太子妃的父亲,还有军功、威望,一般大臣看到他们撒泼也只能头皮发麻、束手无策。
马寻关心问道,“保儿现在执掌大都督府,这自然是值得放心。可是真要是有事,还得是您吧?”
马寻说的隐晦,但是常遇春明白,“估计军中不会乱,到时候锦衣卫动手就行。”
常遇春继续说道,“等你们开始了,我就去军中,肯定不会生乱。“
虽然对于胡惟庸不用过于高看,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小心无大错。
毕竞这里是京城,一旦生乱就会有着重大的损失,这是朝廷上下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而且一旦生乱,也会让文武百官的心思动摇起来。
马寻就点头说道,“标儿做事还是稳重,这一趟咱俩无论如何都要帮他清除叛逆。”
胡惟庸的定性早就是被定下来了,就是谋逆。
这几乎是和杨宪一个罪名,只不过胡惟庸的罪证更多,基本上是可以坐实。
常遇春也不无感慨的说道,“这人最初也就是个知县,你来京城的时候他还是个不入流的朝臣。这才几年的时间,文官升贬全都给他控制住了。
所以说胡惟庸这人也是有本事,即使是有朱元璋的推波助澜,一般的大臣还真没办法做到短短几年的时间位极人臣。
更为致命的是现在的胡惟庸大权独揽,大家似乎都不觉得有问题,就仿佛他天生应该一人之下。
这手段、这能力,在党争这方面,他甚至比李善长还厉害,毕竟李善长没办法完全压死浙东文官。
常遇春小声问道,“胡惟庸和东瀛那边真有往来?”
“有没有往来我事后再仔细问,但是他擅自将东瀛使臣扣留,这是事实。”马寻笑着看向常遇春,“使操从着生杀黜陟之大权,使朝贡见不到陛下,这人胆子真大。”
常遇春也这么认为,都说武将胆大、肆意妄为、横行不法。
可是那些文官也好不到哪去,甚至那些文官做的一些事情,比武将还要生猛。
这么一想,胡惟庸的死期确实是越来越近了。
很多的事情已经都安排好了,就等着马寻挑起来一些事端,这就算是诛杀胡惟庸、废黜相权的起点。
这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很多的事情朱元璋和朱标也安排好了。
而马寻对很多的事情也算是心里有预期,甚至也是在准备着。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的,那就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