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
然而,席卷外界的滔天巨浪,传至层峦叠嶂嶂的溪头寨时,已被山风与林木滤去了大半喧嚣。
第三日午后,一辆绿色的邮政摩托车,停在了溪头寨村口的老槐树下。
邮递员跳落车,从帆布邮包里,取出一摞报纸,塞给了闻声赶来的村长。
“满仓叔!这期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有省报、市报,都齐了!”
孙满仓连忙接过,习惯性地道了声谢。
他原本打算象往常一样,先把报纸拿到村部,等有空了再大致翻翻,看看国家又有什么新政策。
然而,就在他目光扫过最上面那份《人民日报》的头版时,动作猛地僵住了!
报纸头版最显眼的位置,通常刊登重大时政新闻的地方,此刻竟赫然印着一行庄重醒目的黑色通栏标题《我国十四岁少年江辰攻克世界级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标题下方,配着一张略显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少年清瘦轮廓的照片,以及篇幅不小的报道文章。
孙满仓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无意识地张开,足以塞进一个鸡蛋!
他死死盯着那标题,又猛地低头,使劲揉了揉眼睛,再抬头看那名字,那照片——没错!
就是村尾老江家那个平时闷不吭声,最近却越来越让人看不透的辰娃子!
“江——江辰?哥德——哥德巴赫猜想?”
孙满仓只觉得一股热血猛地冲上头顶,耳朵里嗡嗡作响。
他虽不太明白“哥德巴赫猜想”具体是个啥,但“世界级数学难题”、“攻克”这些字眼,以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他这把年纪还是懂的!
这是天大的事!
捅破天的大事!
“快!快!敲钟!集合!全村集合!”
孙满仓猛地回过神来,也顾不上什么村部不村部了,抱着那摞报纸,跌跌撞撞地冲向村口那口平日用来召集村民开会的铁钟。
当!当!当!
急促而洪亮的钟声,瞬间打破了溪头寨午后的宁静,在山谷间回荡开来。
“咋了咋了?出啥事了?”
“满仓叔敲钟了!快去看看!”
“是不是修路的事有啥新说法?”
村民们纷纷从家里、田头探出头,一脸疑惑地朝着村口汇聚过来。
很快,老槐树下便黑压压地围了一大群人。
孙满仓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他高高举起手中那份《人民日报》,声音因极度的兴奋微微发颤:
“乡亲们!静一静!静一静!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喜事啊!“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孙满仓脸上。
“咱们溪头寨!出龙了!出真龙了!”
孙满仓挥舞着报纸:“老江家的辰娃子!江辰!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剧烈的心跳,将报纸展开,凑到眼前,一字一句无比庄重地念起了那篇新华社通稿:
“新华社,首都5月25日电,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年仅十四岁的少年江辰,成功证明了世界着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他念得磕磕绊绊,许多学术术语和专业名词对他而言如同天书,但内核意思却清淅地传递了出来江辰,解决了世界上顶尖数学家都解决不了的超级难题!
为国家争了光!
是了不起的天才!
是数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每念一句,人群中的骚动便增大一分。
“啥?辰娃子?那个闷葫芦娃?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数学难题?辰娃子不是才念初中吗?咋就能解世界难题了?”
“老天爷!人民日报头版啊!那得是多大的事!这娃子—这娃子真成文曲星下凡了?”
“我就说辰娃最近不样了!瞧那眼神,透亮透亮的!”
“江家祖坟冒烟了啊!不!是喷了!”
惊叹声、议论声、难以置信的质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巨大的嗡嗡声。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溪头寨的每一个角落。
同一时刻。
bj某顶尖高校公告栏前,学生们挤作一团,争相传阅着《光明日报》的头版,脸上写满了震惊与兴奋。
“江辰?十四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太疯狂了!”
“《数学年刊》特刊!普林斯顿那边都炸了!这是真的!”
“他才十四岁啊,他到底怎么做到的?”
魔都,一个普通的家庭餐桌上,中学生拿着《文汇报》激动地向父母比划:“爸,你看!我们国家个十四岁的学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父亲推了推眼镜,仔细看着报道,感叹道:“了不得啊!这娃娃,真是了不得!为国争光了!”
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里,播音员用庄重而自豪的语气播报着这条消息。
“我国青少年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天才数学家江辰证明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专家表示,此举标志着我国数学研究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街头巷尾,茶馀饭后。
江辰、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了所有人热议的焦点。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但这并不防碍他们为此感到由衷的骄傲和兴奋。
一个十四岁的中国少年,解决了世界级的难题,这本身就足以点燃全民的民族自豪感c
然而,在这股铺天盖地的赞誉与好奇背后,无形的波澜也随之涌动。
各路媒体、研究机构、乃至背景复杂的境外组织,都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位于群山深处小山村,试图挖掘出更多关于那位神秘天才的信息。
就在这舆论鼎沸之际。
一辆黑色的越野车,再次无声无息地驶入清水镇,停在了镇口简易检查岗前。
车门打开,安雅利落地跳落车。
她今日未穿那身职业套装,换上了一套更便于山野行动的深色冲锋衣裤,长发束成马尾,显得干练而清爽。
她向值守人员出示了一份特殊证件,简单交谈几句后,随后重新上车,驱车前往溪头寨。
板房内,江辰刚结束晨练,正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一本新到的《细胞》期刊。
黄老道轻轻叩门,告知安雅来访。
很快,安雅推门而入。
她的目光快速扫过屋内那些专业的生化实验设备,眼底闪过一丝惊讶,但立刻便恢复了平静。
“江辰同学,冒昧打扰。”
安雅并未寒喧,直接开门见山,将一份盖有印章的红头文档,轻轻放到书桌上。
“根据上级决定,即日起,我正式以连络员及安全顾问’的身份,常驻清水镇,并组建一个精干的工作小组。“
“我的主要职责有两项。”
“其一,负责与您相关的所有对外连络事宜。包括但不限于过滤海量的媒体采访请求、学术交流邀请、商业合作问询,以及其他各种来源复杂的信息。确保这些外部涌来的信息洪流,不会干扰到您和您家人的正常生活。”
“其二,依据之前达成的协议,全面负责并强化溪头寨及周边局域,特别是你本人及直系亲属的安全保障工作。我的小组会协调省、市、县三级力量,以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完成布控。确保万无一失。“
她说完,静静地看着江辰,等待他的回应。
江辰的目光从期刊上抬起,扫过那份函件,又落在安雅脸上。
对于安雅的到来及其新身份,他并未感到意外。
外界风暴既起,官方层面的介入与保护,是必然之举。
安雅此人,敏锐、专业,且懂得分寸,由她来担任这个缓冲与屏障的角色,再合适不过。
他沉默了刻,微微颔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