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春,欧洲的战火愈演愈烈。
荷兰与西班牙的战争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却仍在大明武器的“加持”下顽强对抗。荷兰为了购买大明的火炮与战舰配件,几乎抵押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的税收权;
西班牙则掏空了美洲银矿的最后储备,甚至开始向民间强制征收金银,导致国内民怨沸腾,起义频发。
而法国、英国等国也深陷战乱泥潭。
法国为争夺南尼德兰的控制权,与西班牙展开了多次激战,虽凭借大明出口的“迅雷炮”占据了一定优势,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国库空虚;
英国议会军与王党军队的内战虽已结束,但新成立的共和国为了扩张海外势力,添加了对西班牙殖民地的争夺,与荷兰水师在大西洋上多次交锋,同样消耗巨大。
此时的大明,已成为这场欧洲战乱最大的赢家。
据户部统计,崇祯十一年至崇祯十二年间,大明通过武器出口与民生商品倾销,共赚取白银五百万两、黄金十万两,国库储备的白银已突破四千万两。
水师方面,马六甲造船厂已建成“龙威级”蒸汽装甲舰五艘、“靖海级”改进型巡洋舰二十艘,大明水师的战力已远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南洋方面,在大明水师的威慑下,暹罗、缅甸、爪哇、吕宋等国已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定期向大明朝贡,开放全部贸易口岸。
大明的商船遍布南洋各地,甚至远航至欧洲与美洲,大明的“交子”成为了南洋乃至欧洲部分地区的通用货币,大明的文化与技术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即便如此,程一言仍未放松警剔。
他深知,欧洲各国虽已疲惫不堪,但根基仍在,只要有一丝喘息之机,便可能卷土重来。祯帝的奏折中写道:
“欧洲各国虽已两败俱伤,但工业基础未毁,殖民体系未崩,若此时罢手,恐让其缓过气来,日后必成我大明心腹大患。臣以为,当乘胜追击,采取‘三策’,永绝后患。”
崇祯帝当即召程一言回京议事。在御书房内,程一言详细阐述了他的“三策”:
“第一策,技术封锁,断其发展之路。”
程一言说道,
“欧洲各国之所以能与我大明抗衡,关键在于其造船与火炮技术。我们需加强对内核技术的保密,严禁任何工匠与技术人员外流;
同时,通过锦衣卫密探,破坏欧洲各国的研发机构与工厂,烧毁其技术图纸,让他们无法自主研发先进武器与舰船。”
“第二策,经济绞杀,耗其国力之本。”
程一言继续说道,“欧洲各国的财政已濒临崩溃,我们可进一步抬高武器与民生商品的出口价格,同时限制对欧洲的粮食出口。
欧洲各国为了维持战争与民生,必将不惜一切代价购买,最终导致财政彻底破产,民生凋敝,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与研发。”
“第三策,挑拨离间,乱其内部之和。”
程一言补充道,
“欧洲各国之间本就矛盾重重,我们可通过锦衣卫密探,散布各国相互出卖、争夺利益的谣言,加剧其内部矛盾。
同时,支持各国的反对势力与起义军,让欧洲各国陷入内战与外战交织的境地,永无宁日。”
崇祯帝听完,连连点头:
“程先生的‘三策’,真是釜底抽薪之妙计!朕完全支持,你可全权负责实施,所需人力、物力、财力,朝廷一概应允。”
得到崇祯帝的全力支持后,程一言即刻返回马六甲,开始部署“三策”的实施。
首先是技术封锁。
程一言下令,加强对马六甲造船厂与军事工厂的安保,严禁任何工匠与技术人员私自离开,同时对所有出口的武器与舰船,拆除内核技术部件,销毁相关图纸。
锦衣卫密探则潜入欧洲各国,对其研发机构与工厂展开破坏——在荷兰的鹿特丹造船厂,密探们烧毁了荷兰仿制大明蒸汽战舰的图纸;
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兵工厂,密探们炸毁了其研发新型火炮的实验室;在英国的伦敦科学院,密探们偷走了其研究电力技术的内核资料。欧洲各国的技术研发因此遭受重创,再也无法跟上大明的步伐。
其次是经济绞杀。
程一言下令,将武器出口价格再次提高五成,民生商品的出口价格提高三成,同时限制对欧洲的粮食出口,仅允许少量高价出售。
欧洲各国虽怨声载道,却因战争与民生须求,不得不咬牙购买。荷兰为了购买一批“迅雷炮”,不得不将其在印度的殖民地税收权抵押给大明;
西班牙为了购买粮食与弹药,掏空了最后一点美洲银矿的储备;法国则因无力支付武器货款,不得不将南尼德兰的部分贸易权转让给大明。
短短半年,欧洲各国的财政便彻底破产,百姓们食不果腹,流离失所,起义频发。
最后是挑拨离间。
锦衣卫密探在欧洲各国散布谣言——“荷兰与英国达成秘密协议,战后瓜分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法国暗中向西班牙出售武器,赚取巨额利润”“瑞典计划趁乱入侵丹麦,扩大领土”。
这些谣言如同野火般蔓延,加剧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荷兰与英国因殖民地划分问题反目成仇,在大西洋上爆发海战;法国与西班牙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在意大利北部展开了更加惨烈的争夺;瑞典则真的入侵了丹麦,欧洲大陆彻底陷入了混乱。
崇祯十三年夏,欧洲的战乱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荷兰水师在与英国水师的海战中全军复没,失去了海上霸权;西班牙国内爆发大规模起义,腓力四世被推翻,新成立的共和国无力控制局面,陷入分裂;
法国因长期战争,国力耗尽,不得不退出对南尼德兰的争夺;英国则因内战与对外战争,民生凋敝,政权动荡。
欧洲各国再也无力购买大明的武器,也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彻底沦为一盘散沙。
消息传到大明,崇祯帝在太和殿举行盛大朝会,庆祝大明的胜利。
朝会上,崇祯帝对程一言大加赞赏:
“程先生运筹惟幄,决胜千里,让欧洲各国永无翻身之力,为大明开创了万世基业!朕封你为‘中兴国公’,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
文武百官也纷纷向程一言道贺,此前的非议之声早已烟消云散。
程一言躬身谢恩:
“陛下过誉,此乃陛下英明决策,百官同心协力,将士奋勇作战之功。如今欧洲已无力再对大明构成威胁,南洋霸权稳固,大明的中兴之路,已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朝会结束后,程一言站在紫禁城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繁华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从崇祯五年推行新政,到如今大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历经八年风雨,终于实现了“中兴大明”的目标。
欧洲的战火虽仍在燃烧,但已无法对大明构成任何威胁;南洋已成为大明的“后院”,为大明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与资源;国内百姓安居乐业,新政深入人心,大明的未来一片光明。
他知道,大明的中兴之路并未结束。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带领大明继续发展,推广先进技术,扩大海外影响力,让大明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大明成为一个真正繁荣、强大、文明的超级帝国,永载史册。
而这一切,都将从眼前的和平与繁荣开始,一步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