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金银涌明(1 / 1)

崇祯十一年秋,欧洲大陆彻底沦为战火炼狱。

荷兰与西班牙的战争已从最初的领土争夺,蔓延为全面的资源绞杀——荷兰水师封锁了西班牙的大西洋港口,西班牙则凭借大明援助的武器,在南尼德兰与意大利北部顽强抵抗,双方陷入“打不赢、耗不起”的死局。

而受这场战争牵连,法国、英国、瑞典等国也纷纷卷入,或扶持一方,或趁机扩张领土,整个欧洲被搅得鸡犬不宁,处处是硝烟与哀嚎。

与此同时,大明的港口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繁荣景象。

广州、泉州、马六甲的码头,每天都有数十艘满载白银与黄金的商船靠岸,船舱内的贵金属堆积如山,由锦衣卫与户部官员联合清点入库。

这些财富,大多来自欧洲各国购买大明淘汰武器的货款——崇祯十一年上半年,大明通过锦衣卫外围代理人,向欧洲出口“迅雷炮”五百门、“连发火铳”三万支、炮弹十万发,仅武器贸易一项,便赚取白银三百万两,黄金五万两。

除了武器贸易,民生商品的倾销也持续为大明输血。

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的市场上,大明产的蒸汽马车、肥皂、玻璃器皿、纺织布占据了半壁江山,欧洲各国的白银如同流水般涌入大明。

据户部统计,崇祯十一年全年,大明的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七成,其中海外贸易与武器出口贡献了近六成,国库储备的白银已突破三千万两,创下崇祯朝以来的最高纪录。

如此丰厚的收益,让朝中不少官员陷入了满足与懈迨。

内阁次辅周延儒在朝会上上奏:

“陛下,如今欧洲战乱不止,我大明坐收渔利,金银满仓,南洋霸权稳固。

臣以为,可暂缓武器出口,收缩海外布局,专注国内置设,以免过度介入欧洲纷争,引火烧身。”

兵部尚书张凤翼也附和道:

“周大人所言极是。欧洲各国已两败俱伤,无力再染指南洋,我大明的武器出口已赚得盆满钵满。若继续大量出口,恐让欧洲各国掌握更多先进武器,日后反而成为隐患。

不如就此收手,将精力放在整顿内政、安抚百姓上。”

一时间,朝堂上附和之声四起。不少官员认为,大明已达成“削弱西洋、充盈国库”的目标,再继续推动欧洲战事,只会徒增风险,毫无益处。

甚至有官员私下议论,称程一言“好大喜功,欲壑难填”,过度干预海外事务,恐给大明带来不测之祸。

消息传到马六甲海峡指挥中心,程一言正在与郑明、沐天波查看新建成的“龙威级”蒸汽装甲舰。

得知朝中官员的论调后,程一言放下手中的图纸,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这些官员只看到眼前的金银,却看不到欧洲战乱背后的隐患。

打蛇不死,必受反噬,这个道理他们终究是不懂。”

沐天波皱眉道:

“大人,朝中不少官员认为,欧洲各国已无力对大明构成威胁,继续出口武器只是徒增风险。您看,是否需要放缓武器出口的节奏,以平息朝中非议?”

“万万不可!”

程一言语气坚定,

“如今的欧洲,看似各国两败俱伤,实则根基未损。西班牙虽国库空虚,但美洲殖民地的银矿仍在,只要战事平息,用不了三年便能恢复元气;

荷兰的造船技术与海上贸易网络仍在,一旦集成资源,仍是大明在海上的劲敌;更重要的是,欧洲各国的工业基础与军事研发能力并未被彻底摧毁,若给他们喘息之机,必然会全力追赶大明的技术,届时,大明将面临更强大的威胁。”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欧洲大陆:

“我们现在做的,不是‘火上浇油’,而是‘斩草除根’。只有让欧洲各国在战乱中持续消耗,直至国力枯竭、民生凋敝,无力再进行技术研发与军事扩张,大明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郑明点头道:

“大人所言极是。末将近日收到情报,西班牙已在秘密研发新型火炮,荷兰也在试图仿制大明的蒸汽战舰。若我们此时停止武器出口,他们必然会集中精力搞研发,用不了多久,便能对我大明水师构成威胁。”

“所以,我们不仅不能停止武器出口,还要加大出口力度,同时调整策略。”

程一言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第一,扩大出口规模,将更多淘汰的武器运往欧洲,让各国为争夺武器而付出更多金银,进一步消耗其国力;

第二,差异化出口,对荷兰多出口火炮与战舰配件,对西班牙多出口火铳与弹药,让双方的战力始终保持均衡,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从而延长战乱时间;

第三,抬高出口价格,随着欧洲各国对武器的须求日益迫切,我们可将武器价格提高三成,既赚取更多财富,又能让欧洲各国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

“可朝中官员的非议该如何应对?”

沐天波担忧地问道。

“我会亲自上书陛下,阐明其中利害。”

程一言说道,“陛下推行新政多年,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定会支持我们的计划。

同时,我会让户部将部分海外收益用于国内置设,减免百姓赋税,兴修水利,让官员与百姓都能感受到海外贸易带来的好处,从而减少非议。”

当日,程一言便写下奏折,详细阐述了“持续削弱欧洲”的必要性:

“欧洲各国,向来贪婪好战,若不趁其内乱将其彻底削弱,待其恢复元气,必卷土重来,觊觎我大明南洋疆土与贸易利益。

如今我大明虽金银满仓,却不可贪图一时之安,需乘胜追击,让欧洲各国永无翻身之力。

且持续出口武器,可将欧洲之金银源源不断引入大明,既可为新政提供充足资金,又可削弱欧洲之国力,此乃一举两得之事。”

崇祯帝看完奏折后,深以为然。

他想起程一言推行新政以来,大明从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到如今国泰民安、金银满仓,南洋霸权稳固,心中对程一言的信任愈发坚定。

他当即下旨,驳回周延儒等人的奏请,支持程一言继续扩大武器出口,同时下令户部将海外收益的三成用于减免百姓赋税,三成用于兴修水利与建设新政书院,四成用于军事研发与水师扩充。

有了崇祯帝的支持,程一言的计划得以顺利推行。

锦衣卫外围成员加大了在欧洲的武器推销力度,差异化出口策略让荷兰与西班牙的战力始终保持均衡,双方的战争陷入了更加惨烈的胶着状态。

欧洲各国为了购买大明的武器,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金银,甚至开始抵押海外殖民地的税收权,大明的财富积累速度进一步加快。

在大明的港口,每天都能看到满载金银的商船靠岸,百姓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对新政的支持度也越来越高。

朝中官员见海外收益确实能惠及民生,且崇祯帝明确支持程一言,非议之声渐渐平息。程一言站在马六甲海峡的了望塔上,望着往来如梭的商船与日益强大的水师舰队,心中清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进入关键阶段。

欧洲的战火,还需要继续燃烧下去,直到大明真正成为世界的主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天下第一!小说版 八零换嫁后,绝嗣糙汉夜夜哄 大明亡国还剩三天:我,朱慈烺,反了 成仙图,成仙途 看完天幕:九龙夺嫡的心思都没了 掘明 恶毒女配现场演绎发疯文学 人民的名义:开局奉命抓捕丁义珍 从湘西到东南亚 从外门杂役开始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