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恩威并施(1 / 1)

崇祯四年夏,西南的雨季如期而至,连绵的阴雨将贵州、云南的山峦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贵州水西土司领地外围的村落里,新政学子李修正冒雨带领百姓修建小型水力发电机——这是程一言特意下令研发的简易发电设备,无需复杂的线路,只需借助河流的动力,便能为村落提供照明与灌溉电力。

“李先生,这‘铁疙瘩’真能生出电来?”

一位皮肤黝黑的老农,看着眼前正在安装的发电机,满脸疑惑地问道。此前,土司安坤曾多次告诫百姓,朝廷推广的“新政物件”都是“不祥之物”,会惊扰山神,不少百姓对此心存忌惮。

李修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笑着解释道:

“王老伯,这可不是什么不祥之物,等安装好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灯,比煤油灯亮堂百倍,还能带动抽水机灌溉田地,以后就算天旱,也不用担心庄稼缺水了。”

在李修的耐心劝说下,百姓们渐渐放下了顾虑,纷纷主动帮忙搬运零件、挖掘水渠。经过三天的努力,小型水力发电机终于安装完成。当夜幕降临时,李修合上电闸,村落里的几十盏电灯同时亮起,柔和的光芒驱散了黑暗,也照亮了百姓们惊喜的脸庞。

“亮了!真的亮了!”

王老伯激动地伸手触摸电灯,眼中满是震撼,

“这新政的物件,真是太神奇了!”

百姓们围着电灯欢呼雀跃,此前对新政的抵触与疑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李修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只有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新政带来的好处,才能从根本上瓦解土司的统治基础,让他们真心归顺朝廷。

这一幕,被隐藏在村落中的锦衣卫密探秦风看在眼里。

他将百姓们对新政的认可记录下来,加密后送往京城。程一言收到情报后,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推行的“恩威并施”之策,终于开始显现成效。

此时的水西土司府内,气氛却异常压抑。

安坤看着手中的密报,脸色铁青——外围村落的百姓因新政带来的好处,对朝廷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不少原本忠心于他的部族长老,也开始动摇,甚至有人提议,停止与西洋人的合作,向朝廷妥协。

“一群目光短浅的东西!”

安坤将密报狠狠摔在地上,怒声呵斥,

“朝廷给他们一点好处,就忘了谁才是他们的主子!西洋传教士那边怎么说?承诺的火器什么时候到?”

一旁的亲信连忙答道:

“回土司大人,西洋传教士说,安南内乱后,火器运输受阻,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送到。他们还说,让大人再坚持一段时间,只要火器一到,便可立刻发动叛乱。”

“坚持?怎么坚持?”

安坤烦躁地踱步,

“外围村落已经被朝廷的新政拉拢,内部又有长老反对,再等下去,我们只会越来越被动!”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西洋传教士,早已自身难保。

程一言派往西南的锦衣卫密探,伪装成信徒混入传教士队伍后,很快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这些传教士隶属于西洋的耶稣会,此次前来西南,不仅是为了传播教义,更是受西洋某国国王的指使,想要在西南创建殖民地,掠夺当地的矿产资源。

密探们将传教士的阴谋与活动地点秘密报告给沉炼,沉炼立刻下令,调集西南的锦衣卫力量,对传教士的据点展开突袭。

在云南大理的一处隐秘教堂内,锦衣卫当场抓获了十馀名传教士,搜出了大量的传教书籍、火器图纸,以及与西洋国王的往来书信。

当这些证据被送到安坤面前时,这位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土司,彻底陷入了绝望。

他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西洋人用来分裂大明的棋子,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会被无情抛弃。

“土司大人,事到如今,我们已无退路,不如向朝廷投降,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一位部族长老颤斗着说道,他深知,以大明如今的实力,叛乱只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安坤沉默良久,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投降是唯一的选择。

崇祯四年七月,安坤亲自前往贵州布政使司,向朝廷投降,并上交了所有的火器与兵器库钥匙。

贵州布政使将此事上报京城,崇祯帝龙颜大悦,下旨赦免安坤的罪行,将其调任湖广参政,远离西南部族,同时在水西土司领地推行“改土归流”,设立黔西州,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治理。

安坤投降的消息传到云南,土司龙云心中震动不已。

他看着眼前朝廷送来的“新政推广成效图谱”——上面标注着水西领地在推行“改土归流”后,百姓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电力复盖率达到八成,水泥公路贯穿全境,百姓安居乐业。

再想到自己与缅甸勾结的证据还在朝廷手中,龙云彻底打消了叛乱的念头。

不久后,龙云主动前往云南巡抚府,表示愿意配合朝廷推行“改土归流”,并将儿子龙胜送往京城,进入新政书院学习。

云南巡抚将此事上报后,程一言建议崇祯帝,授予龙云“云南宣慰使”的虚职,保留其部分荣誉,以安抚云南其他部族。

随着安坤投降、龙云归顺,西南最大的两个隐患被彻底消除。

程一言趁机加大了西南新政的推广力度——大批的电力线路与水泥公路开始向西南腹地延伸,一座座小型水力发电机与风力发电机在村落中建成,高产水稻与耐旱棉花在山间的梯田里扎根生长,新政书院的分院也在昆明、贵阳等地相继设立,为西南培养了大批本地人才。

在加强新政推广的同时,程一言也没有放松对西南边疆的防御。他奏请崇祯帝,在云南与缅甸接壤的腾越、永昌等地设立边防军要塞,配备最新式的电力驱动装甲车与速射炮;

在贵州与安南接壤的独山、荔波等地修建边防哨所,派驻锦衣卫密探与边防军,密切监视异国动向。

针对西洋势力的渗透,程一言下令,在西南各府县设立“西洋事务管理局”,规范西洋传教士的活动,严禁其传播分裂思想与兜售火器,同时加强对东南沿海港口的管控,防止西洋人借道进入西南。

崇祯四年冬,程一言亲自前往西南,视察新政推广与边疆防御情况。在贵州黔西州,他看到昔日的部族聚居地,如今已建起整齐的房屋,街道两旁的电灯照亮了夜晚,百姓们在电力磨坊里加工粮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云南腾越要塞,他登上防御工事,看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满是欣慰——这里曾经是隐患重重的边疆,如今已成为大明稳固的西南屏障。

“程大人,您看,这是我们今年的粮食产量报表,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

黔西州的知州兴奋地向程一言汇报,他是新政书院的毕业生,也是西南“改土归流”后首批由朝廷派遣的官员。

程一言接过报表,看着上面一串串增长的数据,眼中满是感慨。

他知道,西南的稳定,不是靠武力镇压得来的,而是靠新政带来的民生改善,靠百姓对朝廷的认可。只有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边疆才能长治久安。

在离开西南的前一天,程一言来到昆明新政书院分院,为学子们授课。他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语重心长地说道:“西南边疆,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们将来走出书院,无论是为官、为医、为匠,都要记住,新政的内核是‘以民为本’,只有扎根百姓,才能守住这片土地,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照亮西南的每一个角落。”

学子们齐声应诺,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书院的庭院中。程一言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自己在西南布下的不仅是情报网与防御工事,更是新政的种子,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当程一言的车马离开昆明,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时,西南的天空正飘着细密的雪花。雪花落在刚刚建成的水泥公路上,落在灯火通明的村落里,落在田间地头的电力抽水机上,仿佛在为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送上最纯净的祝福。

程一言坐在马车上,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山峦,心中清楚,西南的布局已初见成效,但这只是开始。未来,他还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解决更多的隐患。

可他坚信,只要坚守“以民为本、科技兴邦”的初心,大明的边疆必将永远稳固,新政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这个古老的王朝,也必将在他的手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好孕美人,被六个绝嗣大佬宠上天 捡到老君炼丹炉,你用来烤板栗? 全都是斗气就我在修仙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直播探险成团宠,警局给我送锦旗 无限求生:七天一个新世界! 剑来仙剑 无限大楼:开局成为监管者 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鸿蒙玄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