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支持邕王,已经打破了官家想要的平衡。
可官家却不能对周家进行处置,因为这样会吓退那些支持邕王和充王的官员。
官家需要朝中官员去支持两人,但一切的前提下,是要保持平衡。
一旦平衡被打破,占据优势的一方,就会进行绝杀。
这个绝杀并非针对对方,而是针对官家。
邕王和充王和那些支持他们的官员都清楚,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官家手中。
己方占据优势的时候,肯定要想办法逼迫官家做出决断,奠定胜局。
这些恰恰是官家不愿意看到的,邕王和兖王势均力敌的时候,两边都没有把握,只有韩章等少数重臣不时的上书让官家做决断。
官家在邕王和充王两人中尤豫不决,这个做法很高明。
无形的将朝中官员分为了三派,支持两人的各一派,另一派则是以韩章等人的中立派。
中立派单纯的只是想立储,而支持邕王和充王的人,则想让自己支持的人成为储君。
看似目标区别并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势均力敌之时,双方都没有把握一定能赢,因此在逼迫官家立储上,并不积极。
这才是官家能够拖延到现在的原因。
一旦官家因为周家站队,对周家做出处罚。
那些已经站队的官员便会人人自危。
因此官家就只能抬高充王,来平衡周家支持邕王带来的不利影响。
是与不是,并不重要,反正年后他就回离开汴京这个旋涡。
邕王府邕王脸色难看的看着下首坐着的众人,冷冷道:“怎么都哑巴了?如今该如何应对,你们倒是说啊?“
下首坐着的十几个官员,闻言心里都有些不快。
——
当初邕王拉拢他们的时候,虽然算不上礼贤下士,可礼数还算周到。
可他们投靠邕王后,才发现邕王的性子有很大的问题。
邕王能力一般,脾气还很急躁。
平常无事的时候,也能和颜悦色同他们说话。
可一遇到什么事,本性就暴露无遗,一副把他们当成家奴的姿态。
严格来说,臣子酒相当于皇帝的家奴。
可邕王如今还没正式成为储君呢。
只是他们已经上了船,也没有反悔的机会了。
左上首的官员起身道:“殿下,下官之前就说过不应接受周家的投效。周家在朝中并无任何影响力,投效与否并无作用,相反还会引起官家的不快。“
官家的心思其实并不难猜,他们早早的便给邕王分析过其中的缘由。
两边可以斗,但短时间内别想分出胜负,更别想彻底压过充王一头。
邕王子嗣多,天然就占着优势,老实等待机会才是最好的。
等官家彻底绝望后,真正有了立储之意时,才是真正的机会。
对于周家那种能够打破平衡的存在,他们是不赞成接受的投效的。
可邕王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周家投效,就意味着官家已经死心了,有了立储之意。
否则周家为何会投靠他?
周淑妃如今正得宠,若是他不接纳周家,万一周淑妃在官家跟前替兖王吹耳旁风,影响了官家的决断怎么办?
“本王让你们来是商议对策的,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邕王脸色阴沉道。
“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那个官员说道。
”你们一天天的不是让本王等,就是让本王静观其变。“
邕王冷哼道:“如此本王要你们何用?”
“父王!”
赵斐见父亲把话说的如此难听,连忙起身打圆场,道:“何侍郎的意思是官家刚刚下旨,后面局势如何还不明,先看看后续的变化,再思考对策。“
邕王闻言脸色稍缓,道:“你们都退下吧!”
“下官告退!”众人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赵斐亲自相送到厅外,然后回到厅内,苦笑道:“父王,这些官员皆是支持您的,您对待他们应当客气些。
邕王本来怒气已经消退了些,听到赵斐的话,顿生无名火,冷喝道:“本王为什么要对他们客气?这些人不过是赵家的家奴罢了。难道本王对他们不客气,
他们还能转投充王不成?“
赵斐是他的嫡长子,邕王和邕王妃感情谈不上多深,却也没有什么矛盾。
对于这个儿子,邕王自然没道理厌弃。
事实上,以前他对这个几子可谓非常满意。
可自从他被选为储君人选后,赵斐经常规劝他。
在邕王看来,自己做的并没什么错。
赵斐劝他,就等于是对他的做法不认同。
那些支持他的官员经常劝他,已经让他不厌其烦了。
结果自己的儿子对他的做法也不认同,这如何让邕王不恼?
“他们自然不会转头兖王,可—“
“那不就得了。”
邕王不耐烦的打断了赵斐的话,冷哼道:“他们和本王是一条船上的人,还担心他们心里有怨言,不为尽心尽力帮助本王不成?“
赵斐一脸无奈,心里暗道:“话是这样说,可那些官员说的话,您也听不进去啊。”
就邕王对那些官员的态度,若不是他们没有退路,怕是早就有人转投充王了o
他不担心那些官员不尽心尽力辅佐,怕的是邕王心中对那些官员不满,以至于关键时候,听不进劝。
就在他琢磨该怎么劝说之时,一个十岁左右的姑娘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端着托盘的丫鬟。
“父王!”
“倩姐儿来了。”
邕王看到女儿,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
他嫡子庶子有七人,女儿却只有这么一个。
因此对这个女儿很是宠爱。
“大哥哥。”
嘉成县主欠身向邕王见礼,接着又对赵斐行了一礼。
“不用理他。”
邕王瞪了赵斐一眼,然后微笑看向女儿,道:“快,到父王跟前来坐。“
”父王,女儿让厨房做了些您爱吃的点心,你尝尝看。“
嘉成县主转身从托盘上端起点心,送到邕王边上的桌案上。
“呵呵,正好父王有些饿了,还是倩姐儿好,知道心疼父王。
邕王笑眯眯的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含糊不清道:“你说这也怪的很,厨子还是那些厨子,可倩姐儿送来的点心,味道比平常的就是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