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我爹娘又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华兰嗔怪道。
“哈哈,我开个玩笑。”
梁安道:“不过我在汴京需要走动的人家不多,也不急这一会。明天我先陪你去看望岳父岳母。”
华兰闻言劝说了几句,见梁安坚持,也没再说什么。
马车在永昌伯爵府门口停下,梁庸领着几个弟弟妹妹等侯在门口迎接。
见梁安和华兰从马车上下来,梁庸领着弟弟妹妹行礼道:“恭迎兄长,嫂嫂回家!”
“二弟看着又胖了不少,平常可要注意活动,太胖了对身子不好。”梁安笑道。
“我也知道,可我也没吃多少,就是一直长肉。”梁庸苦着脸说道。
梁安摇了摇头,或许对于胖子来说,无论吃多少都算吃的不多吧。
梁庸性子有些愚钝,唯一的爱好就是吃。
古人休息的早,一般晚饭后,就不会再进食了。
但是梁庸晚上睡前得吃点东西才行。
梁家家大业大,倒也不在乎。
吴大娘子见他越来越胖,这才开始管控。
胖虽然和福挂钩,可福气太大了也承受不住啊。
于是梁庸就开始藏吃的,晚上睡下后,等丫鬟走了偷偷吃。
一开始谁都没发现,直到有次他晚上吃鸡腿的时候,不小心掉落床上,留下了油渍,丫鬟发现后禀报了吴大娘子。
吴大娘子这才知道,名人不定时的对他屋子进行搜查。
“三弟弟学业如何?”梁安看向梁奎问道。
“多谢大哥哥关心,庄学究才学过人,在学究教导下,略有长进。”梁奎神色充满了感激。
以前在国子监武学,那些夫子在教程上都是应付了事。
这也不怪那些夫子,毕竞武学内都是武勋子弟。
文人对于武勋天然带着有色眼镜,加之那些勋爵子弟又以纨绔居多,他们自然懒得用心去教导。
可这对梁奎这种想学的人来说,就很不友好了。
否则梁奎也不会生出想进入军中的想法。
去盛家借读不过大半年时间,他能够很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庄学究确实学识过人,你要用心学,不姑负我一片苦心,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梁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恩。”梁奎用力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梁安又询问了两个妹妹和梁晗的近况,对他们勉励叮嘱了几句,尽显长兄风范。
两个妹妹平常和他接触的不多,也不怎么爱说话,面对梁安的叮嘱,乖巧的应了下来。
已经十岁的梁晗,不冷不淡道:“知道了。”
因为梁庸愚钝的原因,吴大娘子担心他将来守不住家业,便对梁晗的教养十分重视。
吴大娘子担心的不仅仅是梁安,也担心梁庸会着了人家的道。
想着将来梁晗能帮着梁庸,守住家业。
从小梁晗便被养在吴大娘子跟前,有些话即便再怎么避着梁晗,也难免会听到一些。
在梁晗心里对梁安一直怀有很深的敌意,这种敌意不仅仅是因为梁安这个庶长子的身份。
也因为他把母亲对他的严厉,都怪到了梁安的头上。
若不是梁安的威胁,母亲就不会对他如此严厉,他岂能不因此记恨梁安。
“六弟弟你这是什么态度?”
梁庸不满道:“大哥哥关心你,才说这番话,你”
“二弟弟。”
梁安打断了梁庸的话,微笑道:“六弟弟年纪还小不懂事,走吧,别人父亲母亲等久了。”
说完便抬步进了家门。
梁庸瞪了梁晗一眼,这才跟上。
一路来到正堂,门口侍立的丫鬟便拉开厚厚的帘子。
梁安和华兰走进正堂,便看到坐在上首的梁辉和吴大娘子。
“儿子(儿媳)拜见父亲(公爹)母亲(婆母)。”梁安和华兰躬身一礼。
“免礼。”
梁辉微笑道:“算着日子,你们也该回了。快坐下说话。”
“谢父亲!”
梁安和华兰道谢后,这才坐了下来。
“这一路舟车劳顿,很辛苦吧?你母亲已经让人将你们院子收拾了一遍,一会用了饭,早些休息休息。”梁辉说道。
“禹州离汴京也不远,倒也不辛苦。”梁安微笑道。
闲聊了一会,梁辉把梁安叫去了书房。
父子落座后,梁辉问道:“你在禹州当差,没遇到什么麻烦吧?”
“禹州到底不比汴京,梁家这块招牌还是很好用的。儿子职位不低,并未有什么麻烦。”梁安微笑道。
“唉。”
梁辉叹息道:“你离开汴京,倒是做了个聪明的选择。”
“父亲,可是朝堂又出现了什么变故?”梁安惊讶道。
“前两日,兖王求官家为兖王世子和英国公之女赐婚。”
“官家应该没有答应吧?”梁安问道。
他记得原剧中并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也有可能是发生了但官家没同意。
只要官家现在不想确定储君人选,就不可能答应。
“官家并未答应,说英国公府满门忠烈,需问问英国公的意思。英国公以舍不得女儿,想多在身边留几年为由拒绝了。”梁辉说道。
“这也正常,官家显然不想立储,肯定不会答应的。只是如此一来,怕是会有一些对兖王不利的传言。”梁安说道。
英国公的地位太特殊了,曾经更是传出官家有意为皇子和英国公之女定下婚事。
可惜那个皇子早夭,后面出生的皇子年纪和英国公之女差距太多。
否则英国公之女,将来是有机会成为皇后的。
可以说,官家一旦答应,几乎和确定兖王为储君没有什么区别。
不得不说兖王想让自己儿子娶英国公之女,是一个好算计。
但他难道没想过,此事一旦不成,对他带来的影响么?
事情成了,固然能让天下人认为官家属意充王。
可一但不成,也会让人觉得官家更偏向于邕王。
在两人都有一堆支持者的情况下,谁能成为储君,官家的偏向非常重要。
“自然,此事传出来后,这两天便有各种官家属意邕王的言论传出。不过官家今日于朝堂之上,因为一些小事训斥了邕王一顿,让储君之争又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梁辉摇头道:“汴京的局势太乱了,就连许多勋贵人家都开始站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