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两人离开,兖往看向边道洋,道:“边夫子认为两人刚刚所言如何?”
“两人所言皆有道理,殿下按他们所说的去做即可。不过还有一事殿下可以尝试一下。”边道洋说道。
“何事?”兖王问道。
边道洋低声道:“给世子定一门亲事。”
“我儿才将将十岁,即便定下亲事,谁家愿意这个时候嫁女?”兖王皱眉道。
以他如今的身份,儿子肯定要去娶名门贵女。
现在儿子才十岁,即便他不顾儿子身体,让他早早娶妻延续血脉,增加他争夺皇位的筹码。
那也得有人家愿意嫁女才行啊。
无论娶已经及笄的姑娘,还是娶年纪相仿的,也没人能拉下脸答应。
“殿下误会了。”
边道洋见兖王误会,解释道:“英国公有一女,年纪比世子稍小一些,殿下可以求殿下为世子和英国公之女赐婚。”
“妙啊!”
兖王思索了一阵,拍手道:“边夫子真乃吾之子房也!当年官家可是有意和英国公联姻,大周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后要从武勋人家中选。
若是官家答应赐婚,那么满朝文武大多数都会支持本王。”
要不是上一个皇子夭折太早,说不定官家都已经定下此事了。
要是官家愿意赐婚,百官必然会认为官家偏向他。
“殿下都知道,官家又岂能不知?”边道洋给兖王泼了一盆冷水。
兖王脸上笑容一滞,瞬间清醒了过来。
官家在立储之事上,不会这么快做出决定。
否则也就不会让他和邕王一起入朝听政了。
既然官家不会短时间决断,自然也就不会答应这种带有偏向性的事。
刚刚他被和英国公联姻的好处给冲昏了头脑,并没想那么多。
“既然如此,边夫子为何还要让本王去求官家赐婚?”兖王皱眉道。
要不是边道洋跟了他有些年头了,他都要觉着边道洋在消遣他了。
边道洋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殿下觉得您胜出的肯能有多大?”
“目前只是刚开始,本王也难以判断。不过本王自认为除了子嗣方面,其他各方面都比他强!”兖王自信道。
前些年皇子夭折,朝臣谏言过继宗室,兖王就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他祖父和先帝乃是兄弟,官家没有亲兄弟在世,也无侄儿。
象他这种就是和官家血脉最近的了。
只是当时官家反对,而百官在过继的问题上并不是很坚决,事情就拖了下来。
可兖王却没有因此灰心,每天待在家中看书。
大周一旦有什么天灾,都会派人去施粥。
这些年不仅异常节俭,更是连妾室都未纳过。
而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给百官和官家看的。
平常自然没有人会在意他一个闲散郡王,可当官家需要过继宗室的时候,他所做的那一切,也就有了意义。
即便后面小皇子出生,让兖王一度心灰意冷,可他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兖王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皇子才一岁多点,便夭折了。
而他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储君候选人。
至于邕王他并没有太在意,以他这些年的表现,只要官家和百官不瞎,自然知道如何选择。
边道洋叹了一口气道:“殿下所言并无问题,若是寻常人家过继嗣子继承家业,肯定会选择殿下。
可如今选的是储君,大周未来的官家。”
“这有何不同?”
兖王皱眉道:“皇储未来继承皇位,需要治理天下,自然需选能力强者。”
“治理天下未必需要能力强。”
边道洋道:“那汉高祖军略不敌韩信,谋略不如张良,论治理天下更是比不上萧何。但他依旧在大乱之中夺得天下,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
皇帝治理天下,只需知人善用,垂拱而治即可。
而且殿下觉得,那满朝文武,是想要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官家,还是庸碌无为的官家?
殿下精明强干固然是好事,但在争夺储君中,不如多有几个子嗣。”
“这么说本王一点胜率都没有了?”兖王脸色难看道。
“并非如此。”
边道洋说道:“只是说殿下在争夺储君中处于劣势。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
自古以来,亲兄弟争夺皇位,失败者多数都是死。即便侥幸保得一命,也是被幽禁一生,殿下该考虑考虑退路了。”
若是可以选择,他也不愿意说这些。
当年他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回乡教书。
前些年所教程生有一人金榜题名,兖王便派人请他回府教导世子。
平常兖王经常找他闲聊,谈论朝中局势,慢慢的展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官家无子,兖王有意皇位,又不是谋反,也谈不上谋逆。
边道洋见兖王不仅有雄心,还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是官家始终无子,兖王被选中的几率非常大。
兖王只有一个独子,将来若是兖王能够继位,他就是太子太师。
等兖王世子登基,那他就是帝师了。
即便兖王没被选中,新君也不会针对一个闲散的宗室。
他一个教授兖王世子读书的夫子,更不会被波及了。
然而世事难料,兖王是被选上了,却不是唯一人选。
官家还选择了一个邕王。
朝臣能看出官家这么做,是不愿意过继,想拖延时间。
边道洋自然也看出来了。
而邕王虽然各方面比不过兖王,却在子嗣上远胜兖王。
边道洋不觉得官家还能有子嗣,即便拖下去,皇储大概率也是在邕王和兖王中产生。
可因为官家无子,朝堂动荡多年,官家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难道不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么?
边道洋觉得很有可能的,官家除了在立储上有些糊涂,在位多年还是很勤政爱民的。
因为他的原因,让朝廷动荡多年。
官家必然不想这种事,将来再发生一遍。
而兖王只有一个独子,是很有可能和官家一样的。
因此他觉得兖王胜出的几率已经非常小了。
他劝兖王准备后路,又何尝不是给自己留后路。
争夺储君之位向来凶险,作为兖王的心腹,兖王失败,他也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