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让人打听一番?”
盛维提议道:“我听人说吴大娘子性子傲,并未对梁家大郎有过针对,否则他未必有机会立功。”
“打听一下也好。”盛纮微微点头。
兄弟俩商量了一阵,决定由盛维去打听,而盛纮继续拜访那些王老太师的门生故吏。
虽说那些人中,真正愿意出力帮他的不多,可有这份香火情在,人家也不能将他拒之门外。
等今年任期结束,他很可能就要入京了,混个脸熟也是好的。
在盛纮忙着四处送礼的时候,梁安也从父亲口中得知,盛纮并未拒绝,却也没有表达出同意的意思。
而是故意装作没有听懂,态度不明。
梁辉托的人也没办法,这种事人家故意装作没听懂,他总不能直接点破吧?
要是把事情挑明,盛家再拒绝,两家也算是结仇了。
这也是很多大户人家,一方有意联姻,都会先请人暗示一下,先看看对方的态度。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自然也是要脸的。
求亲被拒,少不了被人嘲笑。
梁安眉头微皱,他在得知盛纮入京,就第一时间找梁辉谈此事,就是担心出现什么变故。
可惜梁辉对盛家不太满意,坚持要调查一番,眈误了些时间。
莫非这其中出现了什么变故?还是说盛纮已经相中袁文绍了?
梁安倒不是非华兰不可,对他来说娶谁都是娶。
后来没有被朝廷变局波及的人家他也知道不少。
可他知道的这些人家中,要么没有适龄的姑娘,要么梁家高攀不上。
要是可以,他还想娶张桂芬呢,以英国公在军中的威望,将来谁当皇帝都得拉拢他。
成了英国公的女婿,前途自然是有保障的。
可他打听过,人家张桂芬现在才九岁,英国公之女也不是他能高攀上的。
在已知的人中,华兰是最合适的。
至于去赌未知,他还没那么蠢。
自己一个穿越者,对于未来和当下人物的了解,本身就是他的优势。
若是不加以利用,那就是真的蠢了。
“父亲息怒,盛家门第不高。咱们家突然托人上门,表示了联姻之意,是个人都会惊疑。
要是盛家主君一听就答应下来,孩儿反而会看低他几分。
他能权衡利弊,正说明他性子谨慎。这种性子在官场中才能走的长久。”
梁安见父亲一脸怒意,开口安慰道。
梁辉闻言脸色也缓和了一些,不得不说梁安说的打动了他。
其实对于和文官联姻他还是有些顾虑的。
虽然本朝有不杀士大夫的规矩,可文官争斗太过凶险了。
他们这些勋爵人家,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官家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虽说在朝中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富贵绵延。
可文官不同,大周立国至今,真正功成身退的相公都不多。
很多人都是在争斗中,被贬出京。
相公们都如此,更何况其他官员。
盛纮今年任期结束便会调入京城为官,若是不谨慎一点,牵扯进朝堂争斗当中,很容易连累到梁家。
安抚了父亲,梁安回了自己的院子,来到书房让梁三在外守着。
“若是真的不成,那就只能另作考虑了。”梁安喃喃道。
他本以为盛纮能相中袁文绍,自己各方面比袁文绍都强,盛纮应该不会拒绝才是。
可他现在才反应过来,自己有些理想当然了。仔细想想,他多少有些明白盛纮的顾虑了。
袁文绍的母亲偏心,盛纮未必不知道。
可虎毒尚且不食子,袁文绍再怎么也是嫡子,是袁夫人生的,偏心也不至于害他。
但他不同,只是一个庶子。
吴大娘子觉得他没威胁,不针对他,可他如今出息了,谁知道吴大娘子会不会针对?
嫡母想要收拾一个庶子太简单了,孝之一字就能压死人。
顾廷烨后面知道小秦氏在捧杀他,也是小秦氏害死他母亲的。
小秦氏更是害的他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但顾廷烨做什么了么?
并没有!
并不是顾廷烨不想,而是不能。
古人对于孝道重视到已经病态的地步了。
有句老话叫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这句话后世人很难理解,难道父母做什么都是对的么?
但是放在古代就是如此。
按照古代律法,杀人就得偿命。
可律法中,若是孩子忤逆不孝,父母打死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至于是不是忤逆不孝,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了。
而子女忤逆不孝,属于十恶之一,严重是要处死的。
这其中说的母,并非是生母,而是嫡母。
若不是小秦氏对爵位有一种执念,最后自己作死。
只要她后面老老实实什么都不做,顾廷烨就得把她供着,将来死了还得为她披麻戴孝,守孝三年。
有孝道压着,身为嫡母想收拾庶子庶女太简单了。
盛纮本身就是庶子,对于这些太清楚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己的庶子庶女,都让其生母教养。
梁安想了许久,也没找到其他合适的人选。
可他如今已经十九了,婚事又能拖多久?
袁文绍安排好巡逻事宜,等手下几个都尉离开后,刚端起茶盏想喝,随从匆匆走了进来。
“公子,都指挥使派人来了。”
“快请…不我去迎接一下。”
袁文绍放下茶盏,便往外走去。
他知道母亲不喜欢他,为了帮他谋这个差事,家里出了不少力,母亲和兄长颇有怨言。
这次也是运气好,官家觉得未能还回袁家祖宅和祖产,有些亏欠,想着补偿袁家,他才能升任指挥使。
袁文绍清楚,官家补偿过了,这份亏欠也就没了。
而以袁家的情况,以后也很难给他提供什么助力了。
因此他到任后,对待公务一直很重视,经常亲自外出巡视。
梁安派人来,他本不用亲自迎接,可想了想还是叫住了随从,自己前去迎接。
出了房门,就看到等侯在外的梁三。
袁文绍微笑道:“梁都尉里面请。”
“袁指挥使客气了。”
梁三也在中城兵马司任职,担任梁安亲卫都尉。
梁安如今好歹是都指挥使,掌管着两千五百人马,排面还是要有的。
按照级别,他可以有五十亲卫,这些人可以他自己招募,也可以从中城兵马司中挑选,军饷是由朝廷出。
梁三得梁安叮嘱,倒是不敢在几个指挥使面前摆谱,行了一礼道:“都指挥使有事找袁指挥使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