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本草护山居(1 / 1)

越野车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车轮碾过布满碎石的路面,溅起一片片泥水。车窗外,南方山区的雨雾还未散去,原本青翠的山峦被冲刷得伤痕累累,裸露的黄土顺着山坡滑落,在山脚下堆积成厚厚的冲积扇。

“还有五公里就到清溪村了。”向导老陈握着方向盘,语气沉重,“这村子三面环山,前段时间的特大暴雨冲垮了后山的护坡,现在半山腰的农田全被埋了,好几户人家的房子也被泥石流冲毁,村民们都搬到临时安置点去了。”

小诺看着窗外触目惊心的景象,眉头紧锁。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山体土壤饱和,岩层松动,沿途随处可见滑坡留下的痕迹,断裂的树木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部分路段甚至出现了塌陷。“山体结构已经被破坏,土壤稳定性极差,普通的护坡工程根本撑不住下一场暴雨。”小诺拿出地质监测仪,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土壤含水量超过60,山体滑坡风险等级为最高级。”

当越野车终于抵达清溪村的临时安置点时,一群面带愁容的村民立刻围了上来。为首的村长老王头发花白,裤腿沾满泥水,脸上满是疲惫和焦虑:“小诺博士,你们可算来了!再不想办法,这村子就要被山埋了!”

老陈带着小诺团队走进安置点,简易的帐篷里挤满了村民,老人和孩子蜷缩在角落,眼神中满是恐惧和无助。“暴雨那天晚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突然就滑下来了,”一位大妈抹着眼泪说,“我家的房子瞬间就被埋了,田里的庄稼也全没了,我们就这么点念想,现在啥都没了。”

小诺跟着老王来到后山的滑坡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坡变得光秃秃的,黄褐色的泥土裸露在外,几道深深的裂缝顺着山体延伸,仿佛随时都会再次崩塌。山脚下,被掩埋的农田只露出半截庄稼秆,几间损毁的房屋残骸在雨雾中显得格外凄凉。

“以前这后山全是大树和野草,从来没出过事,”老王叹了口气,“后来为了种庄稼,村民们砍了不少树,植被少了,雨水一冲,山体就扛不住了。专家来看过,说只能修钢筋水泥的护坡,但成本太高,我们村根本承担不起。”

小诺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仔细观察:“这土壤粘性差,渗水性强,光靠水泥护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她站起身,眼神坚定,“我们有办法,用‘固坡本草’就能守住这座山!”

团队立刻在安置点旁搭建了临时工作站,连夜制定种植方案。小诺口中的“固坡本草”,是团队特意培育的两种植物——攀岩葛和地根藤。攀岩葛的藤蔓坚韧有力,能顺着山体攀爬,叶片茂密,可减缓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地根藤的根系极其发达,呈网状分布,能深入地下岩层,牢牢锁住土壤和岩石,就像给山体穿上了一件“防护衣”。

然而,种植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滑坡后的山体坡面陡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队员们只能系着安全绳,小心翼翼地在坡面上作业。更危险的是,山体随时可能发生二次滑坡,就在第一天,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从山顶滚落,幸好队员反应迅速,才没有受伤。

“这样太危险了,得想办法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暴露在危险区域的时间。”小诺当机立断,调用了团队的无人植保机和绳索机械臂。无人植保机携带种子和营养基质,沿着山体精准喷洒;绳索机械臂则固定在山顶,队员们通过远程操控,将地根藤的幼苗固定在坡面的岩石缝隙中。

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土壤过于湿润,刚种下的攀岩葛幼苗根部出现了腐烂现象。“必须改善土壤透气性,否则幼苗根本活不了。”小诺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特制的透气营养土,这种营养土由草木灰、椰糠和生物菌混合而成,既能保持水分,又能增强透气性,还能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

村民们看着小诺团队冒着危险在坡面上忙碌,也纷纷主动加入进来。大家分成小组,有的帮忙搅拌营养土,有的协助搬运幼苗,有的则在山脚搭建排水渠,引导雨水顺利排出,减少对山体的冲刷。“小诺博士他们都不怕危险,我们更不能退缩,这是我们的家园啊!”村里的年轻人阿强扛着锄头,坚定地说。

就在种植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警,预计两天后将有新一轮强降雨。“必须在暴雨来临前完成核心区域的种植,否则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小诺带领团队和村民们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坡面上,绿色的藤蔓一点点蔓延,就像给裸露的山体披上了一层绿纱。

暴雨如期而至,倾盆大雨冲刷着山体,雨水顺着排水渠哗哗流淌。小诺和团队成员们整夜守在监测点,紧盯着山体滑坡监测仪的数据。“山体位移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攀岩葛的藤蔓已经牢牢抓住岩石!”“地根藤的根系开始扎根了!”一个个好消息传来,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暴雨过后,天空放晴。当小诺和村民们再次来到后山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喜:陡峭的山坡上,攀岩葛的藤蔓郁郁葱葱,紧紧缠绕着岩石,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地根藤的根系从土壤中裸露出来,形成一张巨大的“根网”,将松散的泥土和岩石牢牢锁住。原本随时可能崩塌的山体,在绿色本草的守护下,变得稳固起来。

“太神奇了!这些草真的把山给稳住了!”老王激动地走上前,抚摸着攀岩葛的藤蔓,“你看,雨水根本冲不动土壤,这些根就像钢筋一样,把山体牢牢固定住了!”

小诺团队趁热打铁,在山体周围种植了大量的固氮本草——山野豌豆,这种植物能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其他植物生长。同时,他们还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在山体上安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滑坡监测仪,实时监测山体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就能及时发出预警。

为了帮助村民们恢复生产,小诺团队还培育出了适合山区种植的“坡地本草”——高山菜和岩隙豆。这些蔬菜耐贫瘠、抗倒伏,能在坡地和岩石缝隙中生长,而且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团队还教村民们搭建梯田式种植台,在稳固的坡面上开垦农田,实现立体种植。

“以前只能在平地种菜,现在有了小诺博士培育的菜种,坡地上也能种出好庄稼!”村民们看着梯田里绿油油的蔬菜,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阿强采摘了一把新鲜的高山菜,兴奋地说:“这菜不仅好吃,还能卖个好价钱,我们的日子有盼头了!”

小诺团队还帮助清溪村成立了“本草种植合作社”,将高山菜、岩隙豆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这些生长在山区的绿色蔬菜,因为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订单源源不断。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纷纷开始重建家园,原本破旧的安置点,渐渐变成了整齐漂亮的小洋楼。

随着山体生态的恢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也回到了山林。山间的小溪重新变得清澈,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小鸟在枝头歌唱,野兔在草丛中穿梭。清溪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甚至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们顺势发展起了生态旅游,开办了农家乐、民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一场“本草固坡护家园”的直播,让清溪村彻底火了。镜头里,小诺带着网友们参观郁郁葱葱的固坡本草带,展示梯田里长势喜人的高山菜,讲述村民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弹幕刷屏不断:

“从沙漠到高原,再到山区,小诺博士的本草太万能了!”

“这些草不仅能固坡,还能当菜吃,真正做到了救命又养家!”

“清溪村太美了,青山绿水,下次一定要去旅游!”

“为小诺团队点赞,这才是真正的生态保护,造福百姓!”

“下一站会去哪里?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了!”

直播尾声,小诺站在绿意盎然的山脚下,身后是稳固的山体和整齐的梯田,远处是白墙黛瓦的村庄。她举起一株带着泥土的地根藤,深情地说:“从沿海到内陆,从沙漠到高原,再到这片山区,本草的力量始终在守护着我们。每一株植物都有生命,每一片土地都有希望,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就能让绿色蔓延,让家园安宁。”

就在这时,小诺的手机响了起来,是来自北方矿区的求助电话。电话里,负责人的声音带着焦急:“小诺博士,我们这里的矿区废弃后,土壤污染严重,寸草不生,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您能来帮帮我们吗?”

小诺挂了电话,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她转过身,对团队成员们说:“下一站,我们去北方矿区!让本草在污染土地上绽放绿意,净化土壤,还当地居民一片干净的家园!”

越野车再次启动,朝着北方矿区的方向驶去。阳光下,清溪村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小诺知道,这株能救命的本草,还将在更多需要的地方,书写着生态守护、生生不息的传奇。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榆仙 在柯学世界守护最好的红叶 远古杂货铺 当东北撩精遇上霸总:姐迷不死你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视频通古代,给皇帝们些现代震憾 东北民间鬼故事之枪爷讲往事 仙路搬砖 穿梭诸天的遗憾弥补者 重生嫡女掌权:冷宫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