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古风故事集 > 第367章 巧姻缘暗合珠衫记

第367章 巧姻缘暗合珠衫记(1 / 1)

话说大宋政和年间,江南苏州府有个绸缎商人姓郑名礼,表字文彬,年方二十八岁,生得眉目疏朗,举止温雅。这郑礼祖上原是官宦人家,到他父亲这一辈改作经商,在观前街开着三间门面的绸缎铺,家中使唤着四五个伙计,虽不算富可敌国,却也积攒下万贯家财。只是这郑礼有个毛病,自恃才高,眼界极高,寻常女子入不得他眼,因此年近三十尚未婚配。这一日正值暮春时节,郑礼在铺中查完账目,见窗外细雨绵绵,忽然起了游兴,吩咐伙计好生看店,自己撑了把油纸伞,信步往虎丘山去了。

谁知行至半山腰,天色骤变,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砸将下来。郑礼慌忙间见前方有座古寺,急急奔去避雨。才进山门,却见廊下早已立着一位老者并一个年轻女子。那老者约莫五十上下,头戴方巾,身着青布直缀,像个教书先生。那女子十六七岁年纪,穿着月白绫衫,外罩淡青比甲,生得明眸皓齿,玉貌芳容。郑礼不敢唐突,远远立在另一侧廊下,眼角余光却忍不住打量那女子。但见她云鬓微湿,更衬得面若桃花,偶尔抬眼望雨,那眼神清亮如秋水,直教郑礼心头怦然。

雨势渐小,那老者忽然咳嗽不止,女子急忙从袖中取出个瓷瓶,倒出丸药伺候老者服下。郑礼见老者面色苍白,忍不住上前拱手道:“老丈可是身体不适?在下略通医理,若不嫌弃”老者还礼道:“多谢相公美意,老朽这是旧疾,服了药便无碍。”三人便在廊下叙话。原来老者姓柳名文渊,本是杭州府学教授,因不满蔡京专权,辞官归隐,携女玉娥回乡途经苏州。这玉娥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更有一手好绣工,在杭州时求亲的媒人几乎踏破门槛,柳教授却因看不惯那些纨绔子弟,始终未许。

郑礼与柳教授越谈越投机,从诗书谈到时局,竟是相见恨晚。那玉娥偶尔插言,见解不凡,郑礼更是暗暗称奇。雨住天晴,郑礼邀父女二人到家中暂住,柳教授推辞不过,只得应了。谁知当夜柳教授旧疾复发,一病不起。郑礼忙请来苏州名医诊治,亲自煎药伺候,如同侍奉亲生父亲。柳教授在病榻上对郑礼道:“老朽恐怕时日无多,唯有小女放心不下。观相公品行端正,若蒙不弃”话未说完,郑礼已明白其意,当即跪地叩拜:“小婿定当好生照顾玉娥妹妹。”不几日柳教授溘然长逝,郑礼厚葬了岳父,守孝期满后,择吉日与玉娥成了亲。

这桩姻缘本是天作之合,谁知婚后半年,郑礼接到湖州一笔大生意,需亲自前往。临行前夜,玉娥将一枚贴身佩戴的珍珠衫交给郑礼:“这是妾身自幼佩戴之物,相公带在身边,见衫如见妾身。”郑珍重收在行囊中。次日启程,一路舟车劳顿不在话下。却说在湖州料理生意时,郑礼结识了当地富商周员外。这周员外有个妹妹唤作秀娥,年方二八,颇有几分姿色,那日来铺中寻兄长,恰遇郑礼在厅中算账。秀娥见郑礼相貌堂堂,不由多看了几眼。

也是合该有事,这秀娥本是轻浮性子,回到家中竟对郑礼念念不忘,便使贴身丫鬟去打听。那丫鬟名唤春梅,最会逢迎主子,见小姐有意,便出主意道:“奴婢听说那郑官人明日要去城隍庙上香,小姐何不”主仆二人如此这般商议定了。次日郑礼果然到城隍庙进香,才出庙门,就见一个女子慌慌张张跑来,身后跟着几个泼皮。那女子见到郑礼,急忙躲到他身后:“官人救命!”郑礼本是侠义心肠,当即喝退泼皮。这女子正是秀娥,假意称谢,邀郑礼到家中用茶。郑礼推辞不过,只得去了周府。

一来二去,秀娥百般撩拨,郑礼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男子,一时把持不住,竟与秀娥有了私情。这日郑礼在秀娥房中饮酒,多喝了几杯,不觉大醉。秀娥伺候他安歇时,无意中翻出行囊里的珍珠衫,见这件衫子用上百颗珍珠串成,光华夺目,知是珍贵之物,便偷偷藏起。次日郑礼酒醒,发现珍珠衫不见,大惊失色。秀娥假意道:“许是昨日丫鬟收拾衣物,混在妾身的箱笼里了。”郑礼不好细搜,只得作罢。

却说苏州家中,玉娥自丈夫去后,日日盼归。这日隔壁搬来一户人家,姓陈名廉,是个落第秀才,妻子早丧,独自带着个七岁孩儿。那陈秀才见玉娥独居,时常借故搭话,玉娥总是避而不见。谁知这陈秀才心怀不轨,那日见玉娥丫鬟出门买菜,竟偷偷在墙根下挖了个小洞,夜间透过小洞偷看玉娥梳洗。玉娥起初不觉,后来发现墙洞,又惊又怒,命仆人堵了洞,又将此事告知里正。陈秀才被训斥一番,怀恨在心。

转眼郑礼在湖州两月有余,这日收拾行装准备返家,秀娥依依不舍,取出件衫子道:“妾身连夜赶制了这件锦袍,赠与官人路上御寒。”郑礼接过一看,竟是件男子穿的金线蟒纹锦袍,做工精细,显然费了不少工夫,不由感动,当即将腰间玉佩解下回赠。回到苏州,玉娥欢喜迎接,夫妻久别重逢,自有说不尽的恩爱。夜间玉娥为丈夫整理衣物,忽然在箱底摸到件锦袍,取出一看,顿时变了脸色。原来这锦袍的针法竟与她祖传的绣工一般无二,袖口处还绣着个极小的“周”字。

郑礼见妻子拿着锦袍发呆,笑问:“这袍子如何?”玉娥强作欢颜:“这绣工甚好,不知出自何人之手?”郑礼得意道:“是湖州一位周姓朋友所赠。”玉娥心中疑云顿生,她祖上原是湖州人,这独门绣工只传女不传男,莫非当下却不点破,只将锦袍收起。过了几日,玉娥假称要去金山寺还愿,雇了船径往湖州。到得湖州,玉娥女扮男装,暗中打听周姓人家。也是天缘巧合,竟被她访着周员外府第。

玉娥在周府对面茶楼坐了半日,果然见个年轻女子带着丫鬟出门,那女子身上的绣花帕子,正是自家针法。玉娥尾随至绸缎庄,听伙计称呼那女子“周小姐”,心中已明白八九分。次日玉娥扮作珠宝商人,到周府求见秀娥,取出珍珠衫道:“此乃贵府郑官人抵押在小店之物,今日特来赎取。”秀娥见到珍珠衫,大吃一惊,支吾道:“郑官人早已回苏州去了。”玉娥察言观色,心中雪亮,收回珍珠衫告辞而去。

这边玉娥心如刀绞,那边郑礼也遇着怪事。自回家后,铺中生意忽然一落千丈,往日老主顾都不上门了。郑礼细查账目,发现竟是隔壁陈秀才在暗中捣鬼。这陈秀才被里正训斥后,怀恨在心,四处散布谣言,说郑家绸缎以次充好。更可气的是,这日郑礼在酒楼饮酒,竟听邻桌议论,说玉娥与陈秀才有染。郑礼大怒回家,质问玉娥。玉娥委屈万分,将陈秀才偷窥之事说了,郑礼哪里肯信,夫妻二人吵将起来。

正在这时,门外来了个公差,递上一纸公文。原来郑礼在湖州时,曾与周员外合伙做了一笔生意,如今周员外因涉嫌走私官盐被拘,供出郑礼是同伙。郑礼目瞪口呆,正要分辩,已被差人锁了去。玉娥闻讯,慌忙变卖家产打点官府。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郑家老宅突然起火,虽抢救及时,却烧毁了半间库房,库存绸缎损失大半。玉娥一面要救丈夫,一面要重整家业,忙得焦头烂额。

却说郑礼被押到湖州府衙,在大堂上高喊冤枉。那知府姓胡,是个糊涂官,见证据确凿,便要动刑。危急时刻,后堂转出个青衣小帽的老者,在知府耳边低语几句。胡知府脸色顿变,忙令将郑礼收监再审。当夜,狱卒引郑礼到一间净室,只见日间那老者端坐其中。老者道:“我乃本府师爷,今日见你案卷有疑,特来问话。”郑礼将前后经过细细说了,师爷沉吟道:“若你所言属实,倒有转机。那周员外还供出个同谋,名唤陈廉,你可认得?”

郑礼大吃一惊:“陈廉是苏州邻居,怎会”师爷道:“这便是了。据周员外说,那陈廉与他本是表亲,因贪图郑家财产,设下此计。”原来陈秀才与周员外早有勾结,那日郑礼在湖州与秀娥相识,也是陈秀才暗中报信。周员外被拘后,为减罪责,将陈秀才供出。郑礼如梦方醒,连连叩谢。师爷又道:“你可知今日为何能脱险?实不相瞒,是你夫人前日来湖州打点,求到老夫门下。”郑礼愧悔交加,恨不能立时飞回妻子身边。

再说玉娥在苏州,这日正在整理烧剩的货物,忽见丫鬟领着个陌生老者进来。那老者道:“老朽受郑官人所托,来送家书。”玉娥接过书信,却是白纸一张。正疑惑间,老者笑道:“夫人将纸在烛火上烤烤便知。”玉娥依言而行,白纸上果然显出字迹,却是郑礼诉说冤情得雪,不日将归。玉娥喜极而泣,忙问老者名姓。老者道:“老夫姓柳,与令尊有同窗之谊。”玉娥这才知遇着父亲故人,连忙设宴款待。

席间柳老者问起家事,玉娥含泪将前因后果说了。柳老者拍案道:“那陈秀才现在何处?”玉娥道:“自官府来拿人后,便不知去向。”柳老者冷笑:“他跑不了。”果然三日后,有消息传来,陈秀才在逃往金陵途中被擒。又过半月,郑礼安然归来,夫妻相见,抱头痛哭。郑礼取出珍珠衫,玉娥也取出那件锦袍,二人互诉衷肠,方知都是中了奸人圈套。

原来那日玉娥在湖州见过秀娥后,秀娥惴惴不安,暗中查访,才知周员外与陈秀才的勾当,良心发现,将实情写信告知玉娥。郑礼感慨道:“若非夫人明察秋毫,我至今还蒙在鼓里。”玉娥道:“也是相公吉人天相,得遇柳老先生相助。”说起柳老者,郑礼猛然想起:“那位柳师爷,莫非就是”话音未落,门外传来笑声,柳老者飘然而入。三人重新见礼,柳老者道:“实不相瞒,老夫与玉娥父亲乃是至交,这些年在湖州府衙做幕僚,暗中查访蔡京罪证。那胡知府是蔡京门生,老夫正要借周员外一案,扳倒这个贪官。”

果然不久后,朝廷下旨,胡知府革职查办,周员外、陈秀才等一干人犯依律治罪。郑礼夫妻经历这番磨难,感情愈加深厚。这日二人正在后园赏花,忽见丫鬟匆匆来报:“门外有个女子求见。”玉娥出门一看,竟是秀娥。秀娥跪地哭道:“小妹误信兄长之言,做出丑事,如今无家可归,求姐姐收留。”玉娥心软,看向丈夫。郑礼叹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便将秀娥安置在城外庵堂带发修行。

转眼三年过去,郑家生意越发兴隆。这年元宵灯会,夫妻二人上街观灯,忽见个熟悉身影。玉娥定睛一看,失声道:“那不是柳老先生么?”急忙追去,那人却消失在人群中。次日有客来访,竟是柳老者,还带着个年轻书生。那书生与玉娥有七八分相像,原来竟是玉娥失散多年的胞弟!姐弟相认,悲喜交集。柳老者笑道:“老夫今日功成身退,特来辞行。你父亲当年托我寻找小公子,如今总算不负所托。”说罢飘然而去。

此后郑礼夫妇广行善事,扶危济困,成为苏州城中有名的善人。那件珍珠衫被玉娥重新串好,供在佛前,时刻提醒世人:姻缘天定,却也要真心相待;世事难测,终究邪不压正。这正是:珠衫暗合姻缘巧,锦袍难掩是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棺中故事 我在诡异世界继承神位后 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 捡到邪修手册,我在都市画符炼尸 神女降临,谁惹谁遭殃 一剑吞鸿 边军第一杂役 半夜挖错坟,女鬼来敲门 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 软禁李隆基,我改写了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