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卧龙的影响力
午饭过后,刘禅领兵前往牛渚,刘封与众官员送出城外,百姓们远远围观呐喊助威。
原来参会的诸葛恪等人被关在酒楼一晚上,胆战心惊,次日一早官差宣布结果,揭露曹魏阴谋,一众年轻人无不义愤填膺。
不等官府榜文发出,他们便迫不及待上街游行,将此事传遍金陵,曹魏刺杀刘禅、陷害江东,引起公愤,百姓都来送行。
不少年轻人跟着车驾直送到江边,向登船的刘禅挥手,眼中尽是羡慕和钦佩。
同样的少年,同样学的君子六艺,人家昨日的表现,折煞所有人。
诸葛恪在人群中找到诸葛瑾,迫不及待问道:“父亲,那曹仁乃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世子虽为年轻翘楚。但他统兵抗曹,未免儿戏了吧?”
诸葛瑾回头看了一眼闹哄哄的人群,抚须笑道:“世子此去,曹仁必败无疑。”
“何以见得?”
“你二叔便在那船上。”
“啊?”诸葛恪大感意外,埋怨道:“父亲为何不早告知,我也随世子出征,到阵前立功。”
“有你二弟陪同便足矣!”诸葛瑾从袖中拿出一本书,“这是你二叔所留兵书,你要好好品读。
“将苑?”诸葛恪接过来,翻了翻只有四五页,蹙眉道:“未免太少了吧?”
诸葛瑾道:“此书乃是你二叔所作,只写成这些,你若能领悟,也是受益匪浅,将来才好统兵立功啊!”
诸葛恪郑重收起,笑道:“我若能有叔父一半才能,亦将大兴江东一支。”
诸葛瑾微微点头,并未多说什么,眉宇之间却有一抹微不可查的忧虑。
原来他们兄弟早就在襄阳会面,一家人团聚,说起过继诸葛乔之事,诸葛瑾担心诸葛恪性情高傲,恐不能大兴江东诸葛氏,反而大赤本族。
诸葛亮便将自己准备的兵书稍作修改,加以劝诫修身之术传授诸葛恪,希望能循循善诱。
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子能否有所改变,他还是没有把握。
另一边,顾雍才回府中,次子顾裕迎上来,见他眼眶还发红,问道:“听说父亲今日在公堂失态,果真是被刘禅数言说动?”
“刘禅之言,实令老夫汗颜!”顾雍一声轻叹,吩咐道:“你与老三收拾一番,明日便往南徐助陆伯言抗曹,不得有误。”
顾裕大惊道:“那刘禅不过十二三岁,果真有如此才能?”
“吾料此并非刘禅才能,而是孔明借世子之口训诫我等!”
顾雍言道:“纵然如此,吾等亦当自省!昔日我顾氏报国无门,今幸得汉中王取江东,北伐中原,我顾家子弟当全力以赴。为国家出力,光耀门楣,方为大丈夫!”
“遵命!”顾裕躬身领命。
他也是有志青年,早为四友会的口号触动,但毕竟自己侄儿办的,实在拉不下脸去参与,现在终于也能为汉室效力了。
“去吧!”顾雍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向书房。
此情此景,竟与当初送别先师蔡邕时颇有几分相似。
蔡先生,弟子终于也能为汉室尽一份微薄之力了
-----------------
横江渡位于乌江西南十里处,大江因天门山阻挡改作南北流向,故得名“横江“。
渡口与采石矶隔江相望,是扬州连接大江南北的水路枢纽,淮南前往吴越的必经之地。
当年孙策下江东,先在此地与刘繇部将樊能大战,随后由东吴亲信吴景、孙贲等驻守,如今守将正是吴景之子吴奋。
船舱案几上铺着简要的地图,诸葛乔侃侃而谈,将牛渚周围地形详细介绍一番。
旁边一位中年文士笑道:“此必是曹仁见濡须水路不通,效仿当年孙策取江之路。”
“马先生所言极是!”刘禅点头道:“曹休兵败,曹仁即刻抢夺横江渡,便可从乌江运送粮草辎重。”
眼前的这位文士正是马谡,那个大名鼎鼎失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汉赵括。
印象中以为他是个年轻高傲青年,实际已是而立之年的中年文士。
算起来北伐时马谡已经将近四十岁,加上多年帮诸葛亮处理军事,在后世也该提到省部级了。
从他刚才的分析,一眼看出曹仁的目的,便知道其能力出众,自然深得丞相器重。
按理说做事不应该那么草率,终究还是实战经验欠缺,被书生意气害了。
这就像做了那么多年副手的官员终于成了一把手,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迫不及待想大显身手。
本来想露脸的,结果把屁股露出来了!
有些人天生就是副手或者秘书属性,出谋划策在行,交给他办的事也井井有条,但一旦让他自己担任项目,却办的一塌糊涂。
诸葛乔倒是与自己年纪相当,这次跟着诸葛亮,既是为过继做准备,培养父子之情,也是为了让自己有个玩伴。
哪怕自己做了那么大事,在孔明眼中,阿斗始终还是个孩子!
诸葛亮一直坐在船舱中闭目养神,听着几人的讨论,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他是不是在偷偷笑我们幼稚?
刘禅微微蹙眉,糟老头子坏得很呐!
忽然问道:“两军交战,最要紧的是什么?”
诸葛乔一怔,刘禅刚提起运粮之事,答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然是粮草。”
刘禅摇头道:“既已交锋,军备、钱粮早已备齐了。”
“敌情!”马谡看了一眼诸葛亮,笑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我已知曹仁虚实,曹仁却不知先生在我军中,只以为世子掌兵,必会轻敌。”
好家伙,这马谡不仅才思敏捷,还擅于揣摩心思。
一句话夸了自己,也拍了诸葛的马屁,这样的人谁不喜欢用啊!
原来卧龙身旁的凤雏一直都在。
“自来事以密成,言以泄败,屡次大战,因情报泄露,书信被人截取而大败者数不胜数。”
刘禅说着话取纸笔写下1-9十个字:“先前我在樊夫人处见到一种贵霜文字,正适合做情报。”
“我若以此计数,再用一部典籍为依据,找出对应的文字”
他指着上面的数字逐一解释,将后世最简单的密码情报说给二人听,果然诸葛亮睁开眼睛,忍不住起身凑了过来。
嘿嘿,小小诸葛亮,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