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秦 > 第551章 剑指桓温

第551章 剑指桓温(1 / 1)

秋日的映照下,一支车队自安邑城北缓缓驶来,大小三百多辆车沿着官道依次摆开,押车的车夫、苦力以及护卫兵卒加起来,足有一千多人。

张扬的军旗上书写着大大的“苟”字,质朴而苍劲,但旗面却是那般鲜亮。这是支自玉璧城返回的军辐队伍,满载而去,归来也不是空车,除了行军粮之外,解送军辐的兵卒们,自然而然获得乘车待遇。

轻车而还,速度是极快的,眼瞧着,安邑城垣的轮廓,已然在望在河东诸多转运队伍中,这支辐重队伍俨然是特殊的,三百军卒,大半都是披盔带甲的甲士,武器更是精良,充斥着为数不少的弓弩利械,还有一支骑队随行,神情动作无不透着股精悍之风,而这些表现往往与战斗力挂钩。

大敌来袭,河东正是用人之际,把这样一支精甲幢队用来运输军,显然是屈才了。

但是没办法,带队军官身份特殊,大秦桓侯一一苟恒。

这些年,苟政对苟恒还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培养,苟恒也争气,文武双全,出类拔萃,在朝中历练之时候,表现总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直以来,苟恒都有个从军的愿望,既是兴趣,也因为他看的清楚,秦国以军功立国,想要有所建树,没有军功是不行的,尤其是他这样的宗室勋贵子弟。

先父遗泽,不可能永远庇护他,而想要保持已有的地位,想要获得更高的成就,从战场上获取无疑是最佳路径,也只有在军中,他方能最充分发挥苟胜遗留的影响。

限于年龄与阅历的关系,对很多事情,苟恒还看得不甚清楚。但是,他也亲身经历了王朝的崛起,见证了他叔父苟政的成就,当然,最为真切的,还是发生在他身边的变化。

早些年,刚随堂叔苟武流亡西归投奔河东之时,哪怕年纪尚幼,苟恒也能感受到,很多苟氏部曲,都把他当做“少主”看到包括二叔苟雄在内的一大批苟氏族部,都对他寄予厚望,虽有些懵懂,苟恒也把自己当做苟军的半个主人。

然而,随着苟氏苟军在苟政的带领下强势崛起,多年之后的今日,已经打下偌大一片江山,足以同普燕这样的强国硬碰硬角力。

苟氏的发展与成就,俨然已经超越许多苟氏旧部的认识了,与此同时,苟恒也慢慢察觉了,那些投放在他身上的关注目光,已经稀疏许多了,剩下的,大抵只剩一些仍然念旧抑或境遇不如意的苟氏老人了。

而随着苟政后宫渐盈,子嗣渐多,也再没人把他当做“少主”了,他只是一个身份尊贵、待遇优厚的宗室子弟罢了。

对于这种情况与趋势,苟恒倒也从未表现出不满与怨恨,但这心头,总是本能地生出一种失落与不甘。

但是,哪怕眼下拥有地位与荣誉,也来源于先父苟胜,而非他自己努力。不是自己打拼得来的东西,总是显得虚浮一些。

而苟恒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自然也有其傲气与志向,并且,也是经历过生死,遭遇过磨难的,早熟得厉害,思想也很成熟。

过去两年,苟恒几度向苟政请求到军中历练,但都被苟政拒绝,秦国每有战事,请战从军的秦臣中也必有他一个,哪怕在苟政举行的射猎比赛中勇夺第一,仍旧不为苟政接受,从军难以成行。

苟政回答总是惊人的相似,年纪小,阅历不足,需要更多积累、历练云云。兜兜转转,在秦廷几个衙司转圈。

整个过程中,唯一能躬亲接触到军队,让他初尝带兵滋味的,还是到新城伯丁良执掌的城卫军中轮职时。

那时,他才奉命前往凉州慰问武兴公苟雄,在苟雄那里,自然得到更悉心的培养。回朝不久,便被安排到城卫丁良魔下。

虽然只有当一名幢长,平日里也只负责一些巡逻、治安、检察事务,但已让他过足了瘾。

当然这只是干瘾,苟恒真正希望的,还是铁马金戈,真刀真枪,功名马上取。但是,苟政始终不给机会,反而让他到长安诸衙司当个执事吏,他甚至到军器监当了几个月的监工。

苟恒年纪不大,但心思却足够敏感,他甚至一度认为,这是三叔苟政在刻意压制自己,至于原因,不言而喻。

为此,苟恒也一度心伤,郁结于心,还是在一次拜访苟武之后,才有所释然。

而苟武只告诉苟恒两件事,其一,大王若非真心栽培他,何必费心让他在诸衙历练,考校他的学习、武艺与工作,直接高爵厚禄养起来岂不省事,大王是想把他往宗室柱石的方向培养;

其二,苟恒有志气、有冲劲、不怕事,这很好,但想要让大王委以军事,还需继续努力,向大王展现他的武功与将能。

经过苟武劝导的苟恒,后来镇定踏实了许多,脸上依旧年轻稚嫩,但少几分明显的轻浮。

在其位,则谋其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哪怕在军器监当“监工”,都没有不耐烦,反而靠着身份的威力,帮忙解决了不少原料环节的问题

直到此次秦晋大战,在初闻金鼓之后,苟恒第一时间,带着在军器监溶炉边染上的火气,进宫请战。

让他失望的是,苟政还是拒绝,理由是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不过话没有说死,让他耐心准备。

而随着秦晋交锋陷入僵持,苟恒忽然有所领悟,他虽然熟读兵书,在城卫时也积累了一定带兵、练兵经验,但欠缺实在太多,尤其是这种战略战局上。

于是,苟恒又一次沉寂下来,直至秦普两国交锋演变为三国大战,苟恒又一次进宫请战。

出乎他意料的,苟政这一次,没有丝毫尤豫、塘塞,干脆而坚定地同意了。

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交待,也可以说是解释:“石久,你就是一块朴玉、玄铁,要想成器,需要耐心打磨。

而这几年,孤专门打磨的,就是你的心性与忍耐。而今,你就是一把刚刚铸成的宝剑,需要敌人的鲜血来开锋!

晋燕二贼来寇,正当其时,好好表现!”

对于苟政这个叔父、王叔,苟恒的感情很复杂,感激、敬佩、畏惧与怨艾,很难用一个词简单概括。

但在太极殿间请命之时,他仿佛第一次发现,叔父的眼晴是那样明亮、深邃与瑞智,那样让他感到心折与温暖。

苟政给苟恒的差遣,正是河东,十八岁(虚岁)的大秦桓侯,被授予龙骧将军之职,到王猛帐下听用。

“龙骧”二字,在王朝,可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苟氏尚未独立,还依附于梁犊义军时,苟胜便是以此将号统率族部。

等苟胜于谷水之役战亡于冉闵之手,苟政上位,也是这个名号。一直到正式接受东晋册封之前,苟政都是以“龙骤将军”建号,统军治民。

立足长安之后,苟政大封功将,“龙骤”这个封号也始终保留着,不曾轻易赐人。而今,这个名号,交给了苟恒。

说是期许也好,鼓励也罢,于苟恒而言,自是意义重大,也赌誓要好好表现,不负先父英灵,不负秦王重托。

当然,苟政把苟恒放到河东,也是向河东军民官吏表明一个态度:决心已下,河东必守!

毕竟,秦王连亲侄子都派到安邑了,难道还会如弘农那般,轻言放弃河东?

此举对河东军民心的稳定,还是有积极效果的,而苟恒抵达安邑之时,王猛甚至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门在城门迎接,大方地将此事宣示与河东士民。

平心而论,即将成为主战场的河东会很危险,说不准,就在普燕两军的合击之下,被碾成粉。对此,苟恒心里很清楚,但出长安东赴河东时,他毅然决然,满腹慷慨。

当年,苟恒第一次在长安轮职时,便在御史台,听候王猛差遣,还帮忙完成了不少监察案件的终结。

尤其是苟政推行“禁酒令”与“酒曲官营”期间,那时蒲阳伯苟旦镇守的蒲坂是个重灾区。

也是苟恒亲自走了一趟蒲坂,方才解决,否则以苟旦那种贪鄙、自矜的性子,即便最终服软,过程也不会那般顺利。

而徜若苟氏勋贵大将带头对抗朝廷政策,也不知在朝野内外,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秦国的“禁酒政策”,也难如后续那般顺利推进。

虽然秦国的“禁酒之法”,到自前为止,更多只是大方向上的

有那样一段履历与交情,对王猛,苟恒也还是服气,尤其是处事的作风与手段,他当初可学了不少。

抵达安邑之后,苟恒先被安排在都督府“参军”,参谋军政,同时负责军事命令的传达。

这种位置,可是关键,但只做了几日,苟恒便主动向王猛表示,想要去带兵,参与一线军事任务。

对此,王猛心中唯一的一丝顾虑,也在苟恒的坚持下打消了。不过,王猛也没有直接让他去带兵上阵去打晋燕,抑或去守备要害关隘,而是押运一批军辐去玉壁城。

而苟恒,欣然接受。反倒是他从长安桓侯府带来的一些家将、扈从,对此十分不满,认为王猛是小看人,是在折辱苟恒。

堂堂桓侯,王室贵戚,竟被派个押粮官的差事,简直岂有此理,若换做一般年轻人,恐怕还真受不得激,但苟恒过去几年的历练,那些忍心耐性,显然起了作用。

他不只安抚住家将,还带头制定了详细的运粮计划,从领取粮辐开始,到人员分配、路线安排、应急准备,都有提前规划,他认真地把此事当成一场战斗来打,即便这个时候,晋燕两军还被各方的秦军守备挡在境外。

不论如何,这种严谨的做法,出现苟恒这样一个年轻人身上,是极其难得的。

而从结果来看,这次押运任务,完成得很不错,自然顺利,除了车辆在途中出现些故障,再没发生其他意外。

这一路,苟恒也仔细观察着河东境内的情况,大战将起,危机降临,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味道。

车队缓缓南行,苟恒没有乘车,而是骑着二叔苟雄赠与的河西大马,身姿挺拔,一副银甲在秋日下熠熠生辉,浑身散发着一股坚毅阳刚之气。

已经临近郡城,道间也能看到不少车队、军旗、信使乃至逃难的百姓,虽然大概率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但苟恒依旧保持着警剔,一双隼目仿佛带着刀子,戒备看着途径的所有人。

沉默赶路,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一名体型孔武的家将策马至其身侧,唤道:“君侯!”

闻声,苟恒猛得回头,语气带着几分严厉:“既在军中,当称军职!”

家将为其眼神一,赶忙提缰抱拳,改口:“将军!”

苟恒却没有轻易放过,而是警告道:“你已经是第二次犯此错误,我希望没有第三次,否则,降责施罚之日,休要怨我!”

“诺!”也不知是否头顶秋日害的,家将汗水都出来了。

“讲!”收回目光,苟恒这才指示道。

如今的苟恒,虽有将军之职衔,但实际上,还在一步步学习、适应如何成为一名将领。毕竟年轻,在某些方面,也难免显得过激乃至苛刻。

见苟恒面色恢复平静,家将微微松一口气,这才一股脑儿地把他疑惑许久的事情说出来:“听闻,河东半数的钱粮器械屯放在玉璧,剩下又有大半屯于蒲坂,照此安排,难道王都督真想弃守安邑不成?

若安邑有失,将军千金之体,身陷其中,只怕:::,听其言,苟恒一脸正色,直接先表态道:“我奉王命,既已奔赴战场,岂惧生死,早已将之抛诸脑后!尔等若怕,可自归长安!”

苟恒这么一说,家将心下微凛,立刻坚定地表示道:“将军少年英雄,慷慨大义,属下等,岂有退缩?自当誓死追随!”

随着苟恒东赴河东的这些人,说白了就是桓侯府的附庸,一切前途生死包括家人命运,都系于苟恒一身,只有效忠效死的份,哪敢有其他想法。

对这一点,这些家将、家臣的觉悟,还是很高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雷破苍穹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粱肉满仓 盼杜肚里的故事 赛尔号:平平无奇小海盗 废土霍格沃茨:从交界地来的女巫 港综:我的拳头就是道理 大道熔炉,从世子开始统御万族 什么叫我是游戏彩卡? 恋与深空同人文:魔女行动计划 蠢狐狐总被黑兔兔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