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下雨,姜纾和沉青叙是在民宿睡的。
沉青叙的房子看着就老旧,晴天睡睡还好,下雨天,姜纾可不想再经历之前的事情了。
今天,是个艳阳天。
上午九点,阳光通过窗帘的缝隙,照在姜纾的脸上。
想起今天还有任务,姜纾不得不坐起身,准备下床去洗漱,这时,听见了奇怪的声响,好象是阳台上发出来的。
姜纾走了过去,目光立刻被玻璃门外的景象吸引住了。
一只羽毛色泽艳丽的小鸟,正一下一下地用它的喙和身体撞击着玻璃门,发出“笃、笃、笃”的轻响。
姜纾听到的声响就是它发出来的。
姜纾盯着看了好一会儿,眨了眨眼,最终确认了:“……这好象是只傻鸟?”
姜纾得出这个结论,是有理有据的,毕竟正常鸟儿撞到障碍物,不都应该立刻飞走吗?
怎么这只傻鸟还跟玻璃门杠上了?
沉青叙刚冲完澡从浴室出来,黑发湿漉漉地滴着水,水珠顺着他线条流畅的脖颈滑落,没入衣领。
他原本是想去叫姜纾起床的,却看见她穿着睡衣,蹲在床边,正举着手机,一脸兴致勃勃地对着阳台录像。
他刚想开口,姜纾立刻敏锐地转过头,将食指竖在唇边,:“阿叙!小声点!快看,阳台有只傻鸟!它在撞门玩呢!”
沉青叙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那只还在锲而不舍撞击玻璃的“傻鸟”身上。
他无奈地轻轻叹了口气,走到姜纾身边道:“纾纾,这不是傻鸟。这是藤伊驯养的传讯鸟,是来送信的。”
“啊???” 姜纾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看着那只见沉青叙靠近就开始兴奋蹦跶的小鸟,满脸不可思议,“不是吧阿叙!你们这通信方式……这么原始的吗?还用飞鸽……不对,飞鸟传书?”
用的还是一只傻鸟!
沉青叙走过去,打开了阳台的玻璃门。
那只小鸟立刻灵巧地飞了进来,精准地落在了沉青叙伸出的手指上。
姜纾好奇地凑过去看。
那小鸟似乎通人性,察觉到姜纾的靠近,竟然扭过头,用那双黑豆似的小眼睛瞥了她一眼,然后傲娇地一转身,用毛茸茸的小屁股对着她。
姜纾:“……”
不是吧?这鸟真能听懂人话?
不会是记仇她刚才说它傻?
沉青叙从小鸟的腿上解下一个小小的竹管,从中倒出一卷薄薄的纸条。
他展开纸条,姜纾也伸长脖子去看,却发现上面写的并非汉字,而是一种她完全看不懂的文本。
见沉青叙快速浏览完毕,姜纾忍不住问:“上面说什么?有什么事吗?”
沉青叙将纸条重新卷好收起:“藤伊约我见面。”
“要去里寨?”姜纾下意识地问。
沉青叙摇摇头:“不,就在外寨。”
他看向姜纾,“纾纾,今天恐怕不能陪你一起去考察了。”
姜纾闻言,摆了摆手,转身朝着洗手间走去:“没事没事,正事要紧,你去忙你的,我和周思然他们一道就行。”
等她快速洗漱完毕,换好衣服出来,发现沉青叙还站在原地。
“咦?”姜纾有些奇怪,“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吗?你怎么还不出发?”
沉青叙没有回答,而是上前一步,伸手揽住她的腰肢,将她轻轻带向自己。
他低下头,额前几缕微湿的黑发扫过她的额头:
“早安吻。”
姜纾看着他近在咫尺的俊脸,忍不住笑了。她踮起脚尖,在他微凉的唇上印下一个轻柔而快速的吻。
“好了,”她轻轻推了推他,“快去吧。”
沉青叙这才满意地松开她,指尖眷恋地拂过她的脸颊,身影很快消失在了门口。
姜纾与周思然以及两位年轻考察员成功在约定的地点会合。
那位女考察员左右张望了一下,好奇地问:“姜小姐,小沉总今天不和我们一起吗?”
姜纾笑了笑,解释道:“他在这边有位朋友约他见面,他去赴约了。”
女考察员闻言,脸上露出羡慕的神色,感叹道:“小沉总的朋友真是遍天下啊,来到这么偏远的苗寨居然也有朋友!”
知道内情的姜纾和周思然默默对视了一眼,心里不约而同地闪过同一个念头:废话,这本来就是人家的老家。
他们今天的考察任务是深入了解苗寨的饮食文化,目的地是一位擅长制作传统苗家糕点的阿嬷家。
阿嬷虽然年事已高,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热情的笑容,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各种材料和小凳子迎接他们。
阿嬷一边手上不停地忙碌,一边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向他们介绍:“我们苗家的糕点啊,糯米是绝对的主角,这跟我们苗族世代种稻子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我们老祖宗聪明得很,懂得从花草树木里头提取天然的颜色,你看这个绿的,是清明菜汁,这个黄的,是栀子花果染的,又好看又安全。包糕点用的叶子也讲究,竹叶、玉米叶、笆蕉叶、柚子叶……蒸的时候那个清香味道就渗到糕里头去喽。”
阿嬷如数家珍,“吃起来嘛,大多是软、糯、甜、香,但也有不一样的,像血粑,就是咸香口的,也好吃着呢!”
姜纾拿起一个散发着竹叶清香的清明粑咬了一口,糯米软糯弹牙,内里的馅料甜而不腻,又尝了尝金灿灿的黄耙糕,米香浓郁。
果然。
这种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糕点,确实比机器量产的多了一份动人的风味。
两位年轻考察员在一边认真地拍照、记录,不时向阿嬷提问。
这时,阿嬷笑眯眯地将目光转向正在品尝糕点的姜纾,和蔼地问:“小姑娘,长得这么俊,有心上人了没呀?”
姜纾差点被糯米噎住,心里忍不住嘀咕:怎么苗寨的长辈们都这么关心年轻人的婚恋问题啊?
这已经是第二次被“查户口”了。
阿嬷笑着解释道:“小姑娘别误会,我们苗族啊,有个老传统。要是姑娘家有了心上人,就会特意给男子做姊妹饭。”
“姊妹饭?” 这个话题立刻勾起了姜纾的好奇心,“这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
“讲究可大喽!” 阿嬷眼睛弯成了月牙,耐心地讲解起来,“姑娘家做好五彩糯米饭,会在里面悄悄放上一些信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要是放一双筷子呢,就代表成双成对,我喜欢你;要是放一根小树钩,那就是说我的心啊,早就被你钩走喽,盼着你快点来提亲。”
姜纾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习俗既含蓄又浪漫,她追问道:“那如果……不喜欢对方,想拒绝呢?也放东西吗?”
阿嬷被逗笑了,点点头:“放!那就放一瓣大蒜!”
“大蒜?” 姜纾和旁边竖着耳朵听的考察员们都愣住了。
“对喽!” 阿嬷模仿着嫌弃的表情,幽默地说,“意思就是算了算了,咱俩没可能,你还是趁早蒜(算)了吧!”
这个巧妙又带着点俏皮的双关,顿时让大家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