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天遣(1 / 1)

李逸洛阳的这宅子不大,客厅也仅是五品官规格的五间七架,却也屋宽梁高,很不保暖。

好在后来改了火墙和暖炕,门窗封闭后倒也好了许多。

天色已暗,君臣二人在炕上,围坐红泥小火炉,煮酒谈今夕。

晚来天欲雪,绿蚁新醅酒。

李世民平时不是很好酒贪杯的人,可今天这新酿糜子黄酒,却也喝了好多杯,炕上暖,喝的满脸通红,伸手夹了狗肉蘸蒜泥香菜。

狗肉稻草烧过皮,锅里用山茶油先煸炒出油,添加干辣椒、桂皮、姜片等炒香,再加米酒焖煮入味,最后豆芽芹菜垫底,装入炭炉小砂锅端上来,一直持续小火加热,带上点汤汁,色香味俱全。

“都说狗肉上不得台面,想不到你家这狗肉也能做的如此美味,就和你家的猪肉一样。

说着,皇帝又夹了一大块带皮的狗肉。

冬日里吃这种干锅真是一绝,那皮子酱红色,咬一口皮脆肉香,味道也绝,麻辣鲜香,而且肥而不腻。

李逸也是吃的冒汗。

“冬天可是吃狗肉的好时节,比羊肉还温补呢。这狗肉要好吃,得带皮,尤其是用稻草烧皮,其次就是煸炒这步很重要,煸炒出油后肉才会香,不会有异味,再就是得先山茶油炒,再用糯米酒焖,生姜八角桂皮小茴香,能提供五香底味,中和腥味。再加白芷、草果,则去腥效果显著,做干锅不加也行。

花椒和辣椒得放,增添层次感。

要是放点当归、陈皮,则还能平衡燥热,促进消化。

当然,最后加之豆芽、豆皮或是芹菜、洋葱这些,则还能解腻。”

李世民吃的有些辣,却又觉得辣的很过瘾,端起酒杯,“来,”

君臣两个喝一个。

李世民放下酒杯,筷子又伸向了干锅。

这道菜,确实胜过其它许多。

“你这弄狗肉手艺,以前做道士时学来的吗?”皇帝笑问。

“恩,以前跟着师傅李真人云游四方,确实没少吃狗肉,不仅是狗肉,这蛤蟆、蝗虫也没少吃。蚂蚁蛋、蜜蜂蛹、竹虫··”

皇帝听的直愣神,那些也都能吃?

“灾荒饥年,能吃到这些可是很难得的,饥民们更多的是剥树皮挖草根,甚至吃土。”

“有一种土是白色的,很细腻,看着和麦子面粉似的。饿急的人就会把这土挖出来吃,吃下去就不会饿的难受了。

百姓饿急了都吃这种土,还称为观音土。

可是这毕竟只是土不是麦粉,少量吃点,确实能骗下胃,但吃了后会非常口渴,让人忍不住喝水。

肚里的观音土遇到水,就会迅速膨胀凝固,在胃里无法消化,甚至不能排出,很多吃观音土的人,最后都是被活活胀死、憋死的。”

李逸有意把话题往饥荒上引。

刚才还大快朵颐的李世民,不由的放下了筷子。

明年将有饥情,“傅奕和李淳风等太史局官员推测,都说明年春有旱,夏秋有蝗,”

大旱过后必有蝗。

现在的情况,明年春天大旱是必然的,而大旱过后往往有蝗灾。

夏蝗过后,如果季节还是反常,那么秋天又还会有蝗灾。

蝗灾比旱灾更可怕,如果连着两季蝗灾,那就将是要命的大饥荒。

蝗虫一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一扫而光。

虽然古人并不很清楚大旱过后必有蝗的根本原因,但却也都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

“无逸你可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李世民虚心请救,他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可面对这自然灾害,他真的束手无策。

李逸看着面前的皇帝,也才二十四岁啊。

遥想自己以前这个年纪的时候,才刚出大学,初入职场,还只是个打杂的菜鸟新人,连个小项目都领导不了,更别说统治一个国家。

而李世民能坐上至尊之位,却并不仅因他是皇帝儿子,他这个皇位是他打下来的。

在位仅半年,可他表现的已经足够优秀了。

“陛下可知大旱之后必有蝗的原因?”

皇帝摇了摇头,很多人说蝗虫其实是天降灾异示警。

这种灾异说最早是汉朝董仲舒提出的,他认为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人格化、道德意志化的“上天”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反应。

其大略之类,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这种观念后来很流行,认为蝗灾就是天毒降灾荒,这是天帝的惩罚。

所以很多人认为发生蝗灾,蝗虫不能灭,还得乞求神灵宽恕。

于是有了蝗神。

到如今,大多数人也认为蝗灾是君王失德,是官员贪腐赞成的,因此对面蝗灾得用行动感动上苍,蝗虫自然消失。

甚至还有人说,蝗虫在有德行的地区,过境而不食作物。

于是史书中就常见到有官员上报,蝗虫过境而不食庄稼,甚至夸张的说有蝗虫抱棘而死,更多的官吏则是匿而不报。

似乎这样,就说明他们有德行。

借着几分酒意,李逸跟皇帝讲起科普课,蝗虫的生活习性。

“据史书记载,华夏历朝,蝗虫成灾严重的地方,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区,极易起蝗。

蝗虫怕水,降雨会把蝗虫幼虫杀死,而积水会淹没虫卵。

因此雨水充沛的年份,不易起蝗。

而在黄河中下游的那些平原,大旱导致河湖水位下降,退水后的河滩湖滩暴露湿润泥沙,这是雌蝗最好的产卵地。

一只蝗虫一次能产卵几十枚上百枚,而一只蝗虫当年产的卵,发育成虫后仍可繁殖一到三代。

湿润的退水河滩能让这些虫卵大量成活,最多的时候,一分河滩地,土中能产卵上万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五六十粒卵,则一分地能有百万蝗虫卵。

若是雨水充沛之时,这些河滩湖滩等退水区,往往很快又会被淹,大部分的蝗虫卵会被淹死。

而大旱之时,这些退水区却不会再被淹,蝗虫卵在土中,只要温度适宜,经过二十几天卵期,就能孵化出来。”

“一分地就能有百万枚蝗虫卵?那一亩地岂不是千万?”李世民惊的面色都有些发白。

这还只是一亩地,而千里黄河,这种退水后湿润的河滩地得有多少?

“都说明年要起蝗,这真是上天对我不满,降下天遣?”

李逸给皇帝倒满酒,“陛下,蝗虫是因自然变化而引发的,大旱后必有蝗。”

“那大旱也是天灾,是否也是天遣?”

“这都是自然变化。

“6

“有旱灾,可以抗旱救灾。有蝗灾,也可以灭蝗救灾!”

听到灭蝗二字,李世民的手都抖了一下。

蝗,那是灾异,那是天遣,历朝遇到蝗灾,那都是要祭祀祈求,甚至宰相都在引咎请辞,严重的皇帝还要下罪已诏。

只敢乞求蝗虫离去,谁敢灭蝗?

“听闻,曾经有农人因庄稼被蝗食尽,于是怒而捕蝗而食,结果却中毒身亡。”李世民道。

“陛下,蝗虫终身有三个虫态,即卵、若虫和成虫。“李逸饮了口酒,慢慢道来,“卵生活在土壤中,不能自在活动,若虫分五个龄期,要脱五次皮。脱皮前后通常不取食,五次脱皮后变为成虫,具有能飞翔的羽翼,也可以繁殖。

蝗虫从卵出世到成蝗交配繁殖大概一个月,蝗虫一年可产卵数次,秋季产卵于土中,若天暖有旱,则来年夏就易起蝗。

夏涝旱,秋又起蝗。

蝗虫有毒,但只有当它们结成蝗群,并达到很大的数量时,它们身上才会有毒。”

“多大的群有毒?”李世民问。

“大概就是这些蝗虫成群跨越州县时。”

“能毒死人吗?”

“若是直接吃这种蝗虫太多,有可能毒死。”

对付蝗虫办法也有不少,“蝗虫是可防治的,冬季、初春,可以挖蝗卵,河滩湖滩地深一二尺土壤中有蝗卵,动员百姓去挖,反复挖几次,就能大大减少蝗卵。

等到明年夏蝗卵孵化出来,在他们还不会飞的若虫阶段,引入鸡、鸭群食蝗蝻,每鸭能日食蝗蝻二百馀只。

又可用火攻法诱杀,蝗虫和多数虫子一样趋光,夜间设篝火或灯光,吸引蝗虫,捕杀。

还可坑杀,挖深广各二尺的深沟,诱蝗虫聚集后捕杀,或放水淹灌。

为鼓励百姓参与,可下诏,蝗虫卵、蝗虫都可换钱。

比如一升蝗卵可换五斗粟,捕蝗虫一斗可换粟一斗。”

李世民惊讶,“用蝗卵蝗虫换粮?”

“恩,具体的兑换比例可以视情况调整,但这种以蝗换粮,才能最好的调动百姓积极性,最好是让各地州县官的捕蝗成果,和他们的政绩考核也挂钩。”

“陛下,换来的蝗虫其实也不会浪费,既可蒸、晒干后打粉做成牲口饲料,也可在饥荒时,掺入粗杂加工成救灾粮。

甚至蒸熟后去翅腿后晒干,也能跟虾干一一样吃。”

“不是说有毒吗?”

“蝗虫有毒,一来是他抱群开始千里飞行时才有,二来经过蒸晒、掺合其它,也就毒性大减。

饥荒之时,比起树皮草根观音土,总强过千百倍的。”

李世民虽然心中也还有几分对蝗神的畏惧,可一想到蝗虫遮天蔽日千里无人烟的恐怖景象,还是咬了咬牙,“无逸,你把此事写个详细的奏疏,最好是跟你的柏谷坞奏事一样,写的详详细细,最好是让各地州县官的捕蝗成果,和他们的政绩考核也挂钩。”

“陛下,换来的蝗虫其实也不会浪费,既可蒸、晒干后打粉做成牲口饲料,也可在饥荒时,掺入粗杂加工成救灾粮。

甚至蒸熟后去翅腿后晒干,也能跟虾干一一样吃。”

“不是说有毒吗?”

“蝗虫有毒,一来是他抱群开始千里飞行时才有,二来经过蒸晒、掺合其它,也就毒性大减。

饥荒之时,比起树皮草根观音土,总强过千百倍的。”

李世民虽然心中也还有几分对蝗神的畏惧,可一想到蝗虫遮天蔽日千里无人烟的恐怖景象,还是咬了咬牙,“无逸,你把此事写个详细的奏疏,最好是跟你的柏谷坞奏事一样,写的详详细细,到时我们和诸位宰相们一起拟个对策出来。”

此时的皇帝,又拿出了战场上的那种果决和狠劲。

“若使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甘心无吝!”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糟糕!废物皇子他觉醒了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离婚吧,战神身份不藏了 大阵主 火影:我影分身出个辉夜 汉阙惊澜 穿越成通天,我让截教主宰洪荒 大秦:不装了,我爷爷是始皇 睚眦魔神:天海传奇 医道:中医传人在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