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因祸得福(1 / 1)

“如此灵山,可惜被这群贼秃搞的乌烟瘴气。”

少室山,亦名九顶莲花山,是嵩山的西峰。

李逸登上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此峰又名摘星楼,乃是嵩山最高峰。站在此峰顶,少室山三十六峰便尽收眼底。

大好灵山,三十六峰山势徒峭险峻、奇峰异观,彼彼皆是。

“那是猴子观云海,那是云峰虎啸,那边是三仙石,还有忉利天池等!“

“那边腹地茂密丛林中的便是少林寺了。”

“少林寺旁边那是茶仙,内有茶仙泉,曾有仙在此种茶居住过。”

登少室山须沿着绝壁上三尺多宽的石缝,攀着藤梯上下,断崖古道,人似在空中行。

登上山顶环顾四周,却是壑然开阔,环顾四周,林海荡漾,云雾飘渺如临仙境。

无数美景让人目接不暇。

少林寺就在嵩山五乳峰下,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

风雪过后,景致格外的好。

“少室山阴的少溪南岸的少林南院,就不用拆了,改成孔庙和学校,让附近村民子弟来此读书。”

南院是少林五百武僧的训练之地,与少林寺隔溪相望,这里还有药材作坊。

隔壁的茶仙谷,不仅种有茶,还种了大量的药材。

“听说少林制的跌打损伤的药,效果很好。”

“那这作坊和药园、药铺都给保存,原来的药师药工药农都继续雇佣,可以提高些钱粮薪酬。”

李逸并没有想打少林寺产业的主意,不管是那二十多万亩地,还有几千亩的药园,以及他们质库、药铺等生意,李逸一点没想法,都是公事公办,查抄后全都入公。

他知道那些禁军、府兵的军官、士兵,其实挺馋这么大块肥肉的,想要下点手。

李逸直接签了一道命令,给这次随同行动的士兵们记功,授赏,钱帛嘛就是从少林抄没的财产里拨的,但这都是走公帐的。

他不会委屈手底下这些干活的将士们,可公是公私是私,一码归一码。

赏赐他不会少,但不许私下乱伸手,他也是明确告诉过李存义、刘黑子这些将领们,让他们管好自己和手底下的人。

寺里数千户佃户,这次李逸是直接拍了板,每丁、中足授田百亩,不管是狭乡还是宽乡,反正寺里没收上来的这二十多万亩地,是要优先保证原来佃户们的授田,各自佃种的地,优先分给他们。

个丁男就分一百亩,一个中男就再分一百亩,老少、女不分。

可就这一条,也让那几千户佃农们直嚷李相是青天。

过去受尽剥削,甚至许多人想要种好点的地,还得贡献妻女。

各种各样的剥削,成为庙奴。

谁做梦不想要有自己的土地,不想脱离寺庙的压迫剥削。

如今,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那座大山,崩掉了。

周边那些村民听到召集,让他们来帮忙拆掉寺里逾越的殿堂等,还要帮他们修乡学校、孔子庙等,几乎所有人都来了,全家老老少少都来,大家想要亲眼看到那座大山是不是真的被李相砸碎了,如果真的,他们想要亲自来拆掉一些砖瓦。

虽然少林重建,也是他们做了无数白工建起来的,有他们的许多血汗,可他们现在愿意来拆。

他们拆的很有劲,看着一砖一瓦被亲手拆下来,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的僧人,许多都被定罪,戴上枷锁押往洛阳监狱,他们终于相信这里真的变天了。

他终于相信,分到自家的那一二百亩地,真的是自己的人了。

寺里那二十多万亩地,李逸几乎全都分给原来寺里的佃户们了。

少的分田百亩,多的二三百亩。

许多一家数代给寺里佃租了一百多年地,如今真的翻身成地主了。

李逸还分给了他们一些口粮,这个冬天多了过冬的粮食,地里的麦子还是他们的了。

寒风呼啸,天虽冷,可大家的心却格外的温暖。

对于分田这事,有不少部下认为,每个佃户分五十亩,都已经很不错了。

但最后李逸还是坚持按每丁中授田百亩,这让佃户们一下子都成为了自耕农甚至小地主,债务还又免除了,一下子比周边的百姓日子都好起来了。

可李逸认为他们过去受到的压迫比较厉害,如今抄了少林的田,自然得优先补偿他们。

一丁分个五十亩,甚至一户分个五十亩,佃农们可能也会感恩戴德。多出来的地,可以划一部分做公廨田,或是职分田、学田等等。

也可以再拿一些授分给无地百姓。

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给佃户们多分些地,二十来万亩地,都分给了那几千户佃户,甚至还不够,李逸还又额外补了一些荒地、

林地给他们,凑齐这一丁、中百亩的承诺。

“这几千户佃农,如今都登记落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也成为了良民课户。

原来那二十多万亩地,每年一粒粟都没上缴给国家。

而现在,这些地分给这些百姓,则一年课丁的租,就是六千馀石,这义仓粮又有四千馀石,光是这两项就有一万石粟了。

还有三千多家的户钱,几千丁中每年的正役呢。”

“这些编户,尤其是自耕农,才是国家真正的基石啊。”

“从寺里抄出来的那些钱、帛、粮食,也能增加国家仓储,增加财政。”

一户佃农只给五十亩地,以如今的农业生产水平,他们大概率还是难以温饱。

倒不如多分一些,让他们能够自给有馀,他们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能温饱有馀,也才能负担的起国家税赋劳役。

“从抄没的寺产中,划一笔钱出来,专用做建学校。百户一里,五里一乡,咱们给这些佃农每百户,建一个启蒙的社学,帮他们聘请老师。“

搞基础教育,李逸认为很有必要。

柏谷坞的佃户们,基本上都不识字,因此他们百馀年来世代为寺里的佃户,也几乎沦为庙奴,受尽欺负、剥削,却都没有人敢反抗。

甚至变的麻木,新婚妻子给秃贼们先睡,女儿长成都要让他们先霸占。

李逸认为这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们无知。

无知才会愚昧,才会被人轻易的洗脑和控制。

弄一个乡村小学,其实花不了多少钱,百户一里,建个里学校,请一两位先生就行,这三千多佃户,三十来个教程点足矣。

拨点钱,再给学校划一块学田,用做老师的口粮,每年再拨点钱,就能运行了。

孩子们读个三年五年的,开开眼就行了,真要有好苗子,到时李家也可以给奖学金去无极书院读书,或是推荐到官学等其它路子。

李存礼感叹着道:“这几千户佃农,过去是庙奴,如今倒是因祸得福了,他们能遇到司徒,那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存义则问,“干嘛还留着这寺庙,还要那么麻烦从长安、洛阳调三十名僧人来,直接毁弃不好吗?”

李逸道“我们只是打击非法,惩治奸恶,又不是要灭佛。少林寺那也是有百馀年的大寺,而且出过这么多高僧,不能轻易的废弃。”

“可司徒如何能确信,这新调来的和尚们,以后会不会又跟原来那群秃驴一样呢?

毕竟这天下乌鸦般,这天下和尚也应当都样吧?”

“如今已颁下《佛门清规》,这次要挑来的三十名僧人,也会是已经过考核,获得度牒的有修为守戒律的僧人,朝廷和地方官府,也会监督,若是有不法,自然也会立即处置。”

做事不能做绝,就如同李逸最后把上座善护和其馀七位译经大德,都派车派兵护卫送往长安一样,真要追究,善护这些大德也难逃其咎。

但得给佛门留些面子,说到底,这边做事,也得维护朝廷的大局。大局就是现阶段只是在整肃沙门非法,而不是要灭佛。

因此做事就得留有馀地,上次在白马寺是那样,这次在少林也是这样。

“少林寺得选个好住持才,否则又把经念歪了。”

“恩,我准备从白马寺选一位大德高僧来做住持,东西两序则从其它大寺选两位高僧来。”李逸虽没留下少林这个名字,但用了原来的一个旧称,也给留了三十个僧额,甚至还特意要从白马寺选一位高僧大德来做住持。

也是要保住沙门的面子,维持这百馀年名寺的传承。

“这些秃驴们念经的本事不行,但赚钱的本事是真厉害啊,不仅是剥削佃农手段多,放贷本事也厉害,而且他们制的药、酿的酒,也都很有名,甚至他们榨的油都极受欢迎呢,这些家伙应当去做商人,而不是当和尚。“李存礼很佩服的道。

李逸笑笑,“真正操持这些工商的又不是那些剃了发的和尚,而是那些打着净人旗号的人,是那些所谓的居士、俗家弟子们在经营。”

“存礼你去找原来这些负责的人好好谈谈,那些作坊、店铺以后就是官营的,他们可以继续留下来做事,只要经营的好,待遇肯定会比以前更好。”

“走,下山吧。”

本来离开白马寺后来少林,也是想着敲打一下,然后借些钱粮,不料却有这番波折,可结果也还是好的。

国家多了几千编户自耕农,他更还一次性收取了那么多的钱帛、粮食,这趟绝对是满载而归了。

“司徒,这些和尚们真能囤钱囤粮啊,比那冬天里的鼠还能囤,以前灾年时,我们就去挖田鼠洞,运气好一个洞里能挖出几斤粮来呢。”李存礼嘿嘿笑了两声,“要不咱们接着再抄他几个寺,可就抄的盆满钵满了!”

“先回洛阳。”李逸望着阴沉沉的天,皇帝也差不多该到洛阳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心动于你,灿若繁星 永恒模组:我以灾厄铸神环 孽镜判官:从拔舌地狱杀穿十八重 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 灵植修仙笔记 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 全球军训:我开局激活军衔系统 刀光如月映九州 尘暮归残楼 八零老太重生断亲,白眼狼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