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768章 李淳风的预言

第768章 李淳风的预言(1 / 1)

十月初一,

朔日大朝。

天不亮李逸还在睡眠中,小貂蝉韦檀特便轻声唤醒了他,“阿郎,该上朝了。”

李逸睁开眼,尤带着几分困意。

屋外天光暗淡,只有廊下灯笼透出的一点暖光。

“今日是朔日大朝会,上朝的人多,阿郎得早些出门,别给堵路上了。”

“胜业坊离宫门近,不会堵的。”

打个哈欠,李逸起床。

看着为他转身拿衣服的韦檀特,那轻薄睡衣下显现的玲胧曼妙身姿,李逸忍不住搂着她腰拉入怀里,

“阿郎,”韦檀特娇声轻唤。

“时间还早,先晨练一回。”

小貂蝉半推半就,

许久后,当外面丫环第三次来呼唤时,李逸才终于结束了晨练,小貂蝉已经瘫软成泥,一动不想动了。

李逸长呼口气,浑身出了层细密的汗,人却格外的精神了。

给她盖上薄被,

李逸自去洗浴。

等他精神斗擞的出来,杜十娘唤他吃早餐。

“你现在都显怀了,身子重了,要多睡会,不用起来这么早的。”

“睡的早,也就醒的早,天天睡,那都跟猪一样了,你看我最近又胖了不少。”

“娘子这叫丰腴。”李逸笑着打趣。

“今天十月朔,寒衣节呢,我们都给阿郎做了新衣,阿郎要添衣不。”

李逸觉得今年天气格外暖和,这都十月了,依然没感觉到冷。

而且今天还是节气里的小雪,

可这天暖和的跟中秋时节差不多,中午时都还感觉到有些晒,就是晚上也不冷,

一点冬天的感觉都没。

他现在根本不需添衣。

因今天大朝会,李逸就吃了点牛肉干便出门了。

朔望朝会时间较长,中间可不能去上厕所,只能空着肚子了,尤其是得少喝水。

否则被殿中侍御史弹一个失仪,很划不来。

李逸出了二门,

李恩泽便赶紧跑去大门外,让车队准备出发。

李逸上马车,发现还生了炉子。

“这么暖和的天,怎么就生炉子了?”

“相国,今日十月朔,既是寒衣节,也是开炉节呢。”

十月朔是个很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妻子会给丈夫儿女送上过冬新衣,儿孙也会给逝去的先人烧去过冬寒衣。

这一天,祭祀先祖、开炉饮酒。

官府衙门,也是在每年十月初一,开炉取暖,到二月初一撤火。

卫王府也是按惯例,

今日给马车上添了炉子。

李逸笑道:“最近天还这么暖和,你这炉子添的有些早啊,我这得烤出一身汗来,赶紧撤了吧。”

李恩泽赶紧把炉子提了下去,

“今年这天气有些反常啊,难道是个暖冬!”

暖冬,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会好过一些,可以节省不少薪炭,就算缺少些避寒衣服,也没那么难挨了。

但暖冬并不是啥好事。

都说瑞雪兆丰年,冬天大雪,只要不雪大成灾,其实降雪对农业是极有好处的,一来雪能冻死虫卵,二来雪化后能增加土壤水分。

而暖冬,

往往意味着明年虫害会厉害,甚至严重的可能导致蝗灾。

暖冬还可能出现春旱,导致麦子减产甚至绝收。

车厢很宽敞,李恩泽也坐在里面,他小声嘀咕着,“这十月了天还这么暖和,那咱们府上的炭场岂不是要受影响,

还有炭炉作坊,都生产了那么多炭炉子,这下怎么办?”

李逸见这小子,有股子卖炭翁的味道,心忧炭贱愿天寒啊。

李家早就开始布局煤炭这块,

长安人口越来越多,每年冬天对薪炭的须求都有很大缺口,导致薪炭价格年年冬天大涨,

甚至连百官基本福利的薪炭,都经常得不到保障,有时宫里都紧缺。

一到冬天,

不仅是皇宫,朝廷百司衙门,还有各贵族之家,也都是得派出得力人手,组织队伍,专门去各地采办薪炭。

老百姓就可怜了,遇到紧张的时候,只能断了。

因此每年冬天,长安城都会有许多人冻死,最主要的就是缺燃料取暖。

煤炭这玩意,早就发现可用于取暖了。

只是利用的不高。

一般也就是皇家和贵族在用,

李逸在渭北铜官等地搞了几座煤炭场,开采初加工后运来长安,

在这边再进行一次加工,筛煤,做成煤饼、蜂窝煤,然后出售。

还在渭北炭场建有焦池,加工焦炭,用于供给作坊冶炼等使用。

李家作坊生产的小煤球炉子,搭配蜂窝煤取暖,很耐烧,火力还很大。

这种小炉子设计很简洁,有铁皮炉子和陶土炉子,铁皮的更轻便和耐用,而陶土的则更便宜。

炉子内壁都有耐火的泥,

底部一个方形的开口,配备了支炉篦子等。

可以烧煤块,也可以烧蜂窝煤,都是长安煤场里工人手工制作的。

蜂窝煤更好燃烧。

对于订购煤多的主顾,煤场还会送煤炉子。

用煤虽然也有不少缺点,但优点也是不少的,尤其是买价高点的优质蜂窝煤,无烟,味道少。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

多数人的燃料是靠买的,每到冬天柴、炭价格都高,有时还买不到,煤还是不错的。

李家今年也是规模上来了,

渭北的炭场增加了,采矿工人也增加了,选煤、洗煤等加工量上来,运输车队也增加了,

源源不断的煤运来长安,

进行再加工出售,

为了即将到来的寒冬旺季,各种型号的煤炉子,以及各种煤块、蜂窝煤等,着实已经加工储备了许多。

本来随着十月初一开炉,他们也就能迎来旺季,

但现在这暖冬,

却是让须求提不上来。

李逸倒不急,

“这煤又不会放坏,真就是今年冬不冷,还有明年嘛。再说了,煤又不是只能取暖用,这也还是煮饭做菜的燃料啊。”

对于一个很缺燃料的京师长安来说,

煤是永远不用担心会滞销点,顶多是须求没那么大,价格不会如往年一样暴涨而已。

禁军、家丁护卫下卫王府马车抵达宫门前,

李逸落车,时间还早,宫门依然紧闭着,他来到待漏室,听到几位宰相也正在说开炉的事呢。

“本来每年这个时候,天已经很冷了,有时甚至已经下雪了,今年这天很反常啊。”

“是啊,太史局的太史令傅奕说今年会是暖冬,而太史局的将仕郎李淳风更是称今冬无雪,明春大旱,夏秋有蝗!”

中书令温大雅忍不住道,“李淳风区区九品小官,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听说他对历法有些研究,

但他就能如此狂妄,敢说今冬无雪、明春大旱、夏秋有蝗?”

房玄龄这个时候站出来替李淳风说了句好话,“李淳风虽年轻,但确实很有才华,武德二年,他经刘文静推荐,入秦王府为参军,与我共事了不少时间,

他不仅精通历法,而且对算学和天文也颇有研究的。

傅奕是太史令,他们都说今年暖冬,那就真得提前做些准备了。”

暖冬的危害,宰相们都清楚。

轻则,明年粮食减产,

重则明年会有饥荒。

若是真的还出现大的蝗灾,那就更麻烦了,蝗灾严重时,能席卷数十州,引起全国性的大饥荒。

那样就不仅是明年可能饥荒,后年都有可能饥荒。

真要出现这些灾情,

以大唐如今的粮食等储备,根本承受不住。

现在风调雨顺,大家还能温饱,发生一些小范围的灾荒,朝廷也还能勉强救济。

可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灾害、饥荒,那是拿不出那么多粮来救济的。

都说三年丰,才有一年积。

现在国家刚刚统一,

哪里有积储。

宰相们都是忧心忡忡。

李逸也是头痛,真要出现这些情况,说实话,朝廷也没太多好办法。

魏征这时开口,

“如果真的暖冬,就得提前做好准备,我们能做的,就是备粮备荒,停掉那些不必要的开支,

比如明年征吐谷浑这事,可以先暂停。”

将军还朝,士兵归府,

让府兵们回家生产。

停止战争行动,也能节省下来许多粮草消耗,毕竟一场大的战争,需要耗费无数钱粮,

征召民夫,路上转运消耗损耗的也十分巨大。

李逸这个时候抛出一个更惊人的提议。

“假如今年真出现严重暖冬,那么我认为,明年长安和关中,必然会首先出现饥荒,

关中本就难以自给,每年都需要从关东转运大量粮食,转运成本又高。

我建议,

到时可以请陛下率京师百官和番上的将士们,全都暂时迁往洛阳。

如此一来,也能减轻关中粮食负担,免的雪上加霜。”

杜如晦听后,道:“隋朝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人饥,隋文帝率文武百官就食洛阳。”

这是有先例的,

但当年文帝也因此落下一个逐粮天子之称。

这个名头不好听,但真出现大饥荒时,这却不失是一个不错的应对之策了。

温大雅却觉得现在说暖冬,说明年饥荒还为时过早。

“说不定只是比往年晚些天入冬而已,诸位相公又何必如此惊慌呢。”

魏征不客气的道:“温相岂不知未雨绸缪,我等既身为天子宰相,就得把这些事情提前考虑好,做好应对预案才对,而不能真等到灾祸发生时,束手无策!”

温大雅被魏征堵的哑口无言!

这时,有官员来告,时辰已到,宫门已经打开,请宰相们入宫。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战神狂婿杨辰秦惜 唯有幽愁暗恨生 四合院:从摆地摊开始 万物圣灵 开局自然系震震,海军终成巅峰! 高三觉醒:从被班花羞辱开始无敌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迁坟禁忌,我被迫给死人当伴郎 守村人地府转正记 红楼晋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