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861:重铸罗马荣光 > 第103章 柏林会议?结束

第103章 柏林会议?结束(1 / 1)

第106章 柏林会议?结束

会议的讨论方向彻底扭转后,俾斯麦作为东道主,不得不顺应“文明传播”与“民族自决”的主流舆论,提议成立临时委员会,专门负责起草巴尔干领土方案。

委员会成员由英、法、德、俄、奥、希六国代表组成,意大利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小国代表则作为观察员参与,确保方案能兼顾各方利益。

临时委员会的讨论从清晨持续到午后,会议室里的气氛虽不如之前剑拔弩张,却依旧充满博弈。

伊格纳季耶夫始终坚持“俄国对保加利亚的主导权”,反复强调“俄国在战争中的牺牲应得到回报”,同时紧抓特拉布宗自治领方案不放。

这是俄国此次参会的内核诉求之一,也是其在高加索与小亚细亚扩张的关键一步。他拿出标注详细的安纳托利亚东北部地图,指着萨姆松-锡瓦斯-凡城一线以北的局域说道:“这片土地长期受奥斯曼压迫,当地居民以基督徒为主,与俄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与宗教联系。俄国提议在此成立“特拉布宗自治领”,由俄国直接管辖行政与军事事务,同时保障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与文化传承。这既是对俄国战争贡献的认可,也是维护黑海东部安全的必要措施。”

安德拉西则紧抓“奥匈对波黑的行政管理权”不放,声称这是维护巴尔干西部稳定的唯一保障。奥匈的内核利益在巴尔干,对小亚细亚事务兴趣有限,只要俄国不反对其在波黑的诉求,便愿意默认俄国的安排。

英国代表对俄国的特拉布宗自治领提出反对,语气坚决:“俄国提议的自治领范围过大,几乎函盖了安纳托利亚东北部半数领土,这将严重破坏近东地区的势力平衡。英国承认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也理解俄国对黑海安全的关切,但自治领的疆域必须重新划定。”

康斯坦丁也随之补充,拿出本都希腊人聚居区的分布地图:“特拉布宗地区的本都希腊人主要集中在吉雷松至特拉布宗城周边,若自治领范围过大,将涉及大量土耳其裔与亚美尼亚裔居民,反而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希腊建议以民族分布为基础划定自治领边界,确保各民族权益不受侵害,同时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不稳定。”

法国代表表示赞同:“法兰西支持以民族分布与势力平衡为原则划定自治领范围,过大的领土规模不仅不符合‘文明传播’的初衷,还可能成为地区冲突的导火索。国际社会应共同监督自治领的疆域划定,确保其不会威胁周边国家安全。”

伊格纳季耶夫脸色瞬间阴沉,反复强调“俄国对该地区的历史影响力与战争贡献”,拒绝大幅缩减领土。

双方围绕自治领疆域展开激烈争论,僵持至傍晚,英国代表提出最终妥协方案:“英国同意俄国成立特拉布宗自治领,但疆域必须严格限定在吉雷松到阿尔特温地区。这一局域以基督徒为主,且紧邻俄国高加索领土,能满足俄国的安全须求。同时,自治领需接受三项约束:一是不得在黑海沿岸修建军事要塞;二是亚美尼亚裔居民的权益需由国际观察员专项监督。若俄国接受这些条件,英国将不再反对自治领成立。”

伊格纳季耶夫与俄国代表团成员紧急商议,深知若拒绝这一方案,英国很可能联合法、希彻底否决特拉布宗计划,最终只能咬牙接受。

他语气生硬地回应:“俄国可以接受疆域限定在吉雷松到阿尔特温地区,但自治领的行政与军事主导权必须完全归俄国,国际监督不得干涉内部治理。”达成共识:

特拉布宗自治领以吉雷松为西界,阿尔特温为东界,北至黑海沿岸,南抵托卡特山脉,疆域仅为俄国最初提议的三分之一;自治领由俄国任命总督,负责行政与军事事务,设立多民族议会参与地方事务;国际社会派遣三名观察员(英、法、德各一名)进驻,监督民族政策与港口开放情况。

满足俄国诉求后,康斯坦丁主动牵头,联合法国与英国代表,以“民族分布”“历史归属”和“战争贡献”为内核来讨论希腊的利益。

他拿出战前准备的详细地图,指着马其顿地区说道:“马其顿的多数居民为希腊人,且自古希腊时期便是希腊文明的内核局域,希腊在战争中更是完全解放了这片土地,理应获得马其顿全境的主权。这不仅是对希腊战争贡献的认可,更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尊重。”

针对东鲁米利亚(北色雷斯)与东色雷斯的归属,康斯坦丁进一步阐述:“东鲁米利亚的希腊裔居民占比超过六成,东色雷斯除君士坦丁堡周边外,希腊人同样是主要族群。

希腊希望获得这两个地区的主权,但为了兼顾国际社会对君士坦丁堡安全的关切,希腊愿意接受东色雷斯成为非军事区,由欧洲列强共同监督。这样既能保障当地希腊人的权益,又能维护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法国代表立刻表示支持:“希腊的提议符合“文明传播’原则,东色雷斯作为非军事区的安排,更是兼顾了各方利益,值得采纳。”

英国代表也附和道:“英国完全认同希腊的方案,马其顿、东鲁米利亚与东色雷斯的归属,应尊重当地民族意愿与希腊的战争贡献。”

阿尔巴尼亚地区的划分则成为另一焦点。

意大利代表坚持阿尔巴尼亚北部应成立自治局域,声称这是保障亚得里亚海平衡的必要措施。

虽然之前在英国的见证下双方对在北部成立自治政府达成共识,但细节仍需协商。

最后经过康斯坦丁与意大利代表经过多轮协商,最终达成共识:阿尔巴尼亚地拉那以南划归希腊,北部成立自治局域,10年后举行公投,确定该地的归属。

针对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的诉求,康斯坦丁主动提出:“希腊愿意将战争中占领的科索沃地区交给塞尔维亚,科索沃是塞尔维亚民族的发源地,理应回归塞尔维亚。”

至于比萨拉比亚的归属问题,在英国的斡旋下,罗马尼亚以割让比萨拉比亚为代价,获得了多布罗加地区作为补偿,彻底摆脱了俄国的控制。

保加利亚的疆域划分则成为各方妥协的结果。历史上的大保加利亚方案甚至没有出现,保加利亚人连梦都没得做了。

俄国被迫放弃“控制保加利亚”的诉求,保加利亚维持亲俄立场,疆域被严格限制在多瑙河与巴尔干山脉之间,其外交政策需接受俄国监督,同时俄国将派驻大量军事顾问与行政专员负责保加利亚的政府筹建,理由是只有俄国政府模式更适合斯拉夫民族。鉴于俄国在巴尔干做出了让步,所以无人反对该提议。

伊格纳季耶夫虽不甘,却也只能接受这一结果。

俄国在特拉布宗自治领的诉求已得到部分满足,若继续纠缠保加利亚问题,很可能失去已获得的利益。

奥匈帝国最终仅获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行政管理权,且需承诺“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不得擅自推行同化政策。

安德拉西虽对结果不满,却也明白,在英、法、希的联合压力下,能获得波黑的行政管理权已属不易,再无更多讨价还价的空间。

经过一整天的博弈,巴尔干领土方案最终敲定:希腊获得马其顿全境、东鲁米利亚(北色雷斯)、东色雷斯(除君士坦丁堡周边外)以及阿尔巴尼亚地拉那以南的领土。希腊属东色雷斯地区成为非军事区,希腊不得派遣军队入内或者修建军事设施;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以南划归希腊,北部成立自治局域,政府由当地人选举组建;

塞尔维亚获得完全独立,希腊将科索沃地区移交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获得完全独立,割让比萨拉比亚地区给俄国,作为补偿,获得多布罗加地区;

保加利亚维持自治地位,疆域限制在多瑙河与巴尔干山脉之间,外交政策接受国际监督,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影响力大幅削弱;

奥匈帝国获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行政管理权,需尊重当地居民权益:

英国则是拿下了塞浦路斯岛,作为其在东地中海的基地;

俄国获得安纳托利亚东北部部分领土,特拉布宗自治领的成立需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当俾斯麦在全体会议上宣读最终方案时,会场内响起了短暂却热烈的掌声。

希腊代表团成员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康斯坦丁看着手中的方案文本,心中感慨万千,希腊不仅获得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会议,希腊正式成为巴尔干地区的内核力量,摆脱了长期依附大国的局面。

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代表也松了一口气,两国终于实现了完全独立,不必再担心被大国附庸。

他们主动走到希腊代表团面前,与康斯坦丁握手:“感谢希腊的支持,没有希腊的帮助,我们很难获得今天的成果。”

康斯坦丁笑着回应:“我们都是巴尔干民族国家,理应互相支持。未来,我们还要共同维护巴尔干的和平与稳定。”

伊格纳季耶夫和安德拉西则面色凝重,虽未公开反对方案,却也难掩失落。

俾斯麦对最终方案也基本满意,法国未能通过此次会议与英希形成紧密联盟,欧洲大陆的均势仍在德国的掌控之中。

尽管德国支持俄国的立场未能完全实现,但“三皇同盟”的框架得以维持,法国也未能通过此次会议与英希形成紧密联盟,欧洲大陆的均势仍在德国的掌控之中。

迪斯雷利则格外兴奋,英国不仅通过缩减特拉布宗疆域、附加监督条款遏制了俄国扩张,还在巴尔干获得了希腊这个可靠的支点。他在写给政府的报告中提到:“柏林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英国成功维护了欧洲均势,希腊已成为英国在巴尔干的重要盟友,特拉布宗自治领的限定条款,更是确保了英国在近东的长期利益。”

当俾斯麦再次敲响桌上的铜铃,宣布柏林会议正式落幕时,窗外的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光芒洒满拉德维茨宫的庭院。各国代表陆续起身,互相道别,尽管彼此间仍有分歧,却都对会议的结果表示认可。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贫民阵符师 觉醒禁忌红伞,请叫我冥帝大人! 北马仙尊 若南初舟 四合院:天天吃肉,气死众禽 玄元太子修道录 无限穿越之古代篇 两界修仙:从杀猪开始长生不死 医女楚汉行 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