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柏林会议?第三阶段:文明的法国人
拉德维茨宫的会议厅内,气氛比昨日更加紧张。巨大的马蹄形谈判桌旁,各国代表神情肃穆。
阳光通过高窗斜射进来,落在桌面的丝绒台布上,却没能驱散空气中的凝重。
随着德国首相俾斯麦敲响桌上的铜铃,清脆的声响在厅内回荡,第二次会议正式开始,而紧绷的氛围瞬间被俄国代表伊格纳季耶夫伯爵的怒火点燃。
伊格纳季耶夫猛地拍向桌面,桌上的文档与水杯都被震得微微跳动,他霍然站起身,
胸前的勋章在光线下闪着冷光,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保加利亚的命运必须由俄国决定!东鲁米利亚必须与保加利亚合并,这是沙皇陛下的底线,没有任何商量的馀地!俄国在战争中解放了保加利亚人民,理应有权决定这片土地的未来,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
话音刚落,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安德拉西伯爵立刻起身附和,他整理了一下胸前的绶带,语气同样咄咄逼人:“奥匈帝国坚决支持俄国兄弟的立场。保加利亚的稳定关乎巴尔干东部的秩序,俄国的主导是必要的。同时,塞尔维亚必须接受奥匈帝国的特殊指导,包括军事顾问派驻与经济合作协议,这是维护巴尔干西部稳定的唯一途径。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激进,若没有奥匈的约束,很可能引发新的冲突,任何反对都是对和平的威胁!”
两人一唱一和,仿佛之前双方一切矛盾都不存在,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两国还是什么传统盟友呢。
英国首相迪斯雷利见状,毅然起身,他身着深色燕尾服,面色冷峻,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声音清淅而坚定:“大英帝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独占巴尔干!欧洲的和平必须创建在均势之上,而非某个帝国的贪婪之上。俄国对保加利亚的控制、奥匈对塞尔维亚的干预,
都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践踏,也是对欧洲协调精神的违背。英国绝不接受这样的安排,若俄奥执意如此,英国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均势!”
英俄奥三方剑拔弩张,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火药味。
希腊国王康斯坦丁坐在代表团位,目光在三方代表间流转。
他清楚,此时英俄奥的对峙,正是希腊争取更多利益的关键时机,但他并未急于开口,而是等待着更合适的机会。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出人意料地开口,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语气沉稳却立场鲜明:“德国认为,俄国在巴尔干的安全关切是合理且必须得到尊重的。一个稳定的、与俄国友好的保加利亚,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也有助于平衡衡大国在巴尔干的势力。德国理解英国对均势的担忧,但也希望英国能正视俄国的合理诉求,避免局势进一步激化。”
这番话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德国选择支持俄国,以维持德、俄、奥的“三皇同盟”框架,避免因巴尔干问题与俄国决裂,从而继续孤立法国。
德国的表态让伊格纳季耶夫和安德拉西气焰更盛,两人看向英国代表团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轻篾,仿佛胜券在握。
意大利代表见状,急忙站起身,他语速急促地说道:“意大利王国支持迪斯雷利首相阁下的立场!阿尔巴尼亚的命运必须被尊重,不能任由大国随意划分。阿尔巴尼亚地区民族复杂,应由欧洲协调共同决定其未来,而非归属于某个单一国家。意大利作为地中海大国,有权参与阿尔巴尼亚事务的讨论,确保该地区的稳定与公平!”
可他的声音微弱,很快就被俄奥代表的议论声淹没。
伊格纳季耶夫甚至没有看他一眼,继续与安德拉西低声交谈,显然没将意大利的意见放在眼里。
会场彻底陷入僵局,大国对峙不下,战争的阴影似乎在向众人逼近,小国代表们面色焦虑,却又无力改变局势。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直冷眼旁观的法国代表缓缓站起身。他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开口:“先生们,请允许我提醒诸位,
我们聚集在柏林,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像瓜分猎物一样,将巴尔干的土地分给各个帝国吗?不。我们是为了将文明的秩序,带给这片长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苦难的土地。”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伊格纳季耶夫和安德拉西身上停留片刻,带着明显的蔑视,继续说道:“法兰西认为,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尊重这些新兴民族国家的文明选择权。支持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的独立与完整,不是地缘政治的算计,而是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区别!我们是在帮助它们创建现代法律体系、创办学校、完善基础设施,而不是将它们从一个帝国的伽锁,转移到另一个帝国的伽锁下!这些国家的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未来,而非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这番以“文明”为包装的宣言,不可谓不高尚,但如果法国没有在非洲大肆殖民扩张的话,这番话会更有说服力。
康斯坦丁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示意身边的代表起身发言。
他语气坚定,目光诚恳地看向全场:“希腊完全赞同法国代表的发言!自参战以来,
希腊始终以传播文明、解放同胞为目标。我们在马其顿创建现代学校,在色雷斯完善司法体系,就是为了让这片土地摆脱奥斯曼的落后统治,走向文明与进步。俄国试图控制保加利亚、奥匈妄图主导塞尔维亚,本质上仍是帝国思维的延续,与文明进步的潮流背道而驰!”
他转向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代表,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希腊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同为巴尔干民族国家,我们深知独立与尊严的可贵。希腊愿意与你们并肩,共同抵制大国的压迫,维护民族的自主权利。,正是我们所有巴尔干国家的共同诉求!”
代表的发言引发了小国代表们的共鸣,塞尔维亚代表激动地连连点头,罗马尼亚代表也露出赞同的神色。
迪斯雷利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正是他等待的破局机会,他立刻起身补充:“英国完全赞同法国与希腊代表的观点!我们不是在争夺势力范围,而是在履行传播文明的责任,
帮助巴尔干民族创建自主、现代的国家。任何试图以‘解放者’名义行控制之实的行为,
都是对文明的背叛!”
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的代表们更是热泪盈眶,法国与希腊的发声,精准击中了他们对“独立与尊严”的渴望,两国瞬间成了他们眼中的“文明灯塔”和救世主。
而伊格纳季耶夫和安德拉西则脸色铁青,“野蛮人”“帝国思维”的帽子让他们在外交道义上彻底被动。
公开反对“文明”,就等于自认野蛮,无论如何反驳,都只会落入下风。
伊格纳季耶夫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被安德拉拉住。
安德拉西低声对他说:“此时反驳只会更被动,先看看局势再说。”
伊格纳季耶夫不甘地坐下,双手紧握成拳,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局面。
俾斯麦看着眼前的变化,眉头微蹙,却并未立刻表态。
他清楚,此时反对“文明”诉求,只会让德国陷入孤立,维持“三皇同盟”的前提,
是不与欧洲主流舆论为敌。
伊格纳季耶夫和安德拉西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局势会如此发展。
他们原本以为凭借德奥俄的联合,能强行推动诉求,却低估了“文明”道义的影响力,更没料到希腊会主动站出来支持法国,形成小国联合对抗大国的局面。会议的讨论方向彻底扭转,各国代表不再纠结于“势力范围”的争夺,而是开始探讨如何在“文明”原则下,制定公平合理的巴尔干领土方案。
康斯坦丁与迪斯雷利、法国代表交换了一个眼神,三人都明白,这场博弈的主动权,
已经转移到了他们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