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亚历山大就在宪兵队院子里踱步。
那些士兵要四百里拉,可塞萨洛尼基全年税收加商业收入才两千二百里拉,短时间凑齐根本不可能。
他手下虽有 200个宪兵,但大多是刚训练没多久的新兵,手里只有恩菲尔德步枪和弯刀。奥斯曼军队虽然费拉不堪,但也不是这几个宪兵能碰瓷的。
但他不能坐视不管,希腊居民大多聚居在港口区,靠着码头讨生活,一旦军队冲进港口,后果不堪设想。
“通知下去,所有人带足弹药,去港口区集合。亚历山大抓起桌上的步枪,对副手说,“再让人去联系‘雅典号’和另外三艘渔船,让他们立刻到北码头待命,能装多少人装多少人。”
副手愣了一下:“队长,港口区的希腊人至少有三千,四艘船最多装八百,剩下的人怎么办?”
“先救老人、孩子和妇女,男人跟我们一起阻击。”亚历山大语气坚定,“告诉居民们,能上船的先去雅典,我们会守住港口,等后续船只来接。”
清晨的港口区还没热闹起来,希腊居民们刚打开门,就看到宪兵们沿街喊话:“奥斯曼军队要抢劫了,老人孩子去北码头登船,男人带武器到码头仓库集合!”
居民们一开始还有些慌乱,但在宪兵们的引导下,渐渐冷静下来,服从亚历山大的安排。
几个年长的居民主动帮着维持秩序,让老人和孩子排好队,妇女们则收拾着简单的行李,往北码头走。
有个老妇人腿脚不便,两个年轻宪兵主动架着她,慢慢往码头挪;还有个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怕孩子哭闹引来士兵,用布条轻轻堵住孩子的嘴。“雅典号”和三艘渔船很快停靠在北码头,船员们放下跳板,开始引导居民上船。
“雅典号”最大,能装四百人,另外三艘渔船各装一百多人。
亚历山大站在码头的石阶上,看着不断涌上船的居民,心里清楚四艘船装不了多少人,必须尽快拦住赶来的奥斯曼军队,为登船争取时间。
“你带 80人守在码头入口,创建防御工事,等敌人靠近了再开枪。”亚历山大对副手说,“我带 120人去南边的街道设伏,尽量拖延他们的速度。记住,别省子弹,一旦顶不住就往码头退,我们在仓库汇合。”
安排完,亚历山大带着 120个宪兵,扛着步枪往南边街道跑。刚到街口,就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和士兵的喊叫。
几百个士兵,正朝着港口区冲来,沿途砸抢居民的房子。那些没来得及逃走的人,成为了他们的玩物。
“找掩护,等他们进巷子再开枪!”亚历山大躲在一间废弃的杂货铺后面,对身边的宪兵说。
他看着士兵们渐渐靠近,有的扛着抢来的布料,有的手里还拽着尖叫的妇女,眼里的怒火几乎要喷出来。
等第一个士兵冲进巷子,亚历山大扣下扳机。“砰”的一声枪响,那士兵应声倒地。
紧接着,宪兵们的枪声此起彼伏,巷子里的士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找地方躲起来。
有个士兵想往巷子外跑,被亚历山大身边的宪兵一枪击中腿,倒在地上哀嚎。
“冲出去!把他们赶远点!”亚历山大喊着,举着步枪冲了出去。宪兵们跟着他,朝着士兵们的方向射击,有的甚至拔出弯刀,跟靠近的士兵近身搏斗。
一个宪兵被士兵用刀划伤骼膊,他忍着痛,反手一刀砍中士兵的脖子,鲜血喷了他一身。
亚历山大知道不能硬拼,打了十几分钟,见码头方向传来第二声哨声。
这是第一波居民已经登船的信号,他立刻喊:“撤!往仓库退!”宪兵们边打边退,往码头仓库的方向撤。
沿途又遇到几波赶来的士兵,双方交火不断,有几个宪兵中枪倒下,鲜血染红了街道。
到了仓库,副手带着 80人已经在门口架好了防御工事。“队长,第一波 800人已经上船,‘雅典号’刚开,渔船还在装第二波。”
副手喘着气说,他的脸上沾着灰尘,衣服也被划破了好几处。
“好,我们就在这守住。”亚历山大靠在仓库的门框上,擦了擦脸上的血。
很快,士兵们追到了仓库前。“给我冲!把这些希腊人都杀了!”
士兵们举着枪,朝着仓库冲过来。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嘴里喊着口号,看起来格外疯狂。而宪兵们的火力则阻止了他们进入港口。
不过这持续不了多久,他们能守住是因为军队的大头现在在掠夺犹太社区,暂时没工夫管港口的事情。
就这样,双方在仓库前僵持了近一个小时。期间,第二波 500个居民也登上了渔船,朝着雅典的方向驶去。
站在仓库顶上警戒的宪兵大喊:“船开了!船开了!”
亚历山大抬头看着远去的船影,心里松了口气。
“子弹不多了,我们撤到码头,跟剩下的居民一起往东边的堡垒退。”
他知道,仓库守不了多久,必须为剩下的居民找新的避难所。
就在宪兵们准备撤退时,士兵们从仓库的侧门冲了进来。
他们绕到了仓库后面,砸开了锁着的侧门,打了宪兵们一个措手不及。“杀!”士兵们大喊着,朝着宪兵们扑过来。
亚历山大立刻举枪射击,打倒了两个士兵,可更多的士兵涌了进来。
混乱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膀,鲜血瞬间浸透了他的制服,骼膊也变得麻木。
“快走!”亚历山大推开身边的宪兵,自己则留下了阻击敌人。他一边开枪,一边往后退,直到退到码头的石阶上。每走一步,肩膀的伤口就传来一阵剧痛,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
亚历山大靠在石阶旁的石柱上,忍着肩膀的剧痛,继续开枪射击。他打倒了几个冲过来的士兵,可子弹很快就打光了。
几个士兵朝着亚历山大冲过来,他挥舞着弯刀,砍中了一个士兵的骼膊,却被另一个士兵从背后踹倒在地。士兵们围上来,把他按在地上。
穆罕默德少校走过来,用脚踩住亚历山大的胸口,冷笑着说:“你以为能拦住我们?”亚历山大看着他,想说什么,却只吐出一口鲜血,意识渐渐模糊。他最后看到的,是远处跑向堡垒的居民,还有朝着雅典方向驶去的船影。
接下来的三天,塞萨洛尼基成了人间地狱。
奥斯曼士兵在城里展开无差别的屠杀,不分男女老幼。男人被赶到市集广场,架起铡刀斩首,头颅被挑在枪尖上巡逻;妇女被肆意奸污,反抗者被砍死,顺从者沦为奴隶;孩童被当作靶子射击,或是扔进燃烧的房子里。
希腊东正教堂和犹太会堂被点燃,躲在里面的居民被活活烧死,浓烟夹杂着烧焦的皮肉味,飘满了整座城市。士兵们洗劫了所有商铺和居民家,值钱的东西被装上车,家具被劈了当柴烧。
等他们离开时,塞萨洛尼基成了废墟。原本近十万人口的城市,只剩下三万多侥幸躲过屠杀或逃到城外的居民,街道上满是尸体,河水被染成红色。惨案很快传遍欧洲。
这里是爱琴海的贸易中心,是帝国在巴尔干的重镇,这里遭帝国军队洗劫,等于奥斯曼自己摧毁了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我们的大维齐尔怎么都不会想到,他当时为了省下那点军费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现场拍下的照片、写下的报道让全欧洲震惊,配着的“铡刀下的头颅”“燃烧的教堂”照片,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德国、俄国、奥匈帝国纷纷发表声明,谴责奥斯曼的暴行;法国召回驻奥斯曼大使,英国、法国对奥斯曼实施武器禁运和经济制裁。
雅典的希腊政府接到消息,紧急召开会议。
康斯坦丁攥着《泰晤士报》的报道:“奥斯曼的暴行激怒了全欧洲,他们现在外交孤立、军力分散。这是我们宣战,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