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861:重铸罗马荣光 > 第57章 散兵战术的设想

第57章 散兵战术的设想(1 / 1)

1864年夏末,色萨利地区的一处山谷间尘土飞扬。希腊军队的一场军事演习正在进行,康斯坦丁身着便服,站在远处的山坡上,眉头始终紧锁。

这场演习本是为检验线列战术的训练成果,也是他上任后首次近距离观察军队实战状态,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清淅看到了希腊军队战术体系的尴尬与混乱。

这种混乱并非源于士兵懈迨,而是战术本身与这片土地的天然排斥。

山谷两侧是起伏的丘陵,岩石与低矮灌木遍布,连一条能供五人并行的平坦道路都难寻。这是典型的希腊山地,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八成以上。

按照官方操典,步兵营需排成三列横队,在鼓点中以每分钟七十步的速度稳步推进,可刚走了不到两百米,整齐的队列便被地形分割得七零八落。

前排士兵被半人高的岩石阻挡,不得不停下脚步;后排士兵没收到停步指令,仍在向前,队伍瞬间挤成一团;左侧山坡上的士兵为保持队形,不得不踩着徒峭的斜坡行走,有人脚下一滑,连带身旁两人一起摔倒,原本笔直的横队直接断裂成三段。

骑兵的处境更糟。他们试图从侧翼包抄“敌军”阵地,却因灌木丛生,马匹的蹄子频繁被树根绊住,根本无法提速。几名骑兵强行策马冲过灌木丛,马鞍上的马刀不慎被树枝勾住,差点连人带马摔进山沟。最后,骑兵队只能在原地打转,眼睁睁看着“敌军”仿真部队从眼前溜走。

炮兵部队的遭遇同样狼狈,士兵们推着火炮在碎石地上艰难前行,好不容易将火炮推到缺省阵地,却发现前方的丘陵挡住了大半视野,炮口根本无法瞄准“敌军”所在的山谷另一侧,只能对着空无一人的山坡调整角度,成了整场演习中最无用的存在。

“陛下,这已经是第三支出现混乱的部队了。”身旁的军事顾问低声说道,语气里满是无奈。这位顾问曾在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三年,对线列战术了如指掌,回国后还参与修订了希腊军队的官方操典。可在希腊的土地上,他引以为傲的战术理论却屡屡碰壁,每次演习结束后,整理报告时都要在“地形影响”一栏写下大段解释,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

康斯坦丁没有说话,目光落在山谷中正在“交火”的士兵身上。一部分士兵仍在努力维持线列,他们咬着牙调整队形,试图按照操典要求保持间距,可在“敌军”的仿真射击下,密集的队列成了最明显的目标,很快便有士兵捂着胸口“倒下”。

另一部分士兵则自发地分散开来,他们躲在岩石或灌木后,探头观察“敌情”后迅速开枪,再缩回掩体装填弹药,动作流畅且高效。

这些士兵大多是出身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山地居民,或是有过边境冲突经验的老兵,他们不懂什么《巴伐利亚操典》,只知道在山里打仗,“藏起来打”比“站着打”更能活下来,也能更有效地打击对手。

“官方操典是模仿法国和巴伐利亚的,为欧洲大平原和滑膛枪设计的,在希腊根本用不上。”康斯坦丁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了然。他想起穿越前在军事纪录片里看到的内容,线列战术的内核是集中火力、依靠纪律冲锋,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开阔平坦的地形,以及射速缓慢、射程有限的滑膛枪。在那种条件下,密集队列能最大限度发挥齐射威力,也能靠纪律震慑对手。

如今希腊军队虽在逐步换装前装线膛枪,射程从滑膛枪的百米提升到两百米以上,精度也大幅提高,可线列战术的本质没变,依旧要求士兵在开阔地保持密集队形。而且日后换装后装枪后,射程将进一步提升,线列战术将不只是“不好用”,它将变得“不能用”。

更重要的是,希腊的人口本就稀缺,全国总人口不足百万,适龄男性士兵仅有十几万,根本经不起线列战术带来的大规模伤亡,希腊目前需要的是一支小而精、能以少胜多的部队,而非照搬欧洲大国的庞大军队模式。

演习结束后,康斯坦丁召集了参与演习的所有军官,在山谷旁的空地上召开临时会议。

一位满脸风霜的连长率先发言,他的连队刚才在演习中负责正面进攻,队列三次被地形撕裂:“陛下,这种线列战术只适合大平原作战,到了希腊的山地里,连队列都难以展开,实战效果要大打折扣!我们连队为了练队列整齐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训练,士兵们的鞋底都磨破了三双,可到了山里还是没用。这些不是训练能够弥补的,线列战术本就不适合希腊这种多山的地形!”

另一位负责战术指导的军官紧接着补充,他手里还拿着一本翻得卷边的《巴伐利亚操典》:“陛下,按《巴伐利亚操典》第 7条,横队间距需保持 50步齐进,每排士兵的肩宽误差不能超过两指。,步兵在斜坡上行走时,上坡的士兵步幅会缩小到 30厘米,下坡的士兵步幅会扩大到 70厘米,三排线列走不到 300米,队列就会彻底撕裂!除非我们像瑞士山地营那样,改用纵队战术,可纵队战术的火力密度又远不如线列,遇到敌军密集冲锋时根本顶不住。”

还有军官提到了装备问题,他指着远处正在收拾武器的士兵:“现在装备也乱得很,我们团有三个营,一营换装了新的恩菲尔德前装线膛枪,有效射程500米;二营还在用老式的滑膛枪,射程只有300米不到。就算勉强排成线列,一营的士兵开枪时,二营的士兵还没进入射程,根本没法协同作战。”

康斯坦丁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剑柄,心里渐渐有了清淅的认知。

希腊军队的战术正处在革新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官方推行的、过时且不贴合地形的线列战术,另一边是实战中自发形成的、却缺乏系统训练与理论指导的分散战术。

而他自己,虽知道未来散兵战术是趋势,可穿越前他只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对军事战术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方向”,比如清楚后装枪会推动战术变革,散兵战术会取代线列战术,可对于具体的训练流程、指挥体系、战术配合细节,却一窍不通。他甚至分不清“散兵线”与“游击战”的本质区别,更不知道如何将分散的士兵组织成有战斗力的整体,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军事人才来解决。

那之后,康斯坦丁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资料,为战术改革做准备。

他让军事顾问整理欧洲各国的战术变革案例,尤其是普鲁士近年来的军事改革动向。

普鲁士正处于军事改革的关键期,虽然还未正式推行散兵战术,却已有军事理论家在研究后装武器对战术的影响,这些理论文章被翻译成希腊语后,都被康斯坦丁仔细研读。

他还翻阅了希腊军队过往十年的实战报告,重点分析镇压边境部落冲突、应对奥斯曼非正规部队的战斗记录,从这些记录中查找分散战术的成功经验,比如某支部队曾靠分散伏击击退三倍于己的敌人,某名军官曾用灵活的兵力调动守住了山地隘口。

除此之外,康斯坦丁还专门找来了有山地作战经验的老兵,让他们在王宫的沙盘前口述战斗技巧。这些老兵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能清淅地描述出“在山坡上如何选择射击位置”“如何用手势传递命令而不暴露位置”“如何交替掩护撤退”等实用技巧。

康斯坦丁让侍从官将这些内容一字一句记录下来,整理成《山地作战手记》,虽然内容零散,却成了他后来推动战术改革的重要基础。

时间一晃到了 1865年,毛瑟后装步枪开始配发给希腊皇家陆军学院的学员试用。

康斯坦丁没有亲自去军校视察,但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和军事知识推测,这种后装步枪无需从枪口装填,士兵在掩体后就能完成装弹,射速是前装枪的三到五倍,正好适配分散作战。

也正因如此,他才真正觉得,推行散兵战术的时机到了。

有了合适的武器,再加之军校学员经过系统训练,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战术,这不再是过去那种自发的、混乱的分散,而是有组织、有配合的散兵战术。

于是,在视察军校的那天,康斯坦丁特意找到负责战术教程的教官,将自己推行散兵战术的想法说出。

教官听完后,立刻皱起眉头回应:“陛下,散兵战术是一种新的、复杂的战术,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它不仅需要士兵有良好的射击精度,还要有独立判断战场形势的能力,更需要各级军官掌握灵活的指挥技巧,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培养出来的。就连军事理论最先进的普鲁士,都还在研究散兵战术的具体应用,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要在希腊军队里系统推行,恐怕一时间难以完成。更何况我只是负责训练军官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基础战术和指挥知识,没有足够的精力牵头推进改革。”

康斯坦丁闻言摆了摆手,语气平和:“不急。我知道这项改革难度很大,具体的研究工作已经安排军事顾问团队负责,他们会结合希腊的地形和装备情况,制定适合我们的散兵战术训练方案。我今天跟你说这些,不是要你立刻落实训练,只是希望你能在日常教程之馀,向学员们多提及散兵战术的概念,让他们明白这种战术对多山的希腊有多重要。先在他们心里种下种子,未来等方案成熟了,推行改革才会更顺利。”

教官闻言松了口气,连忙躬身应道:“陛下考虑周全。”

康斯坦丁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向军校门口走去。

刚走到马车旁,侍从官便快步迎了上来,躬身汇报:“陛下,重建王室卫队的人选已经选好了,共两百人,都是从各部队挑选的精锐,目前已在王宫广场集合完毕,请陛下回王宫检阅。”康斯坦丁脚步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王室卫队是希腊军队的内核力量,此前因战斗力薄弱被解散重建,如今人选已定,或许能成为推行新战术的第一支试点部队。

他抬手示意侍从官:“走,回王宫。”

马车车轮滚滚,朝着雅典城区的方向驶去,而新的军事变革,也即将在王室卫队的营地中,悄然拉开序幕。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神相诡医 科举不易,九族文盲出了个读书人 退休躺不平日志之返聘 忘羡穿越之时来运转 分手后,我把前女友炼成僵尸! 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 凡人修仙,夺天一道 反派:从救赎女魔头开始 记忆的声音 重生七五:真千金她只想搞钱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