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80年代当文豪 > 第39章 给这篇小说附个魔

第39章 给这篇小说附个魔(1 / 1)

“哥,你是我亲哥啊!”

一场燕园游,最后演变成追星现场,邱石觉得同学们需要冷静一下,他也要缓缓,给彼此一点空间,过两天这股劲儿应该就消了,于是找个由头遁走,回到宿舍。

不成想距离还真的产生美。

参观完燕园后,用梁左的话说,大家都想他了,一窝蜂杀到334,有几个大胆的女生都跑过来。

这阵仗不算,他们还把系里的同学给惊动。

这会宿舍里外全是人,门口挤不进来的,搁那儿蹦起来打量。

耳边叽叽喳喳一片,比北大油松林里可热闹多了。

“他是作家邱石,就是写《忠诚与虚伪》的那个?”

“妈呀,可算见到活的了!”

“我竟然跟大作家同宿舍,来来,谁给我一耳刮子。”

啪!

“你大爷的,真打啊?”

“这种要求还不满足你。”

邱石坐在床沿边,再一次觉得自己象个猴。

梁左蹲在他身前,昂着头,笑得跟个看见花姑娘的鬼子似的,忽然想起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讲起道理:

“不过邱革同,你看咱俩一个班,上下铺,我五七的,你五八的,你不好再直呼我名字了呀,应该热情地称呼我一声……”

邱石斜睨过去。

梁左到嘴的话吞回去,改口道:“起码要叫声老梁吧!我都喊你哥了。”

“我叫你老梁,你喊我哥?”

各叫各的是吧。

梁左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要不叫你小孩哥?”

“滚!”

“诶!”

梁左起身,在邱石的床上一个侧翻,半张脸怼到墙壁上,“哎疼疼疼……”

逗得几个女生掩嘴大笑。

要不然这家伙结婚早呢,结婚之后还惦记班上苏牧的二姐。以前读过一篇苏牧先生的文章。

其实班上许多同学,都是后来文化圈里的大佬,他们现在因为能和邱石成为同学,而激动。

又哪知道,看着大佬们青涩的脸蛋,邱石也很唏嘘啊。

几个胆大的女生中,打头的两个长得都不赖。

一个叫吴北玲,一个叫查建英。

不过前者已经名花有主。

跟后世高校男寝室一样,这年头夜里入睡之前,大家聊的也是姑娘,于是一些情报也被斗擞出来。

吴北玲的对象,是这年头知青中的大名人,叫孙立哲。

这哥们牛得很,插队到陕北,自学当起赤脚医生,在土窑洞里开刀做手术,没日没夜地整了三千多台,什么手剥胎盘啊那都是等闲。

声名远扬后,担心他非法行医,搞出事故,医学科学院组织院士队伍去考察,最后认定,他已经达到医科大学毕业,且具备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师水准,直接给他颁了证儿。

顺带一提,他们插队那地方,还有个知青叫史铁生。

查建英五九年生人,比邱石还小一岁,此时就是个刚长开的小姑娘。

万幸梁左只有一个啊。

这年头大部分同志还是i人。

如程建功笔记本都掏出来,瞅着邱石这副被围攻的局面,倒也不好再参入进攻,想着以后机会大把。

邱石环顾周遭,问:“你们都不去吃饭吗?”

吃饭哪有你好看啊,没有一个人动。

邱石只好祭出大招:“锅塌豆腐要没了!”

“哎呀,是哟!”

“走走走。”

“后面赶紧地,别堵着门啊!”

看着吃瓜群众终于散去,邱石暗吁口气,这年头大家肚子里没啥油水,干饭是第一要务,午饭救他一命。

“走先吃饭,回来再看。”

邱石:“……”

给个毛的机会你们,老子又不是黄花大闺女。

挎上洗得发白的解放包,里面有新置的国民铝饭盒,他也准备闪人,梁左要跟来,被他一个公主抱,扔回到梁左自己的上铺。

梁左作兰花指状,想拍他一下没拍着,抛个媚眼道:“死鬼,还文武双修呢。”

邱石一阵倒牙,拔腿便跑。

这年头,北大只有四个学生食堂和一个民族食堂。

据说学一食堂的扒肘条不错,学二食堂的饺子很地道,买饺子还送醋,学三食堂的干烧肉也美滋滋,可惜跟邱石都没关系。

或许是因为刚恢复大规模招生,许多方面没调整好的缘故。

现在每个系都有指定食堂。

中文系吃饭的食堂正好避开一二三,学四食堂,又称大饭厅。

地方大是大,可同时容纳两千人就餐,有时候还搞搞其他活动,寒酸也是真寒酸,空空如也,连桌椅板凳都没有一张。

所以多数同学都是打好饭回宿舍吃。

学四食堂最热门的菜品是锅塌豆腐,某个今年要入学的刘姓学生,是它的狂热竞争者之一。

因为烹饪中会用到鸡蛋液来包裹豆腐煎制,其实是一道半荤菜。

即便只是豆腐,这年头普通人家也很难吃到。

一毛一份,好吃不贵。

就是难抢。

没有付出向鬼子发起冲锋的速度,是难以染指的,邱石只能打上一份木须肉,有荤有素,两毛钱,他觉得自己还能再窜个两公分,吃喝上不能省。

在食堂随便找个角落,蹲着干完饭,洗好的饭盒揣进解放包,邱石直奔想好的目的地。

宿舍暂时是不能回的,再说那样的环境下也干不了正事。

系里目前还没有正式开课,时间宽裕,正好给新作起个头,万事开头难。

图书馆是很好的办公地,即便遇到看猴者,大抵也不敢肆无忌惮。

汤一介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北大有三宝。

其一是燕南园,那里聚集了一批着名的专家学者,像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物理学家周培源、饶毓泰,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美学大师朱光潜等。

其二是校园中众多的知名教授学者。

最后一个宝,就是图书馆了。

北大图书馆的藏书,放眼全国也在三甲之列,其藏书之多、收书之精,是其他大学无法比拟的。

哦,对了,汤一介先生是北大哲学系教授,也是文学系乐黛云先生的先生。

这话听着拗口。

北大有个不知从何年何月形成的传统,学生们习惯于将所有资深教师,无论男女,统统尊称为先生。

离开大饭厅,走过一座座灰扑扑的宿舍楼,经过北大着名的情报中心——三角地,再穿过典雅幽静的燕南园,一座高大而厚重的建筑物,凸现在眼前。

北大图书馆偏现代风格,正门为东大门,不过日常紧闭,据说只有贵宾参观时才打开,对读者开放的是南侧门。

进入图书馆要出示证件,现在校徽、学生证和借书证都没发,邱石有张巴掌大的临时纸单,倒也管用。

图书馆一楼比较空旷,是个综合空间,主要用作咨询、参观和发呆,邱石直奔二楼。

二楼正中央是图书馆的借阅处,有种科幻废土片的既视感,大厅两旁摆着一排排类似放中药的柜子,数不清的抽屉里装的是书籍索引卡。

借书要先填索书单,交给图书管理员后,他们找出索引卡,用升降机发往书库,再由书库的工作人员把书找出来,也用升降机传递。

二楼有许多专题阅览室和研究间。

刚开学,图书馆里学生还不多,发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邱石走过去,抬头瞅一眼门牌标识——《永乐大典》研究间。

这也是我配进去的?

在赭石色的大桌台旁坐下,邱石从解放包里摸出红线信纸,抽出兜里的英雄100金笔,单手托腮,构思起如何动笔。

这篇小说虽说只是一个念头,但也并非胡乱选定。

其一,伤痕文学已经诞生,那么再写反思文学就不显得突兀。

其二,小说通过描绘“湘南乡镇上二三十年的风云际会,山川流走,民情变异”的人情世态,来反思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以及春天骤然到来的喜悦和希望。

湖南湖北,毗邻之地。

小说的具体文本肯定是记不得了,但邱石认为自己有阅历和笔力,写出如画的农村、苍莽的林木、古朴的民风所构成的画卷。

这也是小说的优点。

同时他要创新的,或者说改进的是,让乡土题材从二元对立的模式化叙述中突击出来。

不再简单的呈现出:

一边是坚持错误和荒谬路线,极端教条化的王秋赦们。

一边是老实本分生活,却备受磨难的胡玉音们。

即便是好党员谷燕山和苦中作乐的秦书田,也应该多份复杂性。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又要通过事件来刻画。

二者相辅相成,进而使得小说逻辑严谨,真实可信。

又进一步使其反思的内容,凿凿有据,发人深省。

没错,他要给这篇小说附魔。

捋清章法后,邱石在信纸开头,写下三个大字——

《芙蓉镇》。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资本巨鳄从外汇交易员开始 仕路逆袭 男配你干嘛,我是来撮合男女主的 假千金重生后,总裁们争当舔狗 四合院:从1962年开始 一觉醒来三年后,七零长姐凶又甜 无限掠夺!我有9999亿属性点 没钱混什么娱乐圈 透视赌石王 闪婚,老婆竟是高冷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