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文。
送完鸡蛋,回去的路上二狗娘心里又开始纠结。
瞧着宋柱恢复的这么好,心里按捺不住的激动。
她想起小儿子二狗,这些日子因着要感谢同村人的救命之恩,家里的鸡蛋也被她送了出去。
二狗如今每日也只捞着一个鸡蛋补身子。
上回二狗生病其他人出了几文,回几个鸡蛋也就罢了。
可这宋家可是出了救命的草药自然她多送了几次。
还有村长家那边,也是救命恩人。
要不是那碗热水,怕是有药也救不回来。
就她送鸡蛋这事家里那几个媳妇还嘀咕个不停,要是她买了这什么山参,指不定要把天捅出个窟窿。
哎。
二狗娘叹了口气,她这是给几个儿子娶了几个搅家婆回来。
还把几个儿子带的离了心,害的她的二狗吃了苦头。
二狗娘想的入迷,差点撞到人。一看前面是李秀娘。
这是个苦命人。
去年家里男人服役,其中丢了性命的一日便是她,另一户人家是村里成河叔的二儿子。
“秀娘,没撞着你吧?”二狗娘关心道。
李秀娘摇头,“没事。”
“那就好。
两人关系从前也不熟,聊到此处戛然而止,二狗娘还赶着回去。
李秀娘瞧着二狗娘的背影,心中说不上来的苦涩。
她记得徐哥去服役时比宋二狗大了几岁,身子骨也比他好,怎么单单就徐哥出了意外回不来。
留下她与榆儿,还有婆婆两个女子。
这世道,孤儿寡母,若非村中有接济,只怕早就活不下去。
宋溪这天中午回来,宋大山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他。
宋溪瞧着已经堆放在厨房的草药,赶着时间开始炒制。
李翠翠在旁边给他打下手,帮忙添柴火之类。宋大山则在院子里劈柴,这些个木头还是他从村里带过来的。
这回来的急,他带的是大块一些的枯木杂木。还没有劈开,如今到了才劈成柴火。
还有一些自家耕地的秸秆、灌木,都是引火的好东西。
这县里还是不如乡下舒服,啥都要文银,就这没啥人要的木头都要钱。
一文钱一捆秸秆,三五文钱一捆硬杂木。虽说可以用粮食换,以物易物,但粮食可不更值钱。
李翠翠自然舍不得花这冤枉钱,缺啥都让宋大山给家里带过来。
宋溪处理完草药,赶紧往私塾走。
赶着时间点,不会迟到。
宋大山在这里,刚好要回去李翠翠便让宋大山送宋溪。
等宋溪进去,他才往外面走。
这个时辰已经没有回村的牛车,宋大山是腿着回去的。
等他回到村里,家里来了不速之客。
赫然是宋大万与宋大河。
两人说到底还是宋大山的亲哥哥,家里这个时候只有陈小珍,她自然不敢拦。
“大哥,二哥,”宋大山下意识皱眉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宋大万与宋大河对视一眼,宋大万率先开口。
“我听说,小宝送去县里读书了?”宋大万说这话时打心里其实还有些不相信,读书这事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神圣。
也不敢想宋大山有这个能耐,真的能把家里孩子送去读书。
先前村里因着服役的事,也没人在意旁的事情。宋溪读书的事便巧妙的瞒了下来,等到服役这事一过。
他们一嗅到味就上来咬。
宋大山点头。
“小宝聪明,县里夫子收了。”
宋大万呼吸急促,其实他前几天前就已经听到了消息。
李翠翠这个大个人突然不在村里,自然有人察觉。
又有人在县里遇到了李翠翠,稍微一打听便知道了宋溪读书的事情。
宋大万刚听说的时候不相信,等宋大河上门,两人一对。
十有八九这事是真的。
由这件事情联想到宋大山这些年的变化,无一例外都指向了一件事。
药草的营生。
宋大河顿时坐不住,“老三,你做人太不地道了!如今日子过这么好了也不晓得拉哥哥一把,竟然一声不吭的就把小宝送去读书!”
他的心在滴血,要早知道真有这么赚,当时说什么都不会轻而易举的放弃。
要不然现在送宋小宝读书的钱可就是他的了,那得是多少银子啊!
“小宝有这个天赋!”宋大山声音有些沉闷,可说话的音量却不小。
宋大河可不管你什么天赋不天赋的,他在乎的是送去读书的那一份钱。
“大山,如果你还认我们这两个哥哥,这草药的生意必须分我们几成。”宋大万显然更理智一些,眼神透露着算计。
宋大山摇头。
“不可能。”
家里的积蓄都不知道能供小宝读几年书,这草药的营生至关重要。
宋大河骂道:“笨如犍牛,我们是你哥哥,还会害你不成!就你这不成器的样子,这草药营生这么久都没个进展,要是到我手里,那还是这样!?”
宋大万深以为然道:“是啊,大山,你二哥说得对。我们这也是帮你。”
他们自认为宋大山这个脑子不灵光的都能做到供家里孩子读书,这要是到了他们手里,可不得住青砖大院当上地主老爷。
宋大山不管他们说什么,就是不松口。
宋大万和宋大河骂到后面,脸色涨红。
要不是打不过宋大山,他们都想动手拍拍他的脑子里装的什么。
直到宋虎和宋柱回来。
两个人口干舌燥,愤愤离去。
宋虎摸不着头脑,“这大伯二伯过来干啥了?”他没记错的话,这俩上门就没好事。
宋大山不愿意多说,摇头道:“没啥。”
宋大万和宋大河不肯善罢甘休,可从宋大山那边是走不通。
宋大河眼神发狠,“既然老三不讲情面,那就不要怪哥哥不客气。”
宋大万问道:“你想怎么做?”
宋大河倒是没想好,各种计谋划过心口,也没确定要哪个。
宋大万不知脑补了什么,又或是被他方才的眼神震慑到,开口劝道:“我们毕竟都是亲兄弟,不要太过分了。”
“哼,”宋大河道,“他可没把我们当哥哥。”
两个不聪明的人商量了一个时辰,最后决定今年绝不去帮宋大山家的地。
等到宋大山知道错,过来求他们,再勉为其难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