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有些无语。
她那个堂妹可不是省油灯,对她戒心很强。这些年,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贾张氏一脸不满,
“京茹一个外人,能和李子民相处得好。你以前是李子民的未婚妻,怎么就和李子民处的像陌生人?”
“就不能机灵一点,主动一点,亲热一点和李子民处好关系吗?李子民在轧钢厂有关系,将他哄好了,一高兴,说不定让你晋升呢。”
贾东旭赞同,
“淮茹,你不要有所顾虑,我和妈相信李大哥的人品。”
秦淮茹心里堵了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
她不想和李子民好好相处吗?
她不馋李子民的泼天本钱吗?
她都暗示了,明示了,就差脱光光钻李子民被窝,可人家压根不搭理她啊。
等贾家人去了前院,发现李家门庭若市,街坊邻居都在。
“李厂长,新年好!”
李子民乐呵呵,
“贾张氏,一样,一样啊。”
贾张氏捧着布鞋,让李子民试试大小。秦淮茹给新年,新睿,京茹发了红包。
至于贾东旭?
趁他试鞋的工夫,拿走了旧鞋。
“李厂长,起来走几步看看?”众人惊讶地看着贾张氏蹲下身,亲自给李子民换鞋。
“贾张氏,这多不好意思,我来吧。”李子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贾张氏给他穿鞋。
感觉别扭
“不碍事,大小合适吗?”
“嗯,挺合脚的。”
“嘿嘿,那就好。”
街坊邻居麻了!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贾张氏吗?他们更习惯撒泼,讹人,叫魂,骂人的老虔婆。
“三大爷,你收拾一下大伙送的礼品。这年头,家家户户都不容易。”
“放心,我一定安排妥当。”
阎埠贵有点可惜。
家家户户闹饥荒,没有余粮。送的礼,都是工业券兑换的肥皂,牙刷,毛巾一类的生活用品。
他想揩点油水,都没辙。
热闹了一阵。
李子民带上一家人,出了门,去给丈母娘拜年了。秦京茹拎着大包小包蹦蹦跳跳。
俩孩子嘻嘻哈哈在后面跑。
秦京茹第一次留在大院过年,以往,秦京茹都是回老家。
这不,
农村遭了难,李子民想着能帮三婶节省一点粮食,是一点粮食。上次回去的时候,还悄悄送了一袋粮食。
大院门口,傻柱坐在三轮车上,冻得打哆嗦。
“傻柱,你想通啦?”
傻柱裹着厚厚的棉衣,身上,还绑了一层防风的塑料膜。
“哎,甭提了。我要能当厨子,就不蹬三轮了。”
陈雪茹紧了紧搭在她和孩子身上的毛毯,笑道,“傻柱,你是不是傻?”
“人家问你,你就不能撒谎吗?”
傻柱一脚下去,三轮车启动。
“我档案上有污点,撒谎也没用。”
陈雪茹忍俊不禁。
“我那些开饭店,酒楼的朋友,全都公私合营了。这一合营,他们就说不上话。哎,我也帮不上你。”
“好多饭店,酒楼没有粮食,没有菜基本是停工状态,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傻柱为前途一片迷茫。
李子民幽幽道,“傻柱,你要有信心。现在公私合营,将来,指不定又变回来了。”
“到时候,我开饭馆,请你当大厨。”
傻柱一乐,
“只要李大哥不嫌弃我,我一准去。”
陈雪茹打趣,
“那你要改掉坏毛病,客人发现半只鸡,再好的生意,也要被你搅和黄。”
傻柱苦笑,
“雪茹姐,以前是吃公家,喝公家,拿公家的。真给你们干活,哪敢呀。”
过完年。
李子民渐渐忙了起来,因为电热毯厂生产的电热毯畅销海外,一些仿冒品。
如同雨后春笋,相继冒头。
对此,李子民的应对之策,就是不断升级产品,将前世电热毯的各种功能。
一步步开发。
这不,
以前每月去一两趟厂里,现在变成了隔三差五去一趟。
广播学院。
“李大哥,我没选上。”
于海棠的广播员培训班结束了。她历经辛苦,终于拿到了毕业证书。
但她并没有被广播学院分配去单位。两百多人,抢几个名额,竞争太激烈了。
于海棠强颜欢笑,“老师说有了广播员证,今后,只要是单位招聘广播员,都能去面试。”
话这么说,
但听得出来,于海棠并不抱多少希望。
“海棠,你很想成为广播员吗?”
一提这话,于海棠眼睛亮了,“广播员多好呀,就念念稿子,不用风吹日晒,还受人尊敬。”
“我做梦都想!”
李子民嘴角上扬,“行,那你上车吧。我带你去碰碰运气,看电热毯厂招不招你。”
“真的吗?”
于海棠激动之下,搂住了李子民的胳膊。感觉胸口一紧,于海棠害羞地躲开。
“对,对不起,我太冲动了。”
“呵呵,没事。”
李子民顺势,给了于海棠一个摸头杀,“正好,今天领导开会。我帮你打听一下。”
“我们厂的广播员,可没有你的声音好听。”
“嘻嘻!”
于海棠既害羞,又激动地上了车。一路上,和李子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电热毯厂门房。
“李副厂长,来了呀。”
贾张氏正在门房一边烤火,一边啃白薯。看到李子民来了,小跑了出来。
拉开闸门。
贾张氏看到后座上青春,漂亮的于海棠,愣了一下神。
“贾张氏,你烤什么呢?挺香啊。”
贾张氏跑回去,给李子民挑了一个白薯。
“哟,热乎啊。”
李子民将白薯一掰为二,分给于海棠一半。于海棠被贾张氏打量,红着脸。
就听李子民介绍,
“海棠,都是自己人。等下开会,还不知道开多久呢,你吃点,垫垫肚子。”
贾张氏一听自己人,眉开眼笑。
临走,
李子民问了一嘴,“贾张氏,你干了多久?”
“有两年多了。”
李子民点头,“你好好干。”
“等你干满了三年,转正后,我帮你美言几句,说不定就能晋升,涨工资。”
贾张氏乐得找不着北。
要不是差着辈分,怕折李子民的寿,高低要给人鞠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