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声凄厉的呼喊,伴随着一道撕裂天际的闪电传来!
一名几乎虚脱的哨骑被侍卫搀扶进来,他衣衫褴缕,显然是从极远的地方亡命奔回。
“大汗……西南……西南彻底完了!”
哨骑的声音带着哭腔和绝望,“云南、贵州!我们留在那里的所有据点,所有忠于大元的土司……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他……他兵败自焚了!”
“明军沐英所部,横扫西南,拒不投降者皆被屠灭,我军在西南的势力……已……已片瓦不存了!”
轰隆!
惊雷炸响,仿佛是为北元在西南的最终复灭敲响的丧钟。
帐内死一般寂静。
西南的彻底丧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最后可能牵制明朝的大片土地和战略后方,从此真正被压缩在寒冷的北方,四面楚歌。
爱猷识理答腊身躯猛地一晃,勉强扶住案几才站稳。
江南商路被斩断,是断其一指;
漠南血腥屠杀与残酷招降,是刨其根基,毁其联盟;
西南势力被连根拔起,是断其一臂,绝其后路!
这不再是阴谋,也不是阳谋,这是绝杀!
是朱元璋挥出的、旨在将黄金家族残馀势力彻底从地图上抹去的、毫不留情的三记重拳!一拳比一拳狠,一拳比一拳致命!
爱猷识理答腊猛地推开搀扶他的侍卫,跌跌撞撞走到帐门边,望着外面漆黑如墨、暴雨倾盆的夜空,发出一声如同受伤野狼般的嘶吼:
“传旨!集结所有兵力,加强王庭防卫!派出使者,严厉告诫所有部落,谁敢南降,朕必先灭其族!”
“命哈剌章,不惜一切代价,给朕盯住李文忠的动向!”
“所有王公贵族,即刻整军备战!”
他猛地转过身,双眼赤红,布满血丝,目光扫过帐内面如死灰的众人,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而颤斗:
“我们都错了!朱元璋……他要的不是臣服,不是边界安宁……”
爱猷识理答腊死死盯着南方,仿佛要穿透千山万水和重重雨幕。
“他要的是赶尽杀绝!是要我黄金家族……血脉断绝!”
……
与此同时,李文忠当时的驻地内,一场关乎生死命运的较量正在上演。
乌西哈部是辽东以北的一个中等女真部落,介于残元势力和明朝之间,多年来在夹缝中求生,保持着艰难的平衡。
但随着明军北进,特别是曹国公李文忠在漠南等地大肆清剿、筑京观的消息传来后,部落首领多尔古再也坐不住了。
他必须为部落寻一条活路。
李文忠的府邸大厅陈设简朴,甚至有些冷峻。
一张普通的木桌上,只摆着几样简单的军中菜肴和一壶浊酒,与一位国公的身份颇不相称。
这种刻意的简陋,让心中忐忑的多尔古更加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多尔古首领远道而来,不易。”李文忠端坐主位,并未起身,只是抬了抬手,语气平淡得听不出喜怒,“军中简陋,没什么好招待的,将就用些吧。”
“国公爷面前,有口吃的就是天大的恩赐了。”多尔古连忙躬身,心中的不安加剧。
他原以为明军既然展现雷霆手段,对于主动来投的部落总会施以怀柔,给些甜头,没想到竟是这般冷遇。
“坐。”李文忠示意了一下,自有亲兵给多尔古倒上一碗酒,酒色浑浊,气味浓烈。
“听说首领是为了部落的生路而来?”李文忠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喧。
多尔古心中一紧,赶紧放下酒碗,躬敬地说:“回国公爷的话,正是。小人听闻天兵赫赫威仪,心向往之。我乌西哈部愿效忠大明皇帝陛下,只求国公爷能给条活路,准许我部内附,或划定草场,或……”
“活路?”李文忠打断了他,声音不高,却带着沙场宿将特有的冷硬,“现在想要活路的女真、蒙古部落,能从这儿排到山海关。朝廷凭什么要给你乌西哈部这条活路?”
多尔古的心沉了下去,额角见汗:“国公爷,我部虽是边鄙小族,但男丁亦能弯弓射箭,愿为大明前锋,征讨不臣!”
“征讨不臣?”李文忠嘴角露出一丝看不出是笑还是嘲弄的弧度,“如今漠南等地,不臣者的头颅正在京观上瞪着老天爷。我大明王师缺你部那几百骑手吗?”
这话如同冰锥,刺得多尔古浑身发冷,他意识到,对方根本不在意他这点兵力,所谓的“效忠”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那……敢问国公爷,”多尔古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斗,几乎是在哀求,“究竟要如何,才能……才能得到大明皇帝的宽恕和接纳?”
李文忠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面前的酒碗,慢慢喝了一口,目光如刀,审视着多尔古的徨恐。放下酒碗,他才缓缓说道:“活路,不是靠求来的,是靠自己挣来的,更是靠‘懂事’换来的。”
“懂事?”多尔古心头一凛,仿佛捕捉到了一线生机,又仿佛预感到了更苛刻的条件,他小心翼翼地追问,“不知……国公爷所说的‘懂事’,是指……”
李文忠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鹰隼,压低了声音,却字字如锤,砸在多尔古心上:
“很简单。拿出你的‘投名状’来。”
……
当夜,多尔古睡不着,瞪大眼睛,看着天上的月亮。
白日的会面让他透彻地感受到了何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真正让他心神剧震的,并不仅仅是李文忠冷硬如铁的态度,更是他这一路南下来所目睹的种种景象。
从他乌西哈部的凄息地一路前行,他亲眼见到了明军的恐怖。
许多过去由蒙古部族或女真其他部落季节性游牧的局域,如今出现了明军巡逻的精骑,沿途关隘守军数量明显增加,旌旗招展,一副如临大敌却又井然有序的模样。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些明军士卒身上透出的气势。
显然,朱元璋给予了北征将士极大的支持。
他看到军容整肃,兵甲擦得雪亮,哨兵眼神锐利,巡骑往来疾驰,带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彪悍之气,这是一支吃饱了饷银、磨利了爪牙、正渴望着战功的虎狼之师!
在来此地的路上,他还遇到了几个从更北方逃难而来的小部落民和行脚商人。
这些人面带惊恐地告诉他,李文忠的军队在草原上并非只是击溃对手,而是执行着极为酷烈的清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