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风暴蕴酿中(1 / 1)

大本堂内灯火摇曳,宫灯上的金龙在光影中若隐若现。

朱标端坐于案前,脸上带着几分思索与好奇。

“父皇,这般说来,白银锚定债的事情现在就可以开始推行?”

朱元璋正半倚在那张厚重的紫檀木椅上。

“是的。”他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这件事既不需要朝廷出什么钱,也不需要多少人手,关键在于把事情讲清楚,让天下人明白其中的利害。况且,白银锚定债若是真的发售,还有一点好处。”

朱标微微颔首,却见一旁的道衍和尚始终沉默。

道衍今日穿着一袭深褐色的袈裟,头戴僧帽,手中捻着一串佛珠,整个人看似超然物外,可眉眼间却透着一丝罕见的凝重,与平日那种云淡风轻、仿佛世事与己无关的姿态截然不同。

“陛下,太子殿下!”道衍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贫僧认为,如今正值大好良机,正是推行白银锚定债的最好时候,若是错过,必然生乱。”

朱元璋挑了挑眉,似笑非笑地看向他:“哦?你这和尚,不妨说说错过生乱的缘由?”

道衍双手合十,缓缓道来:“如今民间对大明宝钞的风评已跌到谷底,但凡手中持有宝钞的人,都是心知肚明地坐等着它贬值。而如果白银锚定债能如期发行,只要朝廷说到做到,将来必定能赢得百姓信任……毕竟,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大明国内的形势。”

他顿了顿,继续道:“陛下您想啊,大明国内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虽然如今各种新政频出,但是谁又敢保证,新政永远都是对的?恐怕除了陛下和少数了解内情的人之外,大明各地百姓都在心中揣测不安吧?”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细细咀嚼着道衍话里的深意。

片刻后,他慢悠悠地说:“大师的意思,是让朕用此次白银锚定债,作为稳定天下人心的手段,告诉天下各方势力,即便如今大明内部并不算完全安稳,但朕依旧牢牢掌握着这天下,并且要继续治理下去。发行白银锚定债,抑制宝钞贬值,就是一种安民心的举措?”

“正是如此,陛下圣明。”道衍微微一笑,“如今各方势力都在观望,没有人愿意先打破这种局面。即便是北元的残部,拥兵十馀万,如今不也是不战不降不动的观望姿态?”

道衍口中所说的,正是北元太尉纳哈出率领的二十万大军。这支力量至今仍盘踞在辽东,虎视眈眈,威胁着大明的北疆。

从这一点便能看出,虽然朱元璋出身江淮,靠着红巾军的旗号一路打下天下,表面上强横无敌,但实际上,大明朝内部依旧暗流涌动。

前元遗留的地方豪强依旧保有势力,海外的倭寇与海盗不时袭扰沿海,还有一些手握私兵的勋贵武将……这些力量都在等待一个时机。

朱元璋很清楚,任何一个势力单独跳出来,他都能轻易碾碎。但他最怕的是,一旦有风波,四方势力同时而动,到那时即便最终镇压下去,大明也会元气大伤。

正因如此,他才极为重视治国安民之策。

无论是推行屯田制、打击豪强,还是整顿吏治,这些都在他的治国蓝图中占据着重中之重的位置。

洪武朝的许多大事,其实早在开国之初就埋下了伏笔。

这些心思,朱元璋自然不会轻易向外人道。他只是对道衍淡淡道:“咱已经决定派遣各路将军前往大明各地镇守,咱在南京坐镇,同时把一些藩王调回来,训导一番。到时候不仅不会生乱子,反而会更加稳定。”

道衍心头一凛,原本想说些什么,却在话到嘴边时硬生生咽了回去。

皇帝推行新政的决心,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或者说,这才是朱元璋一贯的风格,不动则已,一动便是亲自出手,雷霆万钧。

早在朱元璋还是红巾军将领时,道衍就无数次从元朝大臣的哀叹、各地义军的溃败中,见识到这种行事风格的可怕之处。

无论是鄱阳湖之战以少胜多击溃陈友谅,还是平江之战围城十月剿灭张士诚,亦或是北伐中原直捣大都,朱元璋都喜欢亲自督战,以雷霆之势决胜千里。

所以,当听到朱元璋要派忠诚于他的将领分赴各地镇守,同时召回藩王训诫时,道衍并不惊讶,只是心中微微一叹。

这下好了,不管是托人上折子抗议,还是躲起来当老赖,都没有用了。陛下这是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宰牛羊,过一个肥年了!

“陛下。”道衍转而说起另一件事,“陛下打算如何对待各路藩王?恕贫僧直言,如今放眼大明,恐怕没有人比陛下更懂藩王的运行体系……”

朱元璋笑了笑:“你是觉得,咱对于那些儿子们,还存有心软之意?”

“不敢!”道衍轻轻摇头,“只是觉得陛下若是肯用雷霆手段约束藩王,天下苍生幸甚。”

“你这和尚……”朱元璋笼着手笑道,“这件事会交给你去做。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能耐,咱还准备以后让你给太子当参谋呢。”

他顿了顿,声音中多了几分冷意:“之所以要把藩王叫回来,是咱决定不再无底线惯着了,尤其是秦王那个混小子!”

朱元璋说着,从书案抽屉中取出一份密折,随手扔给道衍。

道衍起身接住,重新坐回原位,默默翻阅。

只见那锦衣卫密折上写道:

“臣锦衣卫指挥使蒋??谨奏:秦王朱樉就藩期间,强占民田千顷以扩猎场,役使边军为其修筑离宫。尝以火炮惊扰边民,毁村落三处,致十七人伤亡。更私纳蒙古女子入府,纵其卫队劫掠商队,边将敢怒不敢言。今岁尤以铜汁灌杀府中仆从,暴虐之举日甚。臣观其行,已失藩王体统,恐生边患。”

密折上的每一行字,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寒意。

道衍看完,轻轻合上密折,面色凝重地对朱元璋拱手道:“陛下,此事若不早作处置,恐为祸不小。”

朱元璋点了点头,神色间却没有丝毫意外,仿佛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咱知道。”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所以,这次召回藩王,不只是训诫那么简单。咱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律法,不只是给百姓定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宋悍臣 中二少年与毒舌师傅的驱邪之旅 霍格沃茨:魔法小鹰只想种树 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我的桃花眼师姐 斗罗:开局曝光十大伪君子 全球冰封:我的别墅成了安乐窝 木叶之成火影从献祭无良上司开始 主神空间,但直通万界 星渊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