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铁杠上面有三个姐姐,分别在物资公司、糖烟酒公司和肉联厂,都是这个年代吃喝不愁的单位,相当让人羡慕。
在三个出嫁姐姐的全力支持下,张铁杠一家过得滋润,是里弄出名的。
这一切都来自张老爷子的恩泽。
老爷子就是物资公司的,通过关系把大女儿安排了进去,接下来就开始一系列精密操作。
这年头物资公司是一等一的吃香单位,想象一下各种物资都要经过这里就知道了,大女儿找对象简直轻而易举,好些求亲的找上门来。
张老爷子相当冷静,他一不看长相二不要彩礼,甚至愿意自备丰厚嫁妆,只有一个条件,必须帮忙解决二女儿的工作。
大女儿挑来挑去,挑中的女婿是糖烟酒公司的,男方也是争气,果然将张家二女儿安排进了糖烟酒公司,也就是说大女婿和小姨子在同一家单位。
接着就该张家二女儿发挥了,她找的女婿是肉联厂的,如法炮制,把张家三女儿安排进了肉联厂。
等于是张老爷子开了一个好头,一举将三个女儿都安排到顶顶好的单位,接着轮到了独苗张铁杠。
张老爷子换了一个思路,俗话说的好,衣食住行,现在家里吃喝不愁了,就要考虑“住”了。
张家三女儿找的对象是大兴铁厂的,铁厂以生产钢箸为主,和“住”沾边。
而且,铁厂当年正在和街道合作,一方出钢箸一方出地皮,在里弄后头靠近苏州河的位置盖了些楼房,三女婿表态了,不但能把小舅子招进铁厂,还能解决住房问题!
张老爷子心情大悦,这个“住”字妥妥的解决了!
张老爷子已经逝去,却给张家打下了牢牢的根基,也把“衣食住行”四字真言当成治家之道传了下来。
这个“衣食住行”治家之道可以说相当有朴素的民间智慧。
到了张铁杠这一代,又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小子,自然要把“衣食住行”发扬光大。
他学着老爷子,想办法把大女儿张大娣安排进铁厂,接着就要考虑婚嫁之事了,既然还有“衣、行”二字没有解决,就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啊。
在他的规划里,大娣最好找一个棉纺厂的,然后把二娣安排进去,二娣再找个公交公司的,把三娣的工作也解决了,才能不负老爷子的期许。
当然,铁杠同志还是很开明的,这个顺序可以调整,具体工种也可以考虑,但绝对不能离开“衣、行”二字!
张家四字真言一直秘而不宣,刘卫明是很后面才知道的,不得不承认张家的眼光很有时代特征,难怪一举成为里弄让人羡慕的人家!
可惜,城头变幻大王旗,随着时代变迁,无论是物资公司、糖烟酒公司、肉联厂,还是铁厂、棉纺厂都不太行了,有些甚至成为历史名词,也就公交公司之类还可以。
时代一变,张家就不再值得人们羡慕了,甚至有人下岗,到了那个时候四字真言才流传出来,成了茶馀饭后的谈资。
刘卫明这是站在后世的眼光去看,时间回到1984年,张家还是相当牛气的。
张铁杠同志昨天上的是夜班,礼拜天正在家里呼呼大睡,一觉醒来发现被偷家了!
这是在动摇张家根基啊,铁杠兄如何能忍,一根钢箸在手杀将过来,还把宝贝儿子带上。
张铁杠一个人就能踏平周家,倒不用大根儿子帮忙,他是为了言传身教,让儿子也牢牢记住张家的四字真言!
当年,张老爷子是怎么教自己的,自己也要教会儿子!
张铁杠已经在楼下坐了半天,他的脑袋一刻也没停过,按理说周阿宏也是个“裁缝”,和“衣”有关不算违背四字真言,可偏偏是个木偶裁缝!
刘卫明刚才走进来,让张铁杠的思路再次发散,他对刘家老大印象挺好的,长的精神,人也稳重,刘家的基因都不错,从改良基因的角度可以准入张家门。
而且刘卫明是木偶制作师,三下五除二,约等于“木匠”,和“住”字真言沾边。
张铁杠越想越对味,不知怎么的,脑海中突然出现张老爷子的殷切目光,立马警醒过来,自己的思路歪了,不成!
楼上,奶奶看看窗外的日头,说道:“哎呀,这时辰了,要做饭了。”
她说:“我今天买了冬瓜、菠菜、鱼,做一个清蒸鱼、炒菠菜,再炖一锅虾皮冬瓜汤!”
这都是很家常的菜,在以前却舍不得一餐吃好几样,现在是不一样了。
刘卫明两兄妹齐声说:“阿娘,我们一块帮忙。”
刘卫明下了楼,铁杠大根两父子还在蹲守呢,张大根这小子腿已经站酸了,找了一口锅倒扣在地上,也不管黑不黑了,一屁股坐在上面。
刘卫明赶紧往灶台上看,还好,是周家的锅,从这一点来看,张家还是明白事理的。
他取了水桶跑到公共水龙头接了水,奶奶和小妹就蹲在门口洗菜剖鱼,围观群众还在呢。
门外有人等的不耐烦了,说道:“怎么还不干架,家里等着我做饭呢。”
有的就说:“阿哥,你帮我占着位置,我去买些包子馒头。”
那位阿哥连连点头:“行行,保证不让人站了,记得帮我买三个。”
“还有我,还有我!”
张大根听了这话,一下冲了出来,叫道:“帮我买五个肉包。”顿了顿,又说,“帮我爸也买三个,打起来的时候我让你站前头看!”
张铁杠感动的差点泪崩了:“大根啊,你是老子的亲儿子!”
众人都笑了起来:“大根真是孝顺儿子,老张,你教子有方啊。”
有人接话道:“那是当然,老张同志多疼这个儿子,打小天天吃肉!”
张铁杠是单传,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儿,终于盼来一根独苗,爱的不要不要的。
大伙说笑声中,刘家已经开始做饭了。
奶奶把鱼往油锅里一放,立马飘出一股香气,张家父子有些骚动起来,围观邻居就说:“哟,刘阿婆,你家的伙食越来越好了。”
奶奶很想眩耀一番,又想藏着,嘴里说道:“也就是大周末改善改善伙食,哪里敢天天这样吃!”
菜很快做好了,刘家人也陆续回来了,奶奶看张家父子还堵在过道,便招呼了一声:“到我家吃哦。”
张大根早就馋了,眼巴巴望着父亲,张铁杠叹了口气,说道:“行吧,你不是买了肉包子吗,一块端上去。”
老张同志在心里狠狠的骂了一句:他妈的阿宏这小子还不回来,老子一定要打断他的三根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