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卫明没有去上班,带着父亲、二弟一块来到昌盛印刷厂。
这家印刷厂是个街道级别的作坊,去大单位跑业务没人理,主要靠街道介绍的客户和以前积累的回头客,见到有新单子上门,热情的很。
负责人牛厂长拍着胸脯保证:“你们放心,厂里以前做过画片,这东西很简单,就是有些费工。”
二弟就问:“以前做过?现在没做了吗?”
老牛就变得有些吱唔了:“后来客户不做了。”
父亲听出意思来了,说明画片虽小,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刘卫明不这样认为,如果《黑猫警长》画片都不热销,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他问道:“牛厂长,你说的费工是什么意思?”
“印刷先要刻版啊。”牛厂长拿出一件印刷品,说道:“你看看,这是我厂不久前接的单子,月饼包装纸。”
刘卫明看了看,只见纸上印着一个嫦娥奔月,怀里还抱着小兔子,圆月当空,边上写着“花好月圆”4个美术字。
他看看月饼厂家的名字,没听说过,显然也是小作坊,便说:“画的挺漂亮,我看有的月饼纸就只有文本。”
牛厂长介绍道:“听说是厂家专门请了美影厂的画师画的。”
刘卫明乐了,看来同事们也在外面接私活啊,这个不稀奇,就连郎导也在画连环画。
他没问是哪位同事,说道:“还是说回印刷画片吧。”
“一张画片上图案又小又多。”牛厂长展示月饼包装纸就是为了进行比较,他说,“你看看人家包装纸上的图案多简单,所以说画片制作相当费时费工,光是刻版就让人头大。”
这时候没有什么扫描印刷技术,都是先由技工照着图样刻在特制的版材上,然后进行印刷。
刘卫明不动声色,问道:“具体是怎么刻版的?”
牛厂长说道:“就是雕刻印刷,主要有木版和石版两种,材料会磨损,木版一般只能印刷不到100次,石版可以达到200-300次,虽然刻版更费劲一些,也更耐用。”
他继续说:“刻版的时候,需要将母稿反向临摹到版材上,一张画片有25幅,工作量相当大。”
牛厂长这样说显然是为了接下来的谈价,刘卫明听的也有趣味,这种印刷手法在以后就慢慢稀少了。
他取出一张画稿,说道:“你看看这个能印吗?”他打算先印刷《黑猫警长》的第1集,如果同时推出2集,容易自己和自己打架。
牛厂长接过来看了看,忍不住叫道:“画的好精致!”
刘卫明微微一笑,不需要追求什么艺术性,画的好看对他来说是基本功了。
牛厂长边看边点头:“肯定是一位高水平画师画的,只是他以前应当没画过画片。”
刘卫明一怔:“为什么?”他就是照着市面上的样式来的啊。
牛厂长笑道:“我们习惯把印刷原稿称为母稿,通常要比画片的规格尺寸略大一些,方便临摹,不过问题不大,复杂的图案一般都是用拓印。”
在刘卫明的计划中如果这次成功了,还会继续推出画片,有必要了解这个行业,就说:“牛厂长,请你具体说说。”
“原理很简单。”牛厂长把画稿翻过来,“就是这样复盖在石板上,工人用针尖沿线条扎孔,再撒上炭粉,通过‘漏粉’方式留下线条痕迹,再用工具描黑,确保图案比较精准的镜象还原。”
刘卫明点点头:“这个方法好,快速也不容易走样。”
牛厂长笑道:“那你打算印多少份?如果不够一块石版的印刷量,价格可就高了。”
刘卫明表示理解,印数太少刻版的工本可不会少,便道:“先印1万份,要最快速度。”
牛厂长眼前一亮,这对小印刷厂来说算大买卖了,够开一个月工资了,立马说:“行,尽管我们厂的单子比较满,也可以考虑优先给你印!”
刘卫明微微一笑,这家伙在打埋伏,可惜那张月饼纸露了馅,中秋节已经过去二十来天他还拿出来展示,很可能是距离最近的一单业务了。
他也不点破,问道:“需要多少钱?”
牛厂长笑容满面的说:“你们是新客户,肯定有优惠啦,只收你600块。”
刘卫明默默算了一下,也就是一大张6分钱,看起来极低,但要考虑这时候的人工极为便宜,用的材料也是最便宜的那种灰色硬纸壳。
他偷偷打听来的单价是3-6分钱,便摇摇头:“牛厂长不实在啊,不行我去找其他印刷厂了。”
市面上的小印刷厂可不少,牛厂长急了,连忙指着画稿说:“你看看啊,这上面的色块起码七八种了,我们光制版就要七八块,还没算每多套印一次增加的印刷成本。”
刘卫明一怔,他真没想到过这个。
牛厂长索性把整个流程介绍了一遍:
石板需要先进行处理,包括打磨光滑、用化学药剂保障板材能够有效吸附油墨,然后再由工人用特制蜡笔、油墨将图样转印到石板上。
接着工人会用弱酸性溶液涂抹石板,让绘制出的图案与石板形成稳定的“亲油区”,然后进行化学上色,一版只有一种颜色,最后才是机器印刷。
因为一版只有一种颜色,意味着图案的颜色越丰富,需要制作的色版越多,再按一定顺序进行套印,最终叠加形成完整图案。
牛厂长一口气说完,总结道:“画片一般只有5种颜色,你弄这么多颜色,工作量和材料费都增加了,6分钱一大张真不算贵。”
刘卫明当机立断:“很多颜色是趋近的,我现在就标记成5种颜色。”画片以5种颜色为主肯定是有其道理的,自己没必要整花样。
牛厂长被他一句话堵了回去,挠挠脑袋:“那就按5分一张吧。”
刘卫明说:“这可是1万份,量这么大难道没有优惠?”
“好吧,4分一张,不能再低了。”牛厂长的表情开始挣扎。
这就是400块钱,刘卫明又问:“你们制版要多长时间,印刷要多长时间?”
“我给你加急,制版5天,印刷3天就够了。”牛厂长咬咬牙,不行就让大伙加班,有活干总比闲着饿肚子强!
刘卫明笑道:“我看你们厂也就七八个工人,400块够开一个月工资了吧。”
此时,上海国营单位职工平均月工资90块出头,集体单位不到80块,像母亲王淑兰所在的小卖部还要更低,也就60来块,以这家印刷厂的规模想来也差不多这个工资水平。
刘卫明的意思很明白,你只要8天完成的业务,却能赚到全厂一个月的工资,利润也太高了吧!
牛厂长想吐血,早知道就不夸海口了,这可是24小时连轴干的工作量!
他咬咬牙:“3分一张,不行你可以去找其他厂!”这个真是最低价了。
刘卫明终于点头了:“我们签个协议吧,一定要保证制版不能外传。”
牛厂长有些郁闷的说:“一副石版只能印刷二三百份,我怎么外传?”
两人签了一个简单的协议,约定先支付一半的钱,另一半拿货的时候支付。
刘卫明走出印刷厂的时候,听到牛厂长在身后大吼一声:“来活了,都爬起来干活,干活!”
这声音饱含悲愤啊,二弟刘卫平哈哈大笑:“大哥,你如果在火车站混,一定比我混的好!”
刘卫明说:“我只是动动嘴,接下来要辛苦你和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