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张毅不再尤豫,迅速洗漱完毕,精心挑选了一套裁剪得体的合身正装换上,便快步出门了,驱车前往云栖阁。
此次展会设在云栖阁的一处宽敞大厅内。
大厅四周,一个个玻璃展台有序排列,里面已经陈列好了今日要展出的各类珍贵展品。
此前,张毅从徐倩那里了解到,云栖阁举办展会时,一般会先将展品放置在玻璃展柜中,供会员提前入场参观,让大家对展品有个初步了解,之后再集中到拍卖厅进行竞拍。
此时,张毅正身处宽阔的展厅内,目光游走于今天即将竞拍的各种展品之间。
由于今天是纸质文献类专题展会,展出的都是各种珍贵的古籍、手稿和文献资料。
张毅的目光在展柜间流连,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邃魅力。
他的那件《人民日报》1997年香江回归纪念版丝绸报纸,也静静地陈列在一处展柜中,供往来宾客欣赏参观。
逛了一会儿,他的脚步最终停在了那册清代《济世良方》前,心中暗自激动。
展柜中的《济世良方》外观看起来朴实无华,与周围众多装帧精美的古籍相比,甚至显得有些普通。
但张毅清楚,在这看似寻常的书页中,隐藏着一页价值连城的宋版医书。
他微微俯身,双眼紧紧盯着书页,试图从那些细微之处找出传说中的“夹宣”工艺。
他的目光在书页的每一处纹理、每一道折痕上反复探寻,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然而,无论他如何仔细观察,都一无所获。
毕竟,若这般轻易就能被发现,这藏在其中的珍稀书页又怎可能历经岁月,留存至今,恰好等待他来捡漏呢?
“张毅小兄弟?你也来参加今天的展会呀。”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声音骤然响起,
打断了他的思绪。
张毅闻声抬头,只见来人竟是前不久刚打过交道的刘老。
想起刘老曾提及自己是这里的会员,他心中便没觉得太过意外,脸上随即绽出一抹笑意,热情回应道:“刘老,真巧啊,您也来参加今天的展会了!”
“哈哈,可不是嘛。”刘老爽朗一笑,抬手一指身旁的一位老者,介绍道,“这位是老曾,在咱们收藏圈也是位行家,我这趟来,就是被他硬拉着的。你知道我向来痴迷古画,对这些纸质文献实在提不起太大兴致。”
张毅顺着刘老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老者正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
老者面庞清瘦,眼神却格外明亮,透着一股翼之气,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度。
他手中轻摇着一把折扇,扇骨上的雕工细腻入微,只一眼,便能看出这绝非普通物件。
“曾老,您好!”张毅连忙打招呼。
曾老微微点头,语气和蔼地说道:“你就是小张吧?老刘可没少在我面前提起你,说你眼光独到,在收藏这行,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今天这场展会,可有看中的宝贝?”
张毅谦逊地笑了笑,回应道:“曾老您过奖了,我也就是个刚入门的新手,今天主要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不过,刚巧看到那册《济世良方》,感觉挺有意思,就多瞧了几眼。”
“哦?”曾老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顺着张毅的目光看向那册《济世良方》,微微皱眉,直言道,“这册医书瞧着挺普通的,你看这光绪年间的落款,就是本再寻常不过的晚清民间医者手抄本罢了。”
这时,曾老悠然展开手中折扇,扇面上一幅精致的山水画瞬间映入眼帘。
他一边轻轻晃动折扇,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相比之下,旁边那本明代的手抄本《本草纲目》,更合我的心意。”
张毅顺着曾老的视线看去,果然在旁边的展柜中看到了一本古朴的手抄本,封面上“
本草纲目”四个字苍劲有力。
他心中一动,正想细看,却听刘老笑着说道:“老曾,你这眼光还是这么毒。不过今天的主角可不是这些,待会儿拍卖会上,听说还有几件压轴的宝贝,咱们可得好好瞧瞧。”
曾老收起折扇,笑道:“那是自然。小张,既然来了,就一起吧。”
张毅看了看时间,觉得差不多该前往拍卖厅了,便欣然点头,跟随两人一同朝看拍卖厅走去。
拍卖厅是一个宽而典雅的布局,中央悬挂着一盏巨大的水晶吊灯,柔和的光线洒在红木地板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泽。
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古色古香的字画,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厅内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张座椅,每张座椅上都铺着深红色的绒布,显得格外庄重。
张毅跟随刘老和曾老在第三排落座,目光扫过周围,发现已经有不少人陆续入场。
这些人个个衣着考究,或身着笔挺西装,或穿着精致的中山装,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气质。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期待,显然都是冲着今日这场拍卖会而来。
不多时,一位身着黑色礼服的拍卖师稳步走上台,手中木槌轻轻落下,敲击桌面发出清脆声响,原本还有些许嘈杂的厅内瞬间安静下来。
“各位尊敬的来宾,欢迎莅临云栖阁纸质文献类专题拍卖会。今日所呈拍品,件件皆为珍稀之物,相信定能让诸位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好了,闲话少叙,拍卖会正式开始!”拍卖师面带微笑,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随后抬手示意工作人员展示第一件拍品。
此次拍卖会,所有拍品在展厅展览时,宾客们已提前欣赏过。
此刻,拍品展示采用电子图片形式,大屏幕上,每一件拍品的细节都被清淅放大,方便竞拍者们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
而且这里的拍卖规则是,估值越高的物品越往后拍卖,张毅带来的丝绸报纸便排在中间位置。
而那册清代《济世良方》,前面两个拍卖物刚一结束,就轮到它了。
张毅心中一紧,目光紧紧盯着大屏幕。屏幕上,《济世良方》的封面和部分内页被放大展示,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他知道,其中隐藏着好东西。
拍卖师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接下来是第三件拍品,清代《济世良方》一册,起拍价五万元,每次加价不少于两千元。请各位出价。”
话音落下,场内迟迟无人举牌,显然这件拍品遭受了众人的冷遇。
拍卖师环视全场,试图调动气氛:“各位,这可是清代的手抄医书。有没有哪位愿意出价?”
张毅心中暗喜,这正是他等待的机会。他缓缓举起手中的竞拍牌,声音沉稳:“五万北拍卖师立刻露出笑容:“好,这位先生出价五万元!还有没有更高的?”
场内依旧一片安静,似乎没有人对这本医书感兴趣。张毅心中松了一口气,但表面上依旧保持镇定。
“五万元一次,五万元两次————”
拍卖师高高举起木槌,那木槌在空中短暂停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随后缓缓落下。
就在这时,角落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五万二。”
张毅转头看去,只见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正举着牌子,饶有兴致地看着屏幕上的医书,他显然也对这本医书有着兴趣。
张毅没有尤豫,立刻举牌:“五万四。”
“五万六。”中年男子紧随其后。
两人你来我往,价格很快被张毅抬到了七万元。
这一次,中年男子沉默了片刻,最终摇了摇头,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牌子。
张毅见状,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嘀咕,脑海中甚至闪过一个念头,怀疑这男子是不是云栖阁安排来的托,故意抬高价格。
“七万元一次,七万元两次,七万元三次!成交!”拍卖师的木槌重重落下,“恭喜这位先生,成功拍得清代《济世良方》一册!”
见尘埃落定,张毅心头一松,不管怎样,这本情报中提到的医书,已然稳稳落入他的囊中。
刘老和曾老侧身过来,纷纷向他送上祝贺。只是曾老仍然对张毅为何对这本看似普通的医书如此执着,依旧深感不解。
张毅也未多做解释,只是坚持自己只是感兴趣。
很快,到了他的丝绸报纸的拍卖环节了。
拍卖师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接下来是第15号拍品,1997年香江回归纪念版《人民日报》丝绸报纸,起拍价35万元,每次加价不少于五千元。请各位出价。”!”
张毅心情放松,没想到自己的丝绸报纸竟如此抢手,看来能卖出合适价格,他目光紧紧盯着大屏幕,心中暗自期待。
“36万!”另一位竞拍者紧随其后。
价格一路攀升,很快逼近50万大关。张毅心中既兴奋又感慨,想起上次为丝绸报纸做鉴定的那位刘老的判断,不禁感叹道:“看来云栖阁的鉴定师经验果然丰富,眼光独到。”
最终,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价,丝绸报纸以52万元的价格成交。
拍卖师敲下木槌,朗声宣布:“恭喜这位先生,成功拍得1997年香江回归纪念版《人民日报》丝绸报纸!”
张毅长舒一口气,心中满是成就感。
今天的拍卖会不仅让他成功捡漏了那册《济世良方》,还让他的丝绸报纸拍出了理想的价格。
随后,他和刘老曾老一同看完了整场拍卖会,曾老出手54万拿下了那本被他看好的明代的手抄本《本草纲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心情愉悦,带着医书回到了家中。
躺在沙发上,张毅摩着《济世良方》的书页,目光停留在其中一张书页上。那张书页在灯光下泛起淡淡的系统提示光。
张毅心中一动,知道这正是系统情报中提示的那张暗藏宋版书页的所在。
之前通过查阅资料,他对“夹宣纸”的工艺有了深入的了解。
夹宣纸是在抄制过程中通过多次抄制形成的双层或多层宣纸。
在传统工艺中,制作夹宣纸时,工匠会先制作出单层宣纸,接着将需要贴合的宣纸层精准对齐,再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法,将另一层宣纸复盖上去,通过轻柔地挤压、抚平,使各层紧密粘连。
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将想要隐藏的纸张放置在两层宣纸之间,再完成贴合,就能实现夹层藏物。而且,夹宣纸制成后,从外观上看,与普通宣纸并无明显差异,这为物品的隐藏提供了极好的掩护。
然而,接下来的操作让张毅感到有些棘手。
虽然系统提供了剥离方法和药水配方,但他深知,纸张夹层的剥离不同于画中画那般简单,对技艺的要求极高。
他不敢轻易尝试,生怕一不小心把价值千金的纸页给弄坏。
想到这里,张毅脑海中浮现出于雍的面孔。
于雍在古玩领域深耕数十载,人脉广泛,或许他能推荐一位合适的师傅来完成这项精细的工作。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于雍的电话。电话那头,于雍的声音依旧温和:“老弟啊,有什么事吗?”
张毅笑着说道:“于哥,打扰您了。我这边刚入手了一册古籍,里面可能藏有夹宣纸内层,想请您帮忙推荐一位擅长古籍修复的师傅,帮忙剥离一下。这事儿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我不敢自己动手。”
于雍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你小子,又捡到好东西了吧?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认识一位老师傅,姓陈,专门修复古籍字画,手艺没得说。我帮你联系一下,回头给你消息。”
张毅连忙道谢:“谢谢您了,于哥!”
挂断电话后,张毅长舒一口气,心中踏实了许多,这件事就等于雍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