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
春不暖,花未开。
赶到公司,日常摸完鱼,洛川溜达到星光所在的“山顶聚落”。
草坪绿得人心发慌,樱花林也还光秃秃的,多少有点扫兴。
这次他是过来验收微光系列新机型的。
名为“微光s1”。
“微光s系列”定位为一一千元级均衡性能游戏手机。
配备高刷屏、大电池、中高端芯片,同时下放部分星光系列的功能,比如“小悠”。
微光1的配置,还是有点太低了。
且并未配备定制的麦克风数组,芯片中也未固化语音处理专用指令集。
识别准确率和响应速度,就跟那个老siri一样,愁死个人。
等他们继续优化算法,下一代微光2,应该就可以承载了。
微光s系列的目标用户为,手游玩家与追求高性价比的年轻群体。
定价1399元,填补千元机与中高端机型之间的价格真空带,与微光数字系列、星光系列,形成完整的价格梯队。
国内智能机市场,这一价位的手机,也没什么爆款产品。
大家伙儿都还是比较心高气傲的,都奔着中高端使劲。
元。
还一款式酷派5860,800hz单核芯片,4英寸屏幕,定价1290元。
肯定说不上噶韭菜,但也就那样。
先是跟陈师兄,以及极光os研发团队的内核成员,开了个小会,统一后续研发思路,洛川便溜达到会议室。
林彬教授正坐在沙发上翻阅资料,见他进来,也没说什么,只是朝茶几扬了扬下巴,上面摆着部手机。
洛川自个儿倒了杯茶,咕咚咕咚一口闷,长舒一口气,这才捞起一部白色款,上手体验一番。
微光s1的外观设计,依i旧是星光家族设计风格。
共五种颜色,黑白红蓝粉。
当然,上市之后,肯定会起五个有b格的名字。
中框采用纳米注塑塑料,表面做uv喷涂处理,仿真金属氧化着色效果。
背板采用钢琴烤漆工艺,小米1同款工艺,又添加斜线拉丝纹理,防指纹的同时,提升握持摩擦力。
同时又在视觉上,实现了“类金属”、“类玻璃”的质感。
这是千元机从未有过的,较竞品溢价空间至少提升15~20。。
之所以采用tft-lcd屏,不是他们抠,也不是用不起性能更强的aoled屏,更多还是为了投喂国产面板厂商。
当前,国产厂商虽然已经能生产wvga级ips屏,如天马微电子。
那如何解决呢?
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这次他们所采用的屏幕,背光模块采用了瑞丰光电的led灯珠,替代棒子半导体,成本降低18。
触控芯片,联合汇顶科技开发gff结构触控方案,只是10点触控,响应速度较进口方案快15s。。
引入中电熊猫的半反半透技术,通过纳米镀膜工艺,提升阳光下可视性,成本增加5元/片。
毫不夸张的说,微光s系列,就是国产供应链试验田。
为此,星光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研发人员,与供应链厂商联合研发,还要承受高价低配的损失。
同时还要通过软件层的优化,弥补硬件方面的差距。
比如,他们通过优化极光0s的功耗管理,将屏幕待机功耗降低12左右。
针对tft-lcd屏,开发动态对比度调节算法,提升显示效果的同时降低功耗。
其中的艰辛,让洛川莫名想起了郑强教授的一句话。
“爱国不容易啊同志们。。”
但这种事情,总归是有人要做的。
除了屏幕之外,电池除了比亚迪的2000ah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之外,还采用了欣旺达出产的电池。
摄象头模块,采用了舜宇光学和欧菲光两家。
后置500万象素自动对焦镜头,带led闪光灯,前置30万象素摄象头,支持720p视频录制,足以满足日常拍摄与社交须求。
芯片的话,采用的高通骁龙s3双核处理器,性能较单核芯片提升200,可流畅运行中大型手游。
当然,现阶段的中大型手游,其实也就那样。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lg刚推出了全球首款双核智能机,lgopti2x。
尽管因发热问题口碑下滑,但仍凭借双核性能,引发了极高的市场关注。
芯片这一块,国产差得还是比较多的。
华为那边的自研芯片,k3v2,最早也要明年才能研发完成。
极光投资的紫光展锐等国产芯片厂商,智能机芯片市占率不足5,主要面对千元以下功能机,目前仍在大力研发中。
至于星光自己的芯片项目,虽然早在陈师兄回国期间,便已开始筹备,在林彬教授加盟后正式激活,至今已过去三年有馀。
目前,星光的芯片研发团队,正在和极光云的芯片部门联合研发。
初步预估,最早今年底,最迟明年上半年开始流片。
虽然洛先知给出了不少前瞻性技术及路线指引,但说实话,硬件方面的知识,他也只是略懂,更多还是得靠这帮,他花大价钱,从各家大厂挖来的行业头部人才。
不过对于初代产品,洛川的要求也不高,能用就行。
说过了。
低端验证-中端迭代-高端突破,这是从“能用”到“好用”的必经之路。
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硬要说的话,洛先知给出的指引,就已经算是一条捷径了。
此外,洛川虽然不太懂硬件研发,但算法层的优化适配,他可太擅长了总之,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