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冯吉更加确认了自己刚刚的猜测。
极光就是打算掀翻所有竞品的饭碗!
【“星闪”开发者激励计划!】
其一,推出《极光引擎开发白皮书》,其中包含100+代码示例。
同步在悠米视频推出,《剑灵》技术拆解视频,分章节解析动态光影、物理破坏等内核技术。
并提供开发者体验套件,其中包含《剑灵》场景编辑器、水墨材质包、粒子特效库等等,供开发者免费下载,快速复现游戏级画面。
其二,举办“插件开发大赛”引擎企业版终身授权。
其三,激活10亿元生态基金,用于投资优质插件团队,孵化独立游戏。
基于极光引擎开发的游戏,月流水超百万,可获引擎分成收入50返点。
冯吉的评价是一一真就下死手!
用基础免费及开放平台战略,打破技术拢断。
用自杀式超低分成、全链路开发者工具链、极光云算力加持、极光系流量扶持,辅以丰厚的开发者激励计划,吸引开发者迁移。
最终通过第三方开发者,加速极光引擎优化迭代,同步构建插件生态壁垒,激活开发者创造力,形成超越工具的生态护城河。
基本算是明牌打法,偏偏又有些无解。
比肩虚幻3的性能。
基本等于白给的价格。
还有着极光生态的加持。
对于不差钱的大型游戏厂商而言,可能还好。
但对于中小游戏厂商、独立开发者而言,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冯吉完全想不出,其他游戏引擎厂商,拿什么跟极光斗。
极光这一连串的操作,就相当于明摆着告诉所有人一一他们不喜欢钱,也不在乎钱,他们只要所有人都死!
说到底,极光引擎,只是极光游戏业务的一小块,亏了也就亏了,无所刁谓。
人家旗下随便一款游戏,月流水都是几个亿。
但对于其他游戏引擎厂商来说,那可是他们的命根子。
本质上,极光就是在用互联网的“免费+生态”思维,重构游戏引擎行业的商业模式。
他们不在乎短期利润,而是打算通过抢占开发者入口,构建起复盖“开发-测试-发行一变现”的超级生态。
最终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基础设施供应商”!
届时,变现的方式可就太多了。
云服务、流量分成、硬件合作、巴拉巴拉。。
随便举两个例子。
游戏开发者总需要服务器吧?
极光云欢迎您!
支持动态扩容,按需付费游戏宣发没门路?
极光系平台,支持在线下单,精准推流可预见的是,虚幻3、unity等国际引擎,必将被迫大幅降价,否则市场必然会被极光迅速吞噬。
算笔帐。
假设某团队用极光引擎,做出了年流水千万的爆款,只需支付50万分成。
哦对了。
而用虚幻3,则要支付250万分成。
十倍的成本差距!
在两者性能、开发效率相差不大,甚至是前者略逊的情况下,傻子都知道选哪个。
国内游戏大厂,应该也不会太好过。
而其他游戏大厂的自研引擎,如网易的neox引擎、完美世界的cube引擎,也包括《斗战神》的age引擎,由于只能内部使用,性能必将被进一步拉开差距。
同时,“插件商城”中积累的各种实用插件,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成本。
就比如,极光投放在插件商城中的“东方水墨粒子系统”。
如果让《斗战神》团队,用自研的age引擎,开发这个特效,需组成30人专项团队,耗时3个月,硬啃技术难点。
耗资至少在200万以上。
而使用极光引擎的第三方开发者,只需在“插件商城”中,花599元购买插件,十分钟导入。
这还怎么玩??
随着迁移至极光引擎的开发者越来越多,插件越来越丰富,引擎优化越来越快,进而吸引更多开发者,形成正向飞轮。
技术创新,便从“企业内部的精英式研发”,变成了“千万开发者的分布式协作”。
成本核算,也将从“亿元级自研投入”,变成“百元级插件采购”
如果不改变的话,早晚有一天,国内游戏大厂的技术及资本优势,将彻底荡然无存!
这就是“开放生态”对“封闭系统”的降维打击!
唯一的生路,就是效仿极光的商业模式,否则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但这条路,同样也很难。
掌握着先发优势、技术优势、生态优势的极光,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论如何,国内游戏产业,都将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繁茂昌盛!
念及于此,冯吉只觉头皮阵阵发麻,惊叹于极光的谋略和野心。
这是家什么怪物公司啊。。
太特么哈银了。。
但。。
在极光工作,一定很畅意吧,听说极光游戏部,只要通过“星火委员会”的风险评估,便可以自由组建工作室,开项目,且不设kpi。
或许。。
晃了晃脑袋,冯吉吐出一口浊气,压下心头的小心思。
眼下最重要的,是《斗战神》的开发。
其他的,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沸沸扬扬之间,夜幕缓缓降临《剑灵》掀起的风潮,非但没有消减半分,反而变得更加汹涌澎湃!
各种相关话题、专业游戏媒体的测评,充斥着各大平台的搜索榜、热搜榜。
家中。
洛川侧枕着女友q弹滑嫩的小细腿,一边刷微博,等待《剑灵》首日数据出炉,一边惬意的享受女友采耳。
女友温热的鼻息,打在他的耳垂上,棉签转动时带起的细微痒意,勾得他心痒痒。
“你会as,r不?”
“什么玩意儿?”
洛川弹了弹舌头。
宋锦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糟糕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