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此。
通过极光所掌握的海量用户数据,他们可以精准捕捉到目标用户须求和痛点,在前期研发阶段,便进行针对性开发和优化。
进入宣发期,可以借助极光全网级的宣发能力,快速树立品牌形象。
星光系列和微光系列,铺天盖地的营销阵仗,以及网友们热烈的反响,他们可都看在眼里。
上市后,还可借助极光的在线销售渠道,实现快速铺货。
并通过极光的“实时舆情分析模型”,搜集全网用户反馈,继续对手机进行针对性优化迭代。
真就“一站式服务”!
另一边,洛川同样也很满意这次合作。
华威强大的通信基带技术、硬件底层技术、丰富的芯片设计与制造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供应链体系,都很好的弥补了星光的不足。
正在紧锣密鼓开发中的“星光x2”,便用到了诸多华威的技术。
例如,星光此前在多模基带领域的积累,说不上几乎为零,但也完全不成体系。
配合他们自研的智能信号切换算法,在电梯、地落车库等复杂场景下,信号稳定性提升40!
硬件底层技术上,华威的电源管理芯片,集成上他们此前自研的指令集级功耗模型,再次提升了手机续航。
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虽华威海思还未推出新一代商用自研处理器,但其在相关领域的丰厚经验,也有效加速了星光自研芯片的步伐。
至于供应链,那就更不用说了。
华威遍布全球的200多个物流节点,使得星光的零部件采购周期,从平均45天缩短至22天!
同时,通过两家和中兴,共同组成的采购联盟,进行规模化采购,也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议价权。
总之,双方的合作,对星光而言,可谓是全方位的增幅!
不说是插上两只小翅膀,至少也是安上了两个车轱,飞速驶向光明的未来扯了半天闲嗑儿,约好晚上喝顿大酒,洛川又提溜着小女友,招呼另一边的雷老板,顺便探听一番小米1的大致发布时间。
互相协商一下,免得到时候撞车。
得知星光x2,暂定于十月份的开学季尾声发布,雷君顿时放下心来。
按照他们已经定好的营销方案,小米1大致会在八月上旬发布。
间隔两个月,足以让两款产品,各自占据独立的营销窗口期。
且小米1还掌握先手优势,可充分利用七八月份的媒体淡季,集中曝光,抢占暑期舆论高点。
洛川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只不过没怎么在意就是了。
小米初创,供应链必然不够完善。
事实上,前世的小米1便是如此。
虽首日销量30万台,首季度销量300万台,但因产能不足,截至年底,实际销量也不到百万台至于华威的ascendp1,大概率会放在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发布,估计最早也要年底才会正式上市。
且定位中高端机,跟星光x2错位竞争,同样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下午三点整。
主持人维护好秩序,简单热场过后,在王胖子为首的气氛组,鸣乱豪的烘托下,一身儿休闲装的林彬教授,笑容满面的走上舞台,正式开启了本次“微光发布会”。
悠米视频直播界面,也完全被瀑布般的弹幕所淹没。
相较于之前,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元素的星光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要“朴实”得多。
正如slogan所言一一用微光点亮华夏。
林彬教授的演讲风格,也不象洛川那么张扬。
只是搭配实机演示,语气温和的介绍,“微光1”的各项配置及功能。
优点多吹几句。
如沿袭自极光家族化美学风格的工业设计,简约而又不失灵动:
标志性的水滴型ho键,搭配呼吸灯:
贴心的大字体模式、简易桌面、隐私保护等功能;
还有4英寸大屏、双卡双待、长续航等用户感知极强的卖点。
当然,最内核的卖点,还是性能优越的极光0s,以及迅速充实起来的应用生态。
截止现在,星光开发者联盟的注册开发者数量,已然突破30万大关!
极光应用商店中,已上架4000馀款,深度适配极光0s的原生应用!
并且仍在加速增长!
听起来似乎不多,但要知道,已经上线近两年的苹果appstore,华夏区应用数量,也不过才三四万左右。
至于安卓,华夏区总应用数量,也在3万左右。。
剩下的一半,来自91助手、安智市场等第三方渠道,其中还包含大量破解版海外应用。
并且,由于缺乏审核机制,第三方应用商店中,充斥着大量低质及恶意软件。
据360手机安全卫士统计,国内安卓应用中,23包含扣费插件。
用户平均每月因恶意应用,损失15元话费。
相较而言,半年左右的时间,极光应用商店中的原生应用,便迅速扩充至4000+,且包含相当数量的优质应用,已经算是非常出色了。
说来,自从极光向全球开发者,免费公布“极光0s开发者工具包”之后,因其能够将网页代码,实时编译为各平台原生代码的“黑科技”,广受众多网页开发者好评。
至今,全球范围内,用户数量已然突破60万大关!
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安卓和i0s生态的应用数量加速增长。
而这些用户,以及他们所开发的应用,都将成为未来,“纯血极光0s”全球扩张的火种扯远了,回归正题。
至于“微光1”的缺点,林彬教授虽措辞稍加美化,但也不曾掩饰洛川当初提议的口号,“交个朋友”,虽未被采纳,但在执行层面,他们还是选择了“朋友间的坦诚”。
因为他们有信心,在千元机领域,微光1是无敌的!
甚至可以把范围扩大到1500元的档次!
而随着林彬教授细致的介绍,现场及屏幕前的观众朋友,对“微光1”的兴趣,也变得愈发浓郁。
看配置,这明显是一款“入门级智能机”
但在进行了大量软件层优化之后,性能却十分能打。
以星光的风格,应该不会很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