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城头。
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焦糊与一种雨后泥土的腥气。
持续了半月有馀的激烈攻防,以攻城方的惨败告一段落。
倭寇撤军,被陆临川率领精锐骑兵追杀三十里,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城墙上,修补工事的军民脸上虽带着疲惫,但眉宇间却多了振奋。
城内外的清理工作持续了数日。
阵亡将士的遗体被小心收殓,倭寇的尸首则集中焚化,以免滋生疫病。
尽管取得了胜利,但代价亦是惨重,无论是虎贲营精锐还是漳浦守军、助战的卫所兵和义军,都折损了不少弟兄。
又过了几日,运河与官道之上,旌旗招展,尘土飞扬。
秦修武、范毅等人率领的虎贲营主力,历经长途水陆跋涉,终于抵达漳浦城下。
数以万计的精锐士卒,排着严整的队列,铠甲鲜明,兵刃耀目。
尤其是那数十门以骡马拖拽、覆盖着油布的“神威将军炮”,以及火铳营肩上清一色乌黑锃亮的改良火铳,更是引得城上城下无数军民翘首观望,发出阵阵惊叹。
“朝廷的王师!真正的王师到了!”
“看那火炮!我的天,这么大!”
“有如此雄师,何愁倭寇不灭!”
“……”
主力部队的到来,极大地稳定了人心,也让漳浦的防御变得固若金汤。
原本因初战告捷而稍有松懈的守军,看到虎贲营主力如此军容,更是精神大振。
陆临川并未因主力抵达而立刻筹划反攻。
在总兵府召开的军事会议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下令在城外一处开阔、肃穆的坡地上,为所有在此次漳浦保卫战中阵亡的将士,举行一场隆重的祭奠仪式。
这一日,天色阴沉,微风带着凉意。
新立的巨大木质英烈碑前,香烛缭绕,祭品陈列。
陆临川亲自主祭,身着素色官袍,神情庄重。
虎贲营自石勇、秦修武、范毅以下,所有千户以上军官,漳浦总兵王通及其麾下主要将领,赵翰集成的义军代表林震,以及陆续来投的其他义军首领,还有部分自愿前来的城中士绅百姓,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
没有过多的言语,陆临川手持线香,面向英烈碑,深深三鞠躬。
随后,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声音沉痛而清淅:
“今日,我们在此,奠酒焚香,非为虚文,乃为告慰英灵。”
“漳浦城下,黑风隘前,白石滩中,溪口村内……乃至福建各处遭倭寇荼毒之地,有多少我大虞的好儿郎,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血染疆场,魂断异乡?”
“他们之中,有我虎贲营的将士,奉命南下,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有漳浦的守军,为护乡土,血战不退,慷慨捐躯;更有无数自发而起的义军壮士,不畏强暴,舍生取义!”
“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他们的功绩,必将长存!”
“倭寇凶残,视我百姓如草芥,屠城掠地,罪恶滔天!”
“此仇,不共戴天!此恨,唯有血偿!”
陆临川的声音逐渐高昂:“本督在此立誓,亦是对所有阵亡弟兄立誓:必当竭尽全力,扫清倭氛,收复失地,用倭酋之头颅,祭奠所有死难同胞的在天之灵!”
“凡我大虞军人,当以此为目标,奋勇杀敌,一往无前!”
“凡战死将士,抚恤加倍发放,名录入英烈祠,受后世香火供奉!”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台下,无论是身经百战的虎贲营老兵,还是原本有些怯懦的卫所兵,或是与倭寇有血海深仇的义军汉子,无不为之动容。
许多人红了眼框,紧紧握住了手中的兵器,一股同仇敌忾、誓死杀敌的气氛在人群中弥漫、凝聚。
王通站在武将队列中,看着台上那位年轻却威严深重的钦差,听着他那番慷慨激昂又情理并重的祭文,再想起那夜他闯阵入城、阵斩敌将的英姿。
心中最后一丝因为被迫出战的芥蒂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敬畏和折服的情绪。
林震更是虎目含泪。
他想起那些在白石滩、在望海坳倒下的乡亲弟兄,用力地擦了把眼睛,低吼道:“报仇,一定要报仇!”
这场祭奠,极大地凝聚了军心、民心。
此后,陆续有闻讯而来的义军队伍赶到漳浦投效。
他们大多衣衫褴缕,兵器简陋,但眼神中却燃烧着对倭寇的仇恨和对“陆督师”的信任。
陆临川令赵翰负责甄别、整编这些义军,汰弱留强,发放部分缴获的兵甲,并派虎贲营老兵担任基层教官,传授基本的战阵配合与号令。
与此同时,虎贲营主力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备战。
校场之上,日夜操练不休。
粮草辎重从后方源源不断运来,由新任命的转运使统筹分配。
经过初步的清点集成,此时汇聚在漳浦城下的虞军,虎贲营主力约一万九千馀人,王通部漳浦守军经过补充约有四千,赵翰整编的义军及各路新投效的义军约一万二千人,加之附近州府奉命调来听用的卫所兵数千,总兵力已达四万左右,声威大震。
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明确无误,收复兴化,并彻底剿灭所有盘踞在福建内陆的倭寇据点。
……
兴化府,倭寇大本营。
漳浦城下惨败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回来。
大厅内的气氛,不复往日的嚣张狂放,变得有些压抑和微妙。
足利义昭端坐上位,面色阴沉。
下方,北条隼人等一众头目分列左右,有人面露愤慨,有人眼神闪铄,有人则难掩惊惧。
“岛津义弘……太令人失望了!”北条隼人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幸灾乐祸,“非但未能拿下漳浦,反而损兵折将,连折了铃木、武田数员勇将,真是……哼!”
他虽未明言,但嘲讽之意显而易见。
岛津义弘与他素来有些不对付,此次受挫,他乐见其成。
足利义昭冷冷地瞥了北条一眼,并未接话,而是将目光投向刚刚狼狈撤回的岛津义弘:
“岛津君,漳浦之战的具体情况,你再详细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