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陆临川解释道,“方才见两石同坠,知其异,而未明其理。”
“格物之始,在于察其异而求其故。”
“今日,陆某不揣冒昧,愿与诸君探讨我所思之‘力学三定律’。”
“此或可视为窥探物体运动规律之门径。”
他略作停顿,让众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过来。
“这第一律,”陆临川缓缓道,同时伸出食指,“我称之为‘惯性定律’。”
“其意为:凡物,若不受外力搅扰,则必维持其原有之情状。”
“静者,恒静;动者,恒沿直线,匀速而行之。”
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阵骚动。
一位身着赭色棉袍的中年士子率先起身,拱手道:“陆学士,静者恒静,此乃常情,不言自明。”
“然动者恒动,且为匀速直线?”
“学生观之,滚石终歇,流水归潭,若无外力,何来恒动?”
“此论,似乎有违吾等目见之实。”
陆临川并不意外,微微颔首:“兄台所问,切中要害。请,那滚石为何会停歇?”
那人一怔,随即答道:“自然是因地势不平,有摩擦阻滞之力。”
“然也!”陆临川笑道,“正是有此‘外力’作用于滚石,方使其由动转静。”
“我所言‘不受外力’,乃是一理想之境,如同匠人心中之‘规’与‘矩’,虽世间难寻绝对之圆、笔直之线,却不防碍吾等以此为标准,衡量万物,探究其理。”
“试想,若有一物,置于绝对光滑之面上,周遭空无一物,无风无阻,君轻轻推之,其当如何?”
众人立刻回道:“自然要一直滑行下去。”
“正是此理!”陆临川赞许地笑道,“惯性定律,揭示的便是物体自身具有维持其运动状态之‘本性’。”
“日常所见运动状态之改变,非因其无此本性,实乃外力使之然也。”
“明乎此,方能进一步探究力与运动之关系。”
他将众人的思绪引向一个超越日常经验的层面,见不少人露出思索之色,才继续道:“既明物体有维持现状之本性,那么,若有外力加身,其运动状态又将如何改变?这便引出了第二定律。”
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提到了顶点,连屏风后的梁玉瑶也放下了手中的暖炉,凝神细听。
程令仪更是屏住了呼吸,纤长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帕子。
陆临川斟酌着用词,力求精准而又不显突兀:“这第二定律,关乎‘力’之大小、‘物之质料多寡’——我暂称之为‘质量’——以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之‘缓急程度’三者间的关联。”
台下众人眉头紧锁,“质量”与“缓急程度”这些概念颇为陌生,一时间全都有些懵。
想问都不知道从何处问起。
陆临川微微一笑。
为了今日备课,他也是将脑海中高中物理的知识反复思考过后,才敢当众讲学的。
初闻懵逼简直不要太正常。
于是他举例阐释道:“譬如,诸位都见过马拉车。”
“若以同样一匹马,同样的气力,去拉一辆空车与一辆满载粮草之重车,何者激活更速?行进更易加速?”
台下异口同声:“自然是空车!”
陆临川继续问:“若欲使重车获得与空车一般的激活之速,又当如何?”
陈介反应极快,脱口而出:“需得更健硕之马,或加派马匹,施以更大之力!”
“善!”陆临川眼中闪过激赏,“这正是第二定律之内核。”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之缓急,与作用其上之力大小成正比,而与物体自身质量之大小成反比。”
“力愈大,改变愈速;质量愈大,改变愈难。”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几位对算学有所涉猎的士子,见他们若有所思,才缓缓道:“此中关系,更进一步,或可尝试以算式约略表达其间比例。”
“算式?!”王伦失声低呼,与赵括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撼。
他们读圣贤书,讲究的是微言大义,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般的形容,何曾想过这无形无相之“力”,与那具体可感之“物”,其间的关联竟似乎能纳入算学的框架之内?
一些对算学敏感的士子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这可能性。
但,没有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
而更多的儒生则面露茫然甚至抗拒。
“力者,势也,气也。岂能量之锱铢,计之乘除?此非堕入匠作之术乎?”
陆临川将各方反应尽收眼底,心知观念的壁垒非一日可破。
他不再深入解释公式的具体形制与运算,转而道:“此乃探究之方向,具体如何量化,尚需诸位同好日后共同钻研。我们且看第三定律,此律或许更贴近吾等体感。”
众人齐齐点头。
他调整了一下站姿:“这第三律,名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简言之:凡施力者,必受反力;此二力,大小恒等,方向相悖,同存共灭。”
他再次举例,这次更加生活化:“譬如,我等以掌击案,”
他边说边做势虚拍桌面。
“‘啪’一声响,是案受我之力;然同时,我之手掌亦感微痛,是何缘故?乃是书案亦予我手掌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之反力也!”
他又指向茫茫雪景:“再如,人立冰面,欲向前行,需以脚蹬冰,冰给人反力,人方得以前进。”
“若冰面过于光滑,无以借力,则人空自用力,亦难移动分毫。”
“此间道理,便是力之作用,从未独存,皆是成双成对,相互依存。”
这一定律相较于前两条的抽象,更为直观,许多士子听后纷纷点头,露出恍然之色。
“原来如此!”一个年轻士子兴奋道,“怪不得武经有云‘立足之地,反震之力’,竟真有此理!”
“不错不错,原来如此。”
“可研究这有什么用?”
“……”
讲学结束,台下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风雪声似乎再次变得清淅。
许多人还沉浸在那三条定律所勾勒出的世界图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