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日本有银矿(1 / 1)

这次大朝会,除了日本使团引发的风波,还议定了诸多关乎朝局走向的重大事宜,其中多半与刚刚经历“死而复生”的陆临川密切相关。

一系列人事调整在皇帝的干纲独断下迅速颁下。

曾被各方势力趁陆临川“身故”之机蚕食、架空的权责,被重新明确并加强。

上书房被正式确立为统管国债发行、讲武堂筹建及京营整编事宜的最高衙门,一应政务,凡涉及此三项者,各部院皆需优先呈报上书房协理或核准。

此前因陆临川之死而暗中谋划、欣喜雀跃,以为能瓜分其政治遗产的各方势力,一番处心积虑,到头来尽数落空,徒为他人作嫁衣裳。

经此一番波折与明确授权,上书房在事实上已跃升为与内阁并驾齐驱的决策内核。

二者权责范围却有不同。

内阁依旧总揽全国政务,事无巨细,皆需过问。

而上书房则专司皇帝交办的特定、紧要差事,享有最高的优先处置之权,其职能更为集中,权力也更为凸显。

对此,朝中自然不乏异议之声。

尤其是在御前会议上,几位内阁阁老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严厉反对。

然而,皇帝展现出的罕见强硬态度,让一众老臣虽心有不甘,却也只得暂且缄口。

毕竟,上书房至今内核仍是陆临川一人,其下属官员也多属兼差、借调,并未形成固定的员额与升转章程,未成不可更易的“祖制”。

这意味着皇帝随时可以依据情势需要,收回或调整此项授权。

想到这一层,不少心中惴惴的老臣才稍稍安定下来,只盼此乃一时权宜之计。

朝会散去,百官各怀心思,鱼贯退出奉天殿。

姬琰却单独留下陆临川,命其随驾至乾清宫暖阁奏对。

内伺奉上香茗后便悄然退下,阁内只馀君臣二人。

姬琰抿了口茶,看向坐在下首绣墩上的陆临川,直接问道:“怀远,今日在殿上,朕观你听闻日本使团所请,尤其是那第三条时,反应殊为激烈,你……似乎对这东瀛岛国,颇有不喜?”

陆临川回道:“回陛下,臣在朝堂之上,所言句句出自肺腑,倭寇屡犯海疆,其国又行僭越之事,妄图割裂我华夏故土,凡此种种,皆为我天朝所不容,不过,臣对其厌恶,确另有缘由。”

“哦?”姬琰挑眉,“是何缘由?”

“日本有银矿。”陆临川声音不高,“且其银矿储量极丰,矿脉易于开采,若能为我天朝所得,定可极大充盈国库,缓解钱荒。”

姬琰闻言,有些不以为意:“日本弹丸小国,纵有些许银矿,其产出与我大虞地大物博相比,恐怕不过是九牛一毛,于大局无补吧?”

“陛下,恰恰相反。”陆临川摇头,“据臣所知,日本国之银储量,堪称冠绝天下。”

“其石见银山等地,存储着惊人的矿藏,几占当世已知白银储量的三分之一。”

“若能得其矿脉,加以妥善开采,每年产出恐不下千万两之巨。”

“千万两?当真?”姬琰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眼中瞬间爆发出锐利的光芒。

这个数字,对于常年为国库空虚所困的帝王而言,冲击力太大了。

“千真万确。”陆临川斩钉截铁,“陛下试想,若我大虞每年能凭空多得这近千万两白银,无论是辽东女真之患,还是西北流寇之乱,抑或是各地水利、边墙修缮,大部分困扰朝廷的财政难题,岂非迎刃而解?”

姬琰听得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

他虽不知陆临川这些远超此时常人认知的信息从何而来,但过往无数事实已证明,这位年轻的臣子每每言之必中。

此刻听他如此信誓旦旦,不由得相信起来。

任何一个胸怀大志、渴望有所作为的君主,面对如此巨利,都绝难无动于衷。

这已不是简单的补充国库,而是足以支撑起一场彻底扫平内外隐患、奠定盛世基业的庞大资源。

然而,激动之馀,理智很快回笼。

姬琰微微蹙眉,仍有疑虑:“怀远所言虽令人神往,但……就目前而言,我大虞水师实力不济,跨海远征,谈何容易?”

“且无故兴兵,恐遭物议,有损天朝仁义之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满朝文武,尤其是那些恪守礼法的清流,怕是绝不会同意。”

“陛下勿忧。”陆临川显然早已思虑周全,“臣此议,并非要立即征伐。”

“跨海作战,非有强大的水师、充足的准备不可行,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需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至于朝臣是否反对,只要朝廷上下,最终能从中切切实实分润到好处,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流入国库,反对之声自然会消弭大半。”

“眼下真正的阻碍,在于海域潦阔,远渡重洋风险巨大,而我朝水师积弱已久,船械、人才、海图皆不足。”

“这需要时间,需要投入,慢慢经营。”

姬琰闻言,颇觉遗撼。

陆临川继续道:“眼下,我们已有初步的资本。”

“漕运案抄没的巨额赃款,加之国债顺利发行筹集的粮饷,已足够我们整顿内政,安抚流民,编练新军,同时也可拨出部分,用于打造战船,培养水师,为将来做准备。”

姬琰若有所思,有些恍然:“所以,怀远你今日在朝堂上,对日本使者那般强硬斥责,寸步不让,甚至不惜将其关白定性为乱臣贼子……难道也是存了为日后干预,乃至征伐,预先埋下伏笔的心思?”

陆临川当时虽然没有这个想法,但话已至此,也就顺势颔首:“陛下明鉴,我天朝斥责其僭越,否定九条辉宗求封的合法性,便是为了日后干预其内政,甚至兴师问罪,留下法理上的依据。”

“九条辉宗乃日本一代雄主,已近乎统一其国,且观其此次所求,野心勃勃,对我天朝疆土亦有觊觎之心。”

“我们绝不能坐视其安稳发展,为其造势,最好趁其根基未稳,便将其定为奸佞,如此,将来我朝若有所行动,便是吊民伐罪,名正言顺。”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臣翻阅史籍,纵观东瀛习性,其国一旦完成内部集成,国力稍振,往往便会萌生向外扩张之野心,屡次试图西进。”

“此等心腹之患,绝不能任其坐大。”

日本国的习性,陆临川作为后世人,自然知晓。

只要华夏大陆一有出现衰弱的征兆,他们就会想要扩张,甚至不惜赌上国运。

另一时空的明朝万历战争、清朝甲午海战都是这样。

对此岛国,要么使其永远分裂内耗,无力他顾。

要么便寻机将其彻底纳入华夏版图,永绝后患。

否则,遗留给后世子孙的,必是滔天巨祸。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剑道:无敌锋芒 绝色生骄 撩精驾到,天尊皇叔求着宠 我家浴缸通古今,养活雄兵百万 与鬼同行,我在诡界如鱼得水 我在异世修儒道 神印:成为骑士后,我是魔族团宠 仙逆原版小说 苟在末法福地当树祖 北宋:我成了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