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怎么输(1 / 1)

陆临川回想了片刻。

他在京师的朋友本就不多,能指使自家丫鬟来府上专程寻他、却又因身份不便明言的,就只能是女性了。

梁二小姐身份尊贵,若有正事,自有梁府正式递话,绝不会如此。

那就只能是清荷与红绡那边的人了。

她们找自己有什么事?是钱康那事又有反复?还是遇到了别的麻烦?

“那小丫鬟可曾留下什么东西?”陆临川问刚进门的邱福。

邱福恭敬回答:“回老爷,没有。”

“她只说事急,定要面见老爷禀报,见实在不行,才悻悻离去,并未留书留物。”

陆临川沉吟道:“知道了,这事你不用管了,我会处理的。”

邱福躬身:“是,老爷。”

陆临川回到自己居住的院落。

公债署要全力运转,家中与梁府的婚事筹备也己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他确实分身乏术。

眼下国债发行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任何闪失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他思忖片刻,还是决定先弄清楚清荷那边的情况。

“唐卯!”陆临川唤道。

守在门外的少年长随立刻闪身进来:“老爷。”

陆临川看着他,吩咐道:“明日一早,你去趟东城,寻一处小院。”他将清荷红绡的住址详细告诉了唐卯,“里面住着两位女子,是我好友。”

“你上门问问,今日是否派了丫鬟来府上寻我?”

“若有,是为何事?”

“问清楚了,速来回禀。”

唐卯从未听说过这处地方,更不知道里面住的是女子,但他心思单纯,只知这是老爷第一次单独交付的重要差事,立刻肃然应道:“是,老爷放心,小的明日一早就去,定将消息带到问明!”

翌日午后,唐卯风尘仆仆地赶回府中复命。

“老爷,小的去问过了。”唐卯回报道,“确是江姑娘那边派了人来。”

“是钱家,就是之前那个钱康他二叔家,钱夫人柳氏,今带了礼物登门,说是代侄儿赔罪来了。”

“送的东西看着挺贵重,有绸缎、首饰,还有些滋补品。”

“两位姑娘知道老爷这几日为国债和婚事忙碌,怕耽误您正事,但又觉得这事该让老爷知晓,才派了丫鬟来传话。”

陆临川点点头。

原来是钱万河想走夫人外交的路子,向清荷她们示好,以巩固关系。

他心中对此类刻意攀附后宅的手段颇不喜,觉得既扰了清荷她们的清净,也显得钱家行事不够磊落。

“知道了。”陆临川对侍立一旁的唐卯道,“你再跑一趟,传话回去。”

“就说礼物既是赔礼,收下无妨,让她们不必多想。”

唐卯领命而去。

一连数日,新挂牌的公债署衙门运转得十分顺畅。

上书房关于国债细则的讨论与批复也进行得有条不紊。

整个京师仿佛都笼罩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中。

陕西战事的军报一封比一封紧急,张承弼的催饷文书措辞己近绝望,前线局势甚至有彻底崩坏的趋势。

朝廷重臣们终于无奈承认,国库空虚己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立刻筹集一笔巨款投入战场。

当“必须筹到钱”成为共识,且国债发行己成定局、势在必行时,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竟奇迹般地减弱了许多。

许多当初激烈弹劾陆临川“祸国殃民”、“与民争利”的官员,此刻也保持了缄默。

大家仿佛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项国策的推行。

尤其是与严阁老的谈判开启后,严党为了换取对质贷署更大的控制权,在国债发行一事上采取了配合乃至推动的态度。

朝堂上的阻力进一步消弭。

内阁议事时,关于国债的议题也变得顺畅起来,与之前剑拔弩张的局面相比,堪称两级反转。

舆论上,经过《民声通闻》的引导和最近疯狂的造势,形势一片大好。

五月二十日,新一期的《民声通闻》准时面世。

头版头条,赫然便是公债署正式挂牌成立的消息,以及最重要的公告:国债将于六月初一,在京师新设立的“公债交易行”正式开售。

公告详细列出了认购方式、地点、面额、利息以及兑付细则。

这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在京师的街谈巷议中掀起滔天巨浪。

京师上上下下都沸腾了。

这样的舆论热潮,今年在京师己经是第三次上演了。

第一次是二月份的科举舞弊案和陆临川那篇石破天惊的《六国论》。

第二次则是围绕国债的激烈争论和对陆临川铺天盖地的攻讦。

而这一次,风向彻底转变。

经过《民声通闻》连篇累牍、深入浅出的解释,以及街头巷尾说书先生、报童们不遗余力的宣讲,京中百姓几乎人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种叫“国债”的东西。

朝廷借钱,有借有还,到期还有利息。

晋商们的认购谈判进展得也十分顺利。

在钱万河的牵头和细盐经销权这块巨大蛋糕的诱惑下,最终有十二家实力雄厚的晋商参与进来,先共同认购了一百万两的国债。

不过,出于带动市场氛围和规避风险的考虑,他们商议后决定将认购份额分作三到六期投入。

在公债交易行开张后分批购买,营造出一种持续火热的假象,以带动不明真相的百姓跟风购买。

这些开钱庄票号起家的巨贾,在操纵市场心理方面,确实有着精明的头脑。

但陆临川始终坚守着一个底线:绝不去打贫苦老百姓那点救命钱的主意。

这也是他将单张国债面额定为十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数额,约相当于后世一万元人民币购买力,足以让家境贫寒者望而却步,也能有效防止赌狗在听到舆论造势后押上全部身家。

这样,无论外界如何疯狂鼓吹“稳赚不赔”,也难以影响到真正的底层百姓。

经过初步估算,六月初一首日开售,仅凭晋商们承诺的首批认购额,加上勋贵、宗室购买的部分,或许能筹银三十万两。

若一切顺利,形成正向循环,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通过十八期到三十六期的持续发售,才能将这六百万两国债全部抛售完毕。

这是一个相对稳妥的节奏。

如果到时候,没有目标没有完成,就由晋商们继续补上

当陆临川将晋商认购百万两、首期预估三十万两的消息密奏入宫时,皇帝多日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甚至开始与户部、兵部盘算起这笔救命钱该如何分配。

多少解送陕西,多少留作新军粮饷。

内阁议事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若不考虑未来还钱的压力,这似乎真成了一种合理利用国家信用向民间筹集巨款的巧妙手段。

在舆论狂潮的席卷和一片大好的形势鼓舞下,几乎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六月初一的到来。

就在京师上下为国债之事热火朝天之时,奉命剿匪的燕国公,也带着精心挑选的五千京营精锐士卒出了京城,开始了为期一月的清剿行动。

为了确保此役成功,挽回颜面并立下军功,郑杰将自己麾下几位信得过的勋贵子弟和将领都带了出来,其中最受倚重的是泰宁伯范毅。

尽管对陆临川当日在御书房那番“慎重”的警告丝毫不以为意,出兵前,他们还是做了一些准备。

研究过顺天府提供的的匪情汇总,也派出过斥候进行初步侦察。

京师附近的山区,大小土匪约有二十余股,零散分布。

其中最大的一股,盘踞在密云县以北靠近长城边墙的雾灵山深处一处险要寨子里。

沿途乡民畏之如虎,传言这股土匪有近五百之众,凶悍异常,是京畿匪患的源头之一。

郑杰闻讯,立刻拍板:“擒贼先擒王!就先拿这雾灵山的开刀!把这最大的一股剿了,其余小鱼小虾,听到风声自然望风而逃,不战自溃!”

战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战术显得多余。

五千装备精良的京营健儿,去打五百藏头露尾的山匪,怎么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知否:一年一词条,开局霸王神力 美漫:我的宇宙从内天地开始 隋唐:凶戾太子,开局斩杀李渊! 替兄上朝,满朝文武陪我一起吃瓜 不是吧君子也防 异界秘境 儿童睡前小故事 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 大明:我,朱元璋,看到了未来 帝国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