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陆大人真是仁义(1 / 1)

陆临川最终在京营中顺利挑选了五千人。

这些士兵都是家世清白、无作奸犯科前科的良家子。

他原本还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识文断字的兵卒,但终究是高估了京营士兵的识字率,普通士兵中竟无一人能读写。

兵员既定,陆临川当即下令将新挑选的士卒,连同之前招募的流民,共计一万余人,全部移驻至位于西郊的新军营,立即开始操练。

这座军营是利用一座废弃多年的卫所改建而成。

营地占地颇广,虽屋舍陈旧,但格局尚存,勉强能容纳万余人马。

高大的土墙圈出西方天地,营区内划分为生活区、校场、马厩、武库等区域。

生活区是几排长长的通铺营房,校场则是一片巨大的平整土地,中央立着一座简陋的点将台。

赵翰被招募后,弟弟赵谦也跟着一同住进了军营的生活区。

营中提供的待遇极好,每日饭食管饱。

粟米饭不再是稀罕物,偶尔还能见到荤腥。

长久以来的饥饿感被驱散,兄弟俩捧着饭碗,吃着久违的饱饭,眼泪无声地淌了下来。

他们在空荡荡的营房里待了两天,除了按时吃饭、休息,几乎什么也不用做,身体渐渐恢复了一些气力。

营里给新兵发了统一的夏季服装:一套靛蓝色的粗布短衫,一条同色的薄布裤,外加一条腰带和一顶同样布料的软帽,以及一双结实的布鞋。

穿上这身衣服,赵翰感觉自己终于不再是那个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流民,而是属于一个“地方”的人了。

两天里,陆陆续续有新兵报到,原本空旷的生活区渐渐被填满,营房里开始充满了生人的气息和低声的交谈。

第三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尖锐的哨声便划破营区。

所有新兵都被命令立刻前往校场集合。

赵翰对这次能活命甚至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无比珍惜。

尤其当他听说,这次招募的一万余人并非全部留下,最终只会严格筛选出五千六百人时,心中的紧迫感更加强烈了。

真正见识过城墙根下那种灰暗、绝望、朝不保夕的生活是何等残忍,所以宁愿死在训练场上,也绝不想再回到那种境地里去。

他几乎是第一个冲到校场的。

空旷的场地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人。

他深吸一口气,挺首腰板,规规矩矩地站在了最前排的位置。

不多时,一个身材高大壮实、穿着同样新兵服的年轻人站到了他身旁。

这人脸上带着一种与周遭流民截然不同的、对军旅生活的新奇和兴奋感。

他主动侧过身,朝赵翰咧嘴一笑,露出白牙:“嘿,兄弟,来得挺早啊?我叫秦修武,你呢?”

赵翰有些拘谨,连忙答道:“赵翰。”

秦修武似乎对他简短的回答毫不在意,又热情地问他是哪里人,怎么来的。

赵翰只是简单应了几句,显得有些腼腆。

长久的流浪生涯,像一层沉重的壳包裹着他,让他习惯了沉默寡言,对陌生人保持着本能的警惕和距离感。

秦修武见他话不多,便又转过头去,跟另一边一个同样魁梧敦实的汉子搭起话来。

那汉子名叫李水生,话也不多,秦修武问一句,他便“嗯”、“是”或点点头。

但赵翰注意到,李水生虽然也是新兵,但言谈举止间透着一种安稳,眼神也显得平和,显然不像自己这样的流民出身,更像是京城附近某个安稳村庄里来的老实人。

这让赵翰心头升起一丝困惑。

自己这样的流民,竟能与京城中看起来家境尚可的好人家子弟一起当兵?

这新军,似乎真的有些不同。

秦修武和李水生交谈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

赵翰默默听着,得知他们都看过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话本,而且都极为推崇。

更让他惊讶的是,秦修武兴致勃勃地说,写这本话本的陆怀远先生,正是他们这支新军的统帅——那位新科状元陆临川陆大人。

赵翰心头猛地一震。

他幼年也曾蒙学,甚至做过科举入仕、光宗耀祖的梦。

如今却他用力抿了抿嘴唇,不愿再想下去。

遐想间,校场上己是人头攒动,乌泱泱地站满了新兵。

很快,一些身着锦衣卫服饰的军士,充任传令兵,在新兵队列间来回穿梭,大声宣布接下来的安排:按队列站好,登记造册,然后发放第一个月的饷粮,每人一石粟米。

赵翰简首不敢相信。

哪有刚入营,连操练都未开始,就先发饷的道理?

围瞬间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许多和他一样的流民新兵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狂喜。

“是真的真的发粮了!”

“太好了!陆大人真是仁义!”

“万岁陛下万岁!”

“”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妖孽下山,师娘师姐太宠我 剑道:无敌锋芒 绝色生骄 撩精驾到,天尊皇叔求着宠 我家浴缸通古今,养活雄兵百万 与鬼同行,我在诡界如鱼得水 我在异世修儒道 神印:成为骑士后,我是魔族团宠 仙逆原版小说 苟在末法福地当树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