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山城,雾气尚未散尽,报童们清脆的叫卖声就划破了山城的宁静:"号外!号外!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两万馀人!
霎时间,整座山城沸腾了。街道上瞬间挤满了人群,人们争相购买报纸,欢呼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门前,自发聚集的民众高呼着"抗战必胜"的口号。
校长亲自发表了广播讲话,声音微微发颤:"我英勇的第九战区将士,在薛岳司令指挥下,于万家岭地区取得空前大捷!此战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军将士用命,定能驱逐日寇,还我河山!
各党派领袖也纷纷发表贺电。
在宝塔山下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欢庆的海洋中。
汉城三镇,尽管面临日军威胁,市民们仍然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
上沪租界内,爱国人士秘密印发传单,将胜利的消息传递到沦陷区。
一位老教授冒着生命危险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孩子们,要记住这一天。中华民族的希望就在前方!
海外华侨的反应同样热烈。
南洋华侨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发来长篇贺电,并立即汇来二百万元慰劳金。
旧金山的华侨团体举行盛大庆祝会,会场上悬挂着巨幅标语:"庆祝万家岭大捷,中华民族万岁!
英首相在下议院发表讲话时提及万家岭战役:"在中国中部山区,中国军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围歼战。这证明日本陆军并非不可战胜。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联盟特别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以万家岭大捷为例,证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尊敬。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统帅部内的暴怒。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接到战报时,正在用早餐。时,手中的茶杯"啪"地摔碎在地上。
参谋长河边虎四郎少将小心翼翼地报告:"司令官阁下,冈村宁次司令官已经在门外等侯多时。
冈村宁次低着头走进来,还未开口,畑俊六就将战报摔在他脸上:"看看你的部下做的好事!一个整师团被全歼,这是自明治建军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
就在此时,电话铃响了。立即挺直身躯:"是的,首相阁下是,我们正在研究一定会给国民一个交代"
当天的日本统帅部会议气氛凝重。与会将领们个个面色铁青。
海军军令部长伏见宫博恭王甚至直言:"陆军这次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
更让畑俊六头疼的是如何处理善后。不仅要向天皇禀报,还要应对政界和媒体的质疑。
最终,统帅部决定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在战报中只说"106师团在万家岭地区与敌激战,遭受重大损失"。
然而,纸包不住火。当详细战报传到东京大本营时,引起的震动更大。
东京皇宫内,裕仁天皇正在听取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的奏报。
当听到106师团被全歼、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下落不明时,天皇罕见地打断了奏报。
这是裕仁天皇少有的震怒。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战战兢兢。
天皇的震怒迅速传遍统帅部。畑俊六和冈村宁次都受到了严厉训斥。
更让他们难堪的是,海军方面借此大做文章,质疑陆军的作战能力。
在华夏,庆祝活动持续了整整三天。但薛岳等前线将领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在接到上峰的嘉奖令后,薛岳对部下说:"胜不骄,败不馁。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战争还远未结束。
新一军军长林风更是谨慎。
果然,日本统帅部在震怒之后,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报复。
畑俊六下令从其他战线抽调兵力,发誓要"雪洗万家岭之耻"。
国际上,万家岭大捷的影响持续发酵。
米国决定加大对华援助,罗斯福总统特别批准向中国提供一笔新的贷款。英也放松了对华军售的限制。
最令人振奋的是,全国青年的参军热情空前高涨。
许多知识青年慕名要求添加新一军,其中不乏大学生和留学生。
一位投笔从戎的清华学生在申请书中写道:"愿效新一军将士,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万家岭大捷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抗战的前路。
它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也许会暂时落后,但永远不会屈服;中国军人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但终将赢得胜利。
而在东京,裕仁天皇的愤怒并未平息。
这场胜利与震怒的对比,折射出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军队正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日本侵略者已经开始为他们的暴行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