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在新一军的整训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数月前刚从徐州突围出来时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氛相比,这里已然脱胎换骨。
得益于军政部长陈辞修的亲自主抓,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员补充而至。
曾经在突围中损失殆尽的重武器,如今陆陆续续的补充。
德制sfh 18式150毫米榴弹炮,虽然炮弹来源已日趋紧张,但库存尚足。
为弥补德械的不足,崭新的苏制式122毫米榴弹炮也添加了炮兵团,赋予了新一军更远的射程和更强的火力复盖能力。
步兵们手中的武器焕然一新,德式毛瑟kar98k步枪依旧是主流。p28冲锋枪更多地配发到班长和精锐老兵手中。
最重要的是,那射速极高的g34通用机枪,成了每个步兵连的火力支柱,。
军官和士官们配发了望远镜、指北针、崭新的作战地图和皮靴。
士兵们换上了厚实的冬季军装,虽然依旧朴素,但足以御寒。
骡马化、部分摩托化的运输队,确保了部队的机动和补给能力。
整个新一军,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精锐部队应有精气神。
装备的更新只是基础,真正的战斗力源于严格的训练和凝聚的军魂。
这段时间,那些从徐州血战中幸存下来的军官团,将突围路上经历的痛苦以及对日寇的彻骨仇恨,全部倾注到了对新兵的训练中。
训练场上的口号不再是简单的“一二一”
“想想死在台儿庄的弟兄!”
“想想徐州突围路上倒下的袍泽!”
“鬼子就在前面!你们手里的枪,不是烧火棍!”
在这种高强度的氛围的熏陶下,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求战情绪。
老兵们摩拳擦掌,渴望用新的装备和更强的实力,一雪前耻,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新兵们则被这种氛围感染,急于在真正的战场上证明自己,不负新一军这块用鲜血铸就的招牌。
“军座,什么时候上战场?”
“弟兄们都快憋不住了!就等着您一声令下,砍下鬼子的头给台儿庄的弟兄们祭旗!”
类似的请战声,不时传到林风的耳中。
林风看着操场上的官兵,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弹药,心中既感到欣慰,也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新一军的魂回来了,但他同样沉得住气。
他在等,等一个最适合新一军重新亮相、并能给予日军致命一击的时机。
这支重铸的利剑,必须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一个清晨,
林风象往常一样,在天蒙蒙亮时便已起身。
他习惯性地走到军部外的高地上,俯瞰着营地。
远处传来依稀的操练口号声,炊烟袅袅升起,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他深吸一口空气,感受着这支军队蓬勃的生机。
就在这时,一阵异常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名通信参谋下马,手里紧紧攥着一份电文。
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一路高喊着“军座!急电!薛长官急电!”冲进了军部。
林风心中一凛,他猛地转身,大步流星走回军部,从参谋手中几乎是夺过了那封电文。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电文抬头和落款——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薛伯陵。
电文的内容,清淅地印入他的眼帘:
“赣北战局,已至关键时刻。
丸山支队突破我军层层阻击,威胁金官桥侧后,全局震动。
着你部立即停止一切休整补充,完成战备动员,随时待命出击!
新一军重建之目的,便在今日!望尔等发扬徐州血战之精神,砥定乾坤,力挽狂澜!具体作战任务,另行电达。薛伯陵。”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紧接着,林风猛地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瞬间爆发出光芒。
他环视着身边紧张望着他的副官和参谋们。
“好!好!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薛长官终于要用我们了!”
他“唰”地一下站起身,对着待命的副官和通信兵吼道:
“传令兵!吹紧急集合号!全军集合!”
“参谋长!立即召集所有师、旅、团长,军部作战会议!”
“通信营!回复薛长官:新一军全体官兵,枕戈待旦,时刻准备!誓死完成任务,不负长官重托,不负全国厚望!林风。”
刹那间,整个新一军基地瞬间沸腾起来!
“滴滴答——滴滴答——”
急促的紧急集合号音,回荡在营区。
无论是正在出操的连队,还是在用早餐的士兵,所有人都在听到号音的第一时间,如同条件反射般,丢下手中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各自的集结地点。
短短时间内,各部队便在指定局域完成了集结。
在林风主持的紧急作战会议上,气氛热烈,当林风宣读完薛伯陵的电令后,所有军官的眼睛都亮了,请战欲望得到了最强。
“军座!下命令吧!咱们师保证打头阵!” 第79师师长李维明拍着胸脯吼道。
“凭什么老是你们79师?这次该我们80当先锋了!” 第80师师长赵振华毫不相让。
“我们炮兵团的炮弹早就饥渴难耐了!” 炮兵团团长摩拳擦掌。
林风抬手压下了众人的争论,目光扫过每一位部下的面孔。
“都给我听清楚了!” 他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薛长官和全国同胞看着我们,徐州牺牲的弟兄们在天上看着我们!
这一次,不是我们去请战,是战局需要我们,是国家需要我们!”
他顿了顿:“丸山支队,不过是开胃小菜。
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打垮乃至歼灭赣北的日军,一雪前耻,扬我国威!
全军,即刻起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检查所有武器装备,配足弹药,待薛长官具体作战命令一到,立刻开赴前线!”
“是!!” 震天的吼声几乎要掀翻指挥部。
会议结束后,林风独自走出军部,再次望向已经沸腾的营地。
他看着士兵们紧张有序地检查枪械、将弹药箱搬上卡车、给骡马套上鞍具……他的心中豪情万丈,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但他更相信,这支浴血重生的钢铁雄师,已经做好了准备,必将用敌人的鲜血,来祭奠逝去的英灵,
岷山地区
日军丸山支队的进攻狂潮,虽暂时被第74军所阻,
但是第74军军长俞济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的部队,这支被誉为“抗日铁军”的王牌,自投入战场以来,从未经历过如此憋屈和艰难的战斗。
丸山支队爆发出的战斗力令人心惊。
他们不再计较伤亡,战术刁钻而狠辣,往往以小队规模的“自杀式”突击,撕开74军防线,再后续部队蜂拥而入,扩大战果。
王耀武的第51师在黄山、聂家山一线与日军主力反复拉锯,几个关键高地一日之内易手数次,山坡上铺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
冯圣法的第58师在侧翼同样苦不堪言,日军小股部队无孔不入的渗透和袭扰,让其防不胜防,官兵疲惫不堪。
“军座!鬼子又冲上来了!三营快打光了!”
“左翼结合部发现日军渗透,请求支持!”
“弹药消耗太快,补给跟不上!”
坏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74军军部。
俞济时脸色铁青,他手中可用的预备队已经全部投入,但战线依旧摇摇欲坠。
丸山支队的目的非常明确:不惜一切代价,向东突破,与金官桥的第106师团汇合。
这种单一的进攻方向,赋予了其攻击无与伦比的穿透力。
终于,在经历数昼夜不眠不休的惨烈消耗后,74军防线最薄弱的一环。
位于黄桥铺东南的一处结合部,被丸山支队集中精锐力量,以一次极其猛烈的冲锋,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尽管俞济时立即调兵堵漏,王耀武甚至亲自率警卫部队发起反冲击,但日军尖兵部队沿着这道缺口汹涌而出。
虽然兵力不多,但其像征意义和战术威胁是致命的,他们打通了前往金官桥方向的信道!
消息传开,坚守金官桥正面的中国军队军心震动,而久困兽斗的第106师团则士气一振。
赣北战局,瞬间到了千钧一发的危险边缘。
第九战区长官部内,薛伯陵接到俞济时“防线被突破,卑职无能,恳请处分”的电报时,并没有再次发怒。
他只是久久地凝视着地图上那个被标注出来的突破口,眼神冰冷。
他知道,74军已经尽力了,他们消耗了丸山支队大量的有生力量和锐气,但也确实到了强弩之末。
现在,该轮到另一张王牌上场了。
他拿起笔,在那份早已拟好的命令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命令很简单,只有一句话:“着新一军,按预定计划,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