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暂时阻隔了日军的追击,但也彻底打乱了新一军残部与第五战区主力的联系。
摆在林风面前的,是一片被战争和天灾双重揉躏过的景象,以及身后日军随时可能绕过泛区后继续追击的威胁。
他深知,留在豫皖交界局域,随时可能被日军围剿。
这对于一支建制尚存、尤其是指挥系统和骨干犹存的主力德械师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清点,全军剩馀已不足四千人,且大量带伤,重装备损失殆尽。
林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与可能正在混乱中向西转移的战区主力汇合。
而是利用洪水造成的战略间歇,独自向南,穿越日军控制相对薄弱的局域,向相对稳定的赣北地区转移。
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孤军远征。
撤退之路,比之前的血战更加漫长和艰辛。
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昼伏夜出,依靠指北针和简陋的地图,在乡间小道、山区丘陵间艰难穿行。
他们不得不依靠沿途遇到的稀少村庄,用身上仅存的大洋或实在的物件向惊恐的百姓换取少量粮食,有时甚至只能挖掘野菜、采摘野果充饥。
伤员的状况持续恶化,缺医少药,不断有人因感染或衰竭而倒在路上。
时常需要小心翼翼地绕过日军据点或可能存在的巡逻队。每一次穿越铁路或公路,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紧张得让人窒息。
队伍的士气也是出奇的低迷,身体的疲惫、失去战友的悲痛,以及那场洪水带来的沉重心理阴影,都象巨石一样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队伍沉默地行进,只有脚步声和伤员的偶尔呻吟声。
林风此时不再是那个在指挥部里运筹惟幄的军长,他走在队伍中,时而鼓励士兵,时而亲自搀扶伤员,将自己的口粮分给病号。
他用自己的行动,维系着这支队伍最后的一丝凝聚力和希望。
历经近一个月的艰苦跋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这支衣衫褴缕的队伍,终于抵达了赣北山区。
这里的战火暂时平息,由第九战区部队控制。
当赣北前沿阵地的哨兵发现这支突然出现的疲惫到极点的部队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核实身份的过程充满了警剔和惊讶。
消息迅速上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得知威震天下的新一军残部竟独自穿越数百里敌占区抵达赣北,大为震动,立刻下令予以接纳和安置。
在指定的休整局域,新一军残存的官兵们终于得到了久违的食物、药品和安全的睡眠。
他们瘫倒在营房里,许多人一睡就是一天一夜。
望着眼前这些虽然疲惫但眼神中依然保留着锐气的骨干,林风知道,新一军的魂还在。他立刻开始着手两件事:
1 稳定军心,救治伤员: 尽全力安置伤员,抚慰将士,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安葬一路携带的阵亡将士骨灰或遗物,让灵魂得到安宁。
2 向上汇报,请求补充: 他亲自起草长长的电文,向汉城统帅部详细汇报了徐州会战后期战况、断后经过、洪水遭遇以及一路撤至赣北的情况。
电文中,他极力为麾下将士请功,也坦诚了部队遭受的惨重损失,恳请统帅部尽快补充兵员、装备,重建新一军。
赣北的山水暂时抚慰了这支伤痕累累的部队,但战争的阴影依旧笼罩。
林风站在新的营房前,看着远处苍茫的群山,心中百感交集。新一军活下来了,但代价是如此的惨重。
未来的路该如何走?重建之路又会有多艰难?他知道,战斗还远未结束,他和他的新一军,还必须为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家,继续战斗下去。
这支从洪水和重围中冲杀出来的孤军,将在赣北这片新的土地上,舔舐伤口,等待重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