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内,虽仍能听到远方的炮声,但气氛已截然不同。
街道上的人们脸上有了笑容,孩童们甚至追逐着叫卖“号外”的报童。
这场胜利,是抗战以来首次大规模歼灭日军一个精锐师团的辉煌战绩,其意义非同凡响。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更是忙碌异常,却也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数日后,统帅部的嘉奖令和具体犒赏方案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徐州。
隆重的授勋仪式在战区司令部前的广场举行。虽然敌机仍可能来袭,但所有参会将领官兵无不军容整肃,神情激动。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德林上将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声音洪亮地宣读着来自统帅部的嘉奖电文。
电文中高度赞扬了第五战区全体官兵“英勇卓绝,浴血奋战,予寇重创,扬我国威”,并特别点名表彰了在此次围歼战中表现突出的数支部队。
当念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时,站在台下将领串行最前方的林风身形挺得更直。
他的新一军作为战役关键时刻投入的战略预备队和攻坚主力,其发挥的作用得到了统帅部的高度认可。
“军长林风,指挥有方,作战英勇,特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副官托着红绒垫盘上前,那枚像征着军人最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李德林亲自为其佩戴在胸前。
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林风肃然敬礼,脸上并无太多得意,眼神沉静,他知道这荣誉属于全军每一位舍生忘死的弟兄。
随后,嘉奖令继续宣读: “新一军全体官兵,犒赏法币二十万元!优先补充兵员、装备、弹药!”
“第2集团军所部……”
“第59军所部……”
除了新一军,参与台儿庄战役及外围阻击、围攻的孙连仲部、张自忠部、庞炳勋部、关麟征部等各部队均获得了数额不等的奖金和物资补充承诺。
虽然这些犒赏与实际战争的巨大消耗相比仍是杯水车薪,但对于急需休整和补充的各部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国家层面的肯定,是对将士们用命搏杀的价值承认。
当晚,战区司令部设下盛大的庆功宴。菜肴虽不算极致精美,但肉管够,酒管足,与前线的饥餐渴饮已是天壤之别。
各级将领们暂时放下了紧绷的神经,互相敬酒,气氛热烈。
席间,谈论最多的自然是战役中的惊险瞬间和各部配合的默契。
林风作为焦点人物,被众人频频敬酒。
他酒到杯干,但眼神始终保持着清明。他与李长官,白长官等战区长官,以及其他集团军司令、军长们交谈时,话题很快便从胜利的喜悦转向了对后续战局的担忧。
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报复性进攻必然来临。
宴席间隙,林风独自走到院中,点燃了一支烟。
胸前的勋章触感提醒着他这份荣誉的重量。
他想起的是冲锋时倒在机枪火网下的连长,是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地堡的士兵,是那些永远留在台儿庄焦土上的年轻面孔。
“军座,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参谋长王铭走了过来。
林风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在想,这二十万,能换回多少好儿郎的命。”
王铭沉默了片刻,叹道:“至少,活着的弟兄们能拿到实实在在的赏钱,家里的爹娘妻儿能过上一段宽裕日子,受伤的弟兄也能得到更好的医治。这比什么都强。”
林风点点头。是的,这笔钱,是那些牺牲将士用生命为战友、为家人换来的抚恤和保障。
他掐灭烟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命令后勤部门,立刻拟定分配方案,务必尽快、公平地发到每一个弟兄手上,阵亡和重伤者的抚恤,双倍发放,不得有任何克扣!”
“是!”参谋长郑重应道。
矶谷师团被全歼、师团长矶谷廉介被击毙的消息,经过统帅部的刻意宣传和国内外媒体的疯狂报道,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型炸弹,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波澜。
“号外!号外!台儿庄空前大捷,倭寇矶谷师团全军复没!”
“民族英雄林风将军率德械雄师,奠定胜局!”
“矶谷廉介授首,倭酋遭我正义惩处!”
卖报童嘶哑的喊声响彻了汉口,山城等尚未沦陷的各大城市。
民众争相购买,倾刻间报纸售罄。
人们挤在一起,激动地阅读着每一个细节,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狂喜和自豪。
街头自发形成了庆祝的游行队伍,鞭炮声不绝于耳,仿佛提前过年。
学生们组织演讲,慷慨激昂地讲述前线将士的英勇。
商家纷纷打出“庆祝大捷,一律八折”的招牌。
捐款捐物的热潮再次达到顶峰,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的支持和对英雄的敬意。
这场胜利来得太及时了。
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中方军队虽浴血奋战,但大多处于节节防御、失地千里的被动局面。
台儿庄大捷,是第一次在战略层面取得对日军的彻底歼灭性胜利,它无比有力地证明了: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它极大地重塑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粉碎了国内弥漫的悲观论调和“亡国论”的阴霾。
“林风”和他的“新一军德械师”,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符号,像征着中方军队的现代化力量和决死抗战的顽强精神。
消息传回日本,朝野震动。矶谷师团是日军精锐的常备师团之一,其被成建制歼灭、师团长战死,是日方明治维新建军以来从未有过的惨重损失(当时日方并未完全承认,但败绩无法掩盖)。
日本大本营极度震惊,原先骄狂不可一世的情绪遭到沉重打击。
军方高层暴怒之馀,第一时间采取了严格的新闻管制。
官方媒体轻描淡写,仅承认“台儿庄附近战斗遭遇苦战”,
“矶谷部队蒙受较大损失”,竭力淡化失败的严重性。
但真相通过各种渠道在军队内部和民间悄悄流传,引发了普遍的惊愕和不安,开始有更多人意识到,这场战争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和漫长。
国际上的反响同样强烈。
西方主要通信社均以头版头条报道了台儿庄大捷的消息。
西方观察家们不得不重新评估东方的战争潜力和抵抗意志。
此前,很多外国军事观察家对中方能否有效抵抗日本持悲观态度。
台儿庄的胜利展示了中国军队在获得一定装备和出色指挥下,能够取得的巨大战果。
英美等国的报纸评论中,开始出现更多对中国有利的词汇,如“坚韧”、“令人钦佩”、“改变了战争态势”等。
大毛作为当时唯一大量援助中国的国家,大毛媒体大肆报道这一胜利,将其视为反法西斯斗争的重大成果,并以此证明其援华政策的正确性。
德态度最为微妙。德军事顾问团(虽已奉命撤离但影响仍在)帮助训练和装备的部队(如林风的新一军)在此战中发挥了内核作用,这让德国军方内部感到尴尬(因其与日本盟约关系)又暗自惊讶于自身军事体系在中国的成功应用。德方对此事的报道保持了低调。
最重要的是,这场胜利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它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是牵制日本扩张的巨大战场,更是一个有能力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的重要力量。
这为中国之后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各国驻华武官和外交官发回国内的报告里,对中国的评价普遍调高,开始更认真地对待国民政府的战略价值。
在汉口,各国使节纷纷向中国政府表示祝贺,态度明显比以前更加尊重。
国民政府高层在外交场合的腰杆,也因此挺直了不少。
在这铺天盖地的赞誉和震动之中,身处前线的林风和他的将士们却无暇沉醉。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日军的报复必将雷霆万钧,眼前的胜利只是漫长黑暗中的一道强烈闪光。
他们享受着短暂的英雄荣光,随即收拾行装,扛起枪械,再次义无反顾地走向下一个血肉横飞的战场,去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国际地位的提高,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捍卫这份尊严,需要更多的牺牲和胜利。
庆功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新的命令已经下达。
矶谷师团的复灭并不意味着徐州会战的结束,相反,日军正从南北两个方向调集重兵,意图合围徐州,一举歼灭第五战区主力。
统帅部命令:新一军即刻脱离当前休整地域,作为战区机动精锐兵团,火速驰援鲁南、淮北方向,阻击日军新增援部队,掩护战区主力调整部署。
林风没有丝毫尤豫,立刻返回军部。
“传令各师,结束休整,收拢人员,检查装备弹药,明日拂晓开拔!” “是!”
军营中刚刚响起的欢快气氛瞬间被紧张的备战所取代。
士兵们默默地将刚发到手的赏钱仔细收好,有的写下家书连同钱款托付给同乡,然后熟练地检查枪支,打点行装。
德械师的军旗再次飘扬,车队轰鸣,这支刚刚获得无上荣光和新鲜血肉的钢铁之师,未及洗尽征尘,又义无反顾地踏向了新的、更加险恶的战场。
他们的胜利得到了奖赏,但他们的战争,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