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回到驻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了一个连去把那批装备偷偷的拉回来。
“小东北,通知参谋长和二团长李维明来旅部开会。”
林风对着身边的勤务兵说到(这也是个可怜的孩子,父母在东北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一个人逃了出来当兵,今年不过16岁,林风看他小就把他带在身边当个勤务员)
不一会儿,王铭和李维明急匆匆的赶来,
“旅座,有什么事情吗?”
“我昨晚去找日耳曼商人购买了一批军火,不一会儿就会送到我们驻地,这里面还包括12门重炮,等装备一到,我们部队全部换装,同时炮兵营扩编成炮兵团,新增一个重炮营,一个反坦克营。”
“太好了,在罗店就是吃了重炮的亏,这次终于能和小鬼子真刀真枪的干一场了。”李维明紧紧的捏住双拳,惊喜的叫了出来。
下午,装备陆陆续续的运到旅部,259旅全员进行了换装,现在每个战士配备德制毛瑟98k,腰间挂的是24德制手榴弹,头戴德制34钢盔,身穿德制战服,真的告别了“德盔师,”成为一支真正的“德械师”。
战士们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训练,在老兵的带领下眼神里充满着复仇的怒火,届时,经历一番血雨,必将成为一支虎狼之师。
另外一边,日军久攻罗店不下,40天推进了不到5公里,日军司令官松本石根老鬼子决定由西转南进攻蕴藻浜一线,国军在蕴藻浜抵御一段时间后损失惨重,无奈退守大场。
大场的位置十分的关键,大场镇位于淞沪市区西北郊,紧邻苏州河(吴淞江)与蕴藻浜交汇处,是连接淞沪城区与嘉定、宝山等北部防区的内核枢钮。
沪太公路贯穿大场,日军若控制此地,可快速切断中国守军北翼退路,并直插淞沪市区腹地。
鹰犬将军宋西连率领36师率先在大场与日军第三师团交战,不过由于连日交战,36师已经是损失惨重,无力在大场与日军长时间鏖战,交战没两天便脱离战斗,撤到后方休整。
随后由川军20军杨升部接替战斗,这支身穿破旧军装脚着破旧草鞋率先出川抗日的部队,在大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川军是出了名的装备不好,人均分不到一支步枪,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拿着菜刀,红樱枪,甚至还有扁担。
步枪还是19世纪末的老套筒,汉阳造,子弹打出去都不知道歪在哪里,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日军飞机坦克的攻势下,硬生生的坚守了3天阵地没丢,同时也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日军凭借坦克集群冲锋和空中轰炸,每日发动数十次进攻。中国守军依托简易工事顽强阻击,以集束手榴弹、炸药包近身炸毁日军战车,昼夜激战下伤亡惨重但仍坚守阵地。
随后,第二十一集团军奉命增援大场,试图稳固防线,但遭日军炮火复盖,增援部队在行进中已损失三成兵力。
这时,大场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地方部队,粤军,川军,中央军,桂军……
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人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校长的这番话在淞沪战场有了很好的体现。
来自五湖四海的地方部队,掘弃了以往的间隙,抱着同一个信念,抗击小鬼子。他们就一个想法,我们自己打可以,你小鬼子要来插一手我们绝不答应。
同时,小鬼子这边也越打越不对劲,不是说中央军与地方军不合吗?怎么回事?
他们还打算击败中央军后各个击破,逐渐吞并各省,确实如小鬼子想的,中央军与地方不合,但是他们不清楚一点,当有外地入侵的时候,中华民族就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这个是他们难以想象的。
10月17日,时间来到大场最悲壮的一刻,湘军将领秦庆武率团死守阵地,全团1400馀人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无一生还,成为战役中最悲壮的牺牲之一。
10月18日,国军集结第六十六军、第四十八军等3万兵力,分三路组成敢死队夜袭日军阵地。士兵以大刀、刺斧近身肉搏,一度夺回部分据点,但因日军火力绝对优势,敢死队伤亡超过80,反攻失败。
同时桂军的6个精锐师在三天内损失殆尽,这支让白上将引以为傲的部队,在淞沪战场损失殆尽,据说白上将当夜就在指挥部大哭了一场。
随着反攻失败,日军倾全力总攻,守军弹尽粮绝,大场主阵地失守。国军残部被迫向苏州河南岸撤退,战场转入淞沪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