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昌拿出一块卤肉,放到案板上切盘,两条鸭腿切盘,两个鸭翅一分为二,两个鸭头一分为二,这些切好放入一个盘子,端上桌子。
一盘香味四溢的卤味就这样摆上了桌,再加之刘宏昌做的辣子菜,辣椒炒肉以及红烧肉,老妈吃不了油腻,刘宏昌又去炒了一个土豆丝。
八个人享用六个热气腾腾的菜,虽然种类不多,但口味好,分量足。
八个人吃起来绰绰有馀,席间刘宏昌拿出一瓶抽奖得来的杏花村,以及一箱子的青岛啤酒。
啤酒的清爽老少皆宜,王翠兰和刘运昌媳妇宁秀梅一人喝了一瓶,心心年纪太小,刘宏昌给她拿了一瓶可乐。
心心一下子就被可乐奇特的味道吸引了,小嘴咕噔咕噔,没过多久喝下去一大瓶。
王刚吃了一块红烧肉,只感觉肥而不腻还带着苹果香气的五花肉实在是妙不可言。
方方正正的刀功让红烧肉放在嘴巴里有一种工整的美感,肉香会随着咀嚼不断释放出来,王刚能够清淅感受到五花三层的五花肉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味道。
王刚也吃过红烧肉,但他还是第一次品尝到带着淡淡的苹果香味的红烧肉。
苹果醋的香味极大得丰富了红烧肉的口感,粘稠的酱汁裹满肉块,咸盐和白糖的融合让红烧肉的颜色润泽,滑腻的口感给了口腔和味蕾最大的满足。
“宏昌哥,你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
王刚的赞美是对红烧肉最朴素的评价,其他人各尝一口红烧肉,大口的吞咽和咀嚼是对这道菜最无声的赞美。
味道当然好了,这可是结合了自从刘宏昌系统升级之后,升级厨艺改良的私房菜,味道比起传统做法要好上数倍。
心心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口中,然后赞叹道“我最喜欢吃二叔做的菜了!”也许是想到什么事情,心心这个小丫头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众人疑惑。
等到众人问去,心心呜咽地说“一想到心心不能每天都吃到二叔做的菜,心心就好难过。呜呜呜……”
就连王翠兰都问“宏昌,怎么你辞职之后,做的饭都比之前好吃了,你这厨艺现在更是一天一个样!”
当众人都在称赞,只有刘三和陈国强在猛猛炫饭,一声不吭。
众人吃过晚饭,各自散去。
次日清晨,众人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刘宏昌拿出两个袋子,他亲自装满了卤菜,骑上自行车到县政府的家属院去。
李建斌在县政府工作了五年,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
此时的他已经结婚,妻子是一所中学的老师,二人勤勤恳恳工作,日子也还过得去。
礼拜天对他来说是难得的休息,他清早就起来跑步,接着去吃早点。
“建斌呀,过来吃早点啊!”
“宏昌哥,你怎么来啦,稀客啊!”
刘宏昌坐了下来,点了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
“宏昌哥,你和文惠最近怎么样。”
“我和文惠离婚了,我们两个在对他几个弟弟妹妹的观念上不合,然后彻底分手了。”
李建斌陷入了沉思,他还是对何文惠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虽然二人已经分开,但他和刘宏昌也是忘年之交。
刘宏昌问道:“文达,最近工作怎么样呀,忙不忙?”
李建斌叹了口气:“别提了,最近市里让我们县城招商引资,发展优质企业,可我们就是一个能源输出型的地方,哪里有什么优质的企业可以扶持啊。”
刘宏昌思索中,笑了笑,“别灰心,我觉得我们当地的餐饮企业倒是值得发展的,你看能行吗?”
李建斌说道:“我最近去东来饭店吃了一顿,他家的卤菜真是一绝,要是卤菜能单独独立出来发展壮大,说不定能走出县城,在更大的市场分一杯羹。”
刘宏昌笑道:“一个小小的卤菜能当作招商引资的项目嘛。”
李建斌娓娓道来:“这样的项目要是能在县里看上,肯定能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但具体能扶持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事在人为了。”
刘宏昌说:“要是你来主导这样的项目,你能行不?”
“我嘛,我可不行。市里新来一个招商局的老阎,他在招商引资方面是个好手,能力强,负责认真,一般好的项目都是要先经过他的手。”
刘宏昌也不墨迹,将自己的情况细细说给李建斌:“实话跟你讲,东来饭店的卤菜就是老哥我做的,我现在用这个配方做卤菜,但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就想找你帮帮忙,能不能帮我找个银行的人,给我带一笔款。”
“宏昌哥,你其实不用去找银行直接贷款,我帮你联系上老阎,咱们一起讨论一下,到时候你再将你的计划说给他听,让他帮你出出主意,要是符合条件,可以作为市里的重点扶持项目,你就不用担心钱了。”
刘宏昌没想到过来找李建斌能有意外收获,“谢了,建斌,这样吧,我这里有一些卤菜,你拿回家吃,都是自己做的,不值几个钱。”
李建斌看刘宏昌盛情难却,便接下了卤味,二人在过去创建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卤菜是刘宏昌对李建斌帮忙的感谢,这份礼物并不影响李建斌的政治立场。
“宏昌哥,你今天晚上等我消息吧,要是成了我就去你家找你。”
“那就麻烦你了,兄弟。”
说罢,刘宏昌骑上车子赶往煤机厂,煤机厂在县城的边缘,靠近水源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水源村的村民以进入煤机厂为荣,但只有徐林春成为了煤机厂的工人,其他人只能望洋兴叹。
刘宏昌停落车子,他便在门口等待煤机厂的工人下班。
自从徐力理给了他钱,他心里便一直惦记着给徐力理送卤菜。
可是她一直没来,刘宏昌便开始着急,今天他碰巧处理事情,在煤机厂等着下班的工人。
刘宏昌联系不上她,就在煤机厂的门口支好车子,蹲在门口一块石头上。
正午,陆陆续续有人下班,稀稀拉拉的人群里看不见徐力理的身影。
人渐渐多起来,他们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唯独不见徐力理。
刘宏昌渐渐等得有些不耐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