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淅淅沥沥,打在“灯塔”总部的玻璃窗上,汇成蜿蜒的水痕。李雯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被雨水打湿的草坪,新栽的几株向日葵正努力挺直腰杆,花瓣上的水珠折射着室内的灯光,像散落的碎钻。
“东南亚分部传来消息,他们截获了一批非法转运的基因编辑胚胎,”林栋拿着加密报告走进来,雨丝顺着他的袖口滴落,在地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胚胎里融合了眼镜蛇的神经毒素基因,买家是当地的武装组织,用途不明。”
李雯接过报告,指尖划过“神经毒素基因序列”几个字,眉头微微蹙起。这种融合技术与“暗河”的早期实验如出一辙,只是更隐蔽,更具针对性。“让技术组比对序列来源,”她转身走向控制台,“我怀疑是‘暗河’的漏网之鱼在利用地下网络继续交易。”
屏幕上很快调出全球基因序列监测网络的实时数据,红色的异常节点在东南亚区域闪烁,像跳动的危险信号。李雯放大其中一个节点,发现它与三年前被查封的瑞士实验室有微弱的基因片段重合。
“是伊莎贝拉的前助手,”林栋看着匹配结果,“资料显示他在实验室查封时逃到了缅甸,利用当地的战乱环境建立了地下实验室。”
雨停时,行动组已经制定好突袭计划。李雯站在装备库前,看着队员们检查战术装备,年轻队员的脸上带着紧张与兴奋,像当年初出茅庐的自己。她走到武器架旁,拿起一把改装过的麻醉枪——枪身刻着小小的螺旋符号,是南美雨林的向导塔卡送的,说能“指引正义的方向”。
“第一次面对这种带毒的胚胎,要不要再确认一下中和剂配方?”新来的技术员小陈抱着急救箱,声音有些发颤。他是生物学硕士,加入“灯塔”才三个月,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实战行动。
李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父亲的笔记:“翻到第47页,里面有应对生物毒素的基础配方,比现在的合成药剂更稳妥。记住,技术会迭代,但最根本的原理永远不会变。”
小陈捧着笔记,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摩挲,眼神渐渐从紧张变成坚定。
直升机降落在缅甸边境的丛林里时,夜色正浓。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腐叶与硝烟的混合气味,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当地向导是个皮肤黝黑的少年,指着前方被铁丝网包围的营地:“里面的人很奇怪,晚上总听到婴儿的哭声,还有……蛇的嘶嘶声。”
行动组借着月光潜入营地,铁丝网的边缘挂着生锈的警示牌,上面用缅文写着“生物禁区”。营地中央的木屋亮着灯,窗户里晃动着人影,隐约能看到里面摆放着一排排培养舱,绿色的液体里漂浮着初具人形的胚胎,背部隐约有鳞片状的凸起。
“就是这里,”李雯对着通讯器低语,“行动组左翼包抄,技术组准备破解电子锁,注意避开红外感应。”
破门而入的瞬间,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穿着白大褂的男人正站在培养舱前,手里拿着注射器,准备向胚胎注射某种蓝色液体。看到突袭队员,他猛地将注射器扔向最近的培养舱,玻璃破碎的瞬间,绿色液体喷涌而出,里面的胚胎突然睁开眼睛,瞳孔是竖瞳,发出冰冷的光。
“是基因编辑的‘毒婴’,”李雯大喊,“他们把蛇毒基因编辑到人类胚胎里,使其成为天然的毒素载体!”
胚胎发出尖锐的嘶鸣,小小的身体突然暴涨,皮肤裂开,露出下面细密的鳞片,朝着队员们扑来。小陈反应极快,按照笔记里的配方调配出中和剂,对着胚胎喷射——绿色的液体遇到中和剂,瞬间变成黑色,胚胎的动作也迟缓下来。
“快阻止他!”林栋的吼声传来。那个男人正冲向墙角的引爆器,想要销毁所有证据。李雯飞身扑过去,在他按下按钮前将其扑倒,搏斗中,男人的白大褂被撕开,露出手臂上的纹身——是“暗河”的齿轮标识,只是已经被划了几道伤痕。
“你们不懂!”男人嘶吼着,眼睛里布满血丝,“我只是想证明基因编辑能创造‘超级士兵’,能结束战争……”
“用创造怪物的方式结束战争?”李雯按住他的肩膀,声音冰冷,“你和那些把人变成实验体的疯子没有区别!”
营地的灯光突然熄灭,应急灯亮起幽绿的光,照亮培养舱里那些扭曲的胚胎。小陈蹲在一个破碎的培养舱前,看着里面渐渐失去活性的胚胎,眼圈泛红:“它们本可以是正常的生命……”
李雯走过去,轻轻合上他的笔记本:“这就是我们必须战斗的原因——不让任何生命成为别人野心的牺牲品。”
撤离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晨曦穿过丛林的缝隙,照在被查封的营地,绿色的液体在阳光下蒸发,留下灰白色的痕迹,像从未存在过。
直升机上,小陈翻开父亲的笔记,在空白处写下:“科学的种子,应该种在尊重生命的土壤里,否则只会长出毒藤。”李雯看着这句话,想起楼下草坪上的向日葵,无论风雨如何吹打,它们的花盘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
或许,真正的守护,就是让每一颗种子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长,不被扭曲,不被强迫。而他们,就是守护这份自由的人。
雨又开始下了,细细密密,像是在洗涤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李雯望着窗外掠过的丛林,心里一片平静。只要种子的方向是光明的,终会有破土而出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