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他就去了教研室。
张教授已经在里面了,背对着门正在翻看文件。听见脚步声,他肩膀微微绷紧,却没回头,只是不动声色地把文件往桌角挪了挪。通信卫星项目立项预审材料\"的字样,心里了然。
张教授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目光在纸袋边缘快速扫过,又迅速移开:\"你现在都能独立完成架构设计了?
张教授没有立即回应。他盯着那个纸袋,像是在掂量什么。空气凝滞了几秒,窗外传来扫地阿姨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
这话说得坦荡,却像根细针,轻轻扎进对方心里。张教授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伸手接过纸袋,指尖有些发颤,但很快稳住了。
说完,他转身离开,脚步不疾不徐,没有回头。
直到拐过走廊转角,他才放慢脚步,靠墙站了一会儿。晨风从尽头的窗户吹进来,掀起他衣角。身的小记事本,在\"张\"字后面画了个圈,写下两个字:启动。
中午在食堂,沈如月端着饭盆蹦到他身边。
下午三点,会议室准时开始。
陈默站在白板前,简要讲解了几个技术要点,然后郑重宣布:\"所有对外资料必须经过双人核验,任何人不得私自复制或外传原始设计图。
散会后,张教授特意留下来,递回那个纸袋。
这句话出口的瞬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张教授转身离开,步伐比平时急促了些。
当晚十一点,苏雪打来电话。
凌晨一点十七分,监听录音开始传输。
虽然看不到现场画面,但声音清晰可辨。
先是脚步声,接着是低语。
短暂的沉默后,另一个男声响起,语调沉稳:\"你确定是他亲手交给你的?
通话结束。
陈默坐在桌前,听完最后一段录音,慢慢把磁带倒回开头,重新播放一遍。四个字时,他按下暂停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然后他起身,走到档案柜前,拉开底层抽屉,取出另一份文件——真正的设计图原件,封存在真空袋中,编号001。
第二天傍晚,苏雪再次来电。
陈默正在调试一台信号发生器,闻言停下动作。
他挂了电话,拿起铁盒,打开盖子,把最新一段录音放进去。盒底已经有三盘磁带,每盘都贴着标签:诱饵一、诱饵二、内鬼之声。
他合上盖子,在新磁带上写下第四行字:鱼已入网。
窗外天色渐暗,楼道灯自动亮起,光线透过门缝照进来,在地面投下一道细长的光痕。他把铁盒推回抽屉,锁好,然后翻开笔记本,在\"王振国\"条目下划掉之前的预测,重新写上:行动窗口:72小时。
他知道,对方很快就会发现那些参数无法复现——因为它们根本不符合现实物理规律。量子通信协议\",是一套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只要投入资源验证,就会陷入无限循环的错误推导,耗尽人力与经费。
而这,正是他想要的。
两天后的深夜,境外某实验室。
王振国站在投影屏前,盯着满屏错乱的数据流,额头青筋暴起。
王振国喘着粗气,死死盯着那串代码。
突然,他在某个参数角落发现一行极小的注释,几乎看不见:
电话铃响了。
是大陆打来的。
听筒里传来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些许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