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虎的声音还在对讲机里响着,陈默的手指已经按在通讯键上。监控画面里,两个人影不紧不慢地贴着墙根走,路线稳当得很。他正要下令封锁通道,苏雪忽然指了指屏幕右下角——供电系统的状态栏正由绿转黄。
沈如月一个箭步冲到配电箱前,手指在开关间飞快拨动:\"主电源没事,但b路负载太高,再这样下去数据备份要断!
他转身调出电力拓扑图,一边对苏雪说:\"把昨天校验过的参数导出来存硬盘。沈如月,把非核心模块的电断了,先保住存储和监控。
沈如月抿着嘴关掉三号终端。警报灯闪了下红光,又恢复正常。监控画面上,那两人在铁门外十米处停住了脚步,像是在观察什么。
没人松口气。
房间里静下来。他知道,这种时候不能靠硬想,只能等。
十分钟过去,他睁开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串符号。不是公式,也不是代码,倒像是某种节奏标记。这是他每次\"看见\"什么东西时的习惯动作。
三人围在一台终端前,陈默口述,苏雪编码,沈如月负责对照硬件接口做测试。赵天虎这时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个工具包。
陈默没再说话,盯着屏幕上的进度条一点点往前走。他知道,真正的难关还在后头。
凌晨四点多,他正对着一组波形图发呆,眼前突然黑了一下。
不是停电,是脑子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似的。
接着,一幅画面清清楚楚出现在脑海里:漆黑的太空中,一颗银白色的小卫星慢慢旋转,尾部推进器依次点亮,每个细微的调整都带着精确到毫秒的数据反馈。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却完整展示了从快要失控到稳稳入轨的全过程。
他几乎是本能地抓起纸笔,手抖得厉害,但还是坚持把每个关键点都记了下来。
五分钟后,他放下笔,整个人像虚脱似的靠在椅背上。
新一轮调试开始。
沈如月负责接线路,把新稳压模块装进主电路;苏雪把新编的程序分段注入控制单元;陈默坐在主控位,手放在键盘上,随时准备叫停。
六点刚过,所有模块自检通过。
屏幕换成三维视图,虚拟卫星进入预设轨道。开头还算平稳,但转到第三圈时,姿态传感器突然报警——微小的扰动正在累积。
苏雪敲下回车。
下一秒,推进器按着从未有过的顺序启动,每次点火都又短又准。屏幕上,卫星轻轻抖了一下,随即重新对准轨道平面。
控制屏中央,慢慢浮现出一行绿字:【轨道模拟通过】。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钟。
然后,沈如月一把抱住旁边的赵天虎:\"成了!咱们真的成了!
赵天虎被搂得晃了一下,差点碰倒工具箱,但他没躲,反而笑了:\"行啊小丫头,你现在也能弄明白这些天书了。
陈默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苏雪,声音有点颤:\"雪姐,把模型拿来。
苏雪从保险柜取出那个巴掌大的卫星原型机,轻轻放在他手上。
他举起来对着灯光看了看,转向众人:\"这不是结束,是开始。但从今天起,咱们做的东西,不再是谁想卡脖子就能卡的了。
苏雪走到他身边,没说话,只是伸手碰了碰那个小模型。
她的指尖有点凉,但很稳。
陈默笑了笑,把模型放回试验台中央。屏幕上的绿色信号灯还在闪,像一颗不肯灭的星星。
他重新戴上眼镜,打开加密终端,开始输入最后的防护指令。
苏雪站在他身后,看着那一行行滚动的字符,忽然说:\"你说,它真能飞上去吗?
沈如月打着哈欠去倒水,赵天虎检查了一遍门窗,顺手把铁棍重新插回墙角。那根乌黑的撬杠立得笔直,像根不会倒的旗杆。
六点四十,晨光漫进窗台。
陈默合上笔记本,端起凉透的茶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