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的风波,远比何雨辰想象的要大。
第二天一早,他才刚走出宿舍楼,就感觉到了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有好奇,有探究,但更多的是毫不掩饰的崇拜和灸热。
“快看!就是他!”
“何雨辰!真人比舞台上还帅啊!”
几个女生小声尖叫着,脸颊绯红,想上来搭话,又有些不敢
何雨辰大方的朝他们招手笑笑,顿时又引来无数尖叫。
他刚走到艺术楼下,就被人拦住了。
“何同学!何同学请留步!”
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师,气喘吁吁地从楼里跑了出来,正好拦在他面前。
何雨辰认得他。
这是负责管理乐器室的刘老师,昨天借吉他的时候,就是他给办的手续。
“刘老师,我来还吉他。”何雨辰把琴盒递了过去。
刘老师却摆了摆手,根本没接。
他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何雨辰,那眼神,象是发现了什么绝世珍宝。
“何同学,先不急着还吉他。”
刘老师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一丝颤斗和激动。
“昨天那首歌,那首《我和我的祖国》,是你自己写的?”
来了。
何雨辰心中早有预料。
“恩,自己随便写的。”他回答得云淡风轻。
“随便写的?”
刘老师的音调瞬间拔高了八度,眼镜都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
他象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同学!你管那叫随便写的?!”
“那样的编曲!那样的作词!那样的立意!你知道那是什么水平吗?那是大师级!是殿堂级啊!”
刘老师激动得满脸通红,唾沫星子都快喷到何雨辰脸上了。
周围路过的学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何雨辰不动声色地后退了半步。
“老师,您过奖了。”
“我没有过奖!我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刘老师扶了扶眼镜,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但声音依旧带着激动。
“何同学,我……我有个不情之请。”
他搓着手,表情甚至带上了一丝恳求。
“你能不能……把那首歌的谱子给我一份?词曲都要!”
“我向你保证!绝不外传,更不会用作商业用途!我就是……我就是太喜欢了!我想好好研究一下,那样的编曲到底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一个在音乐领域浸淫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此刻象个虚心求教的小学生。
这画面,让周围的学生都看呆了。
何雨辰沉默了片刻。
“谱子没有。”
刘老师的脸上,瞬间写满了失望。
“不过,我可以把歌词和简谱写给您。”何雨辰补充道。
“真的?!”
刘老师的眼睛瞬间又亮了,象是黑夜里点燃的灯塔。
“太好了!太好了!同学,你跟我来,我办公室有纸笔!”
他不由分说,拉着何雨辰就往办公室走,那架势,生怕他跑了似的。
在办公室里,何雨辰花了几分钟,将歌词和用简谱标记的旋律写了下来。
刘老师如获至宝,捧着那张纸,看得如痴如醉。
“妙!实在是妙啊!”
“‘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这种比喻,朴实又深刻,简直是神来之笔!”
看着刘老师魔怔的样子,何雨辰无奈地摇了摇头,放下吉他,悄悄地退出了办公室。
总算是解决了。
……
晚会的风波,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算渐渐平息。
何雨辰的生活,也终于回归了正轨。
上课,吃饭,去图书馆。
三点一线,简单而纯粹。
军训期间,他已经用系统积分兑换了大部分大一的基础课程知识。
现在,他要开始真正的攻坚了。
机械工程。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涉及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等数十门内核课程。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这需要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逐步消化和吸收。
但对于何雨辰来说,不一样。
夜深人静的宿舍里,他盘腿坐在床上,意识沉入了脑海。
一个淡蓝色的,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虚拟面板,呈现在眼前。
【宿主:何雨辰】
【积分:3200点】
【知识库:机械工程(可兑换)】
他的目光,落在了知识库上。
【兑换《理论力学》全套知识,需积分:50点】
【兑换《材料力学》全套知识,需积分:50点】
……
【兑换《先进位造技术》全套知识,需积分:2000点】
【兑换《机器人控制工程》全套知识,需积分:3000点】
越是前沿和高深的知识,需要的积分就越多。
他剩下的三千多点积分,根本不够将整个机械工程的知识体系全部兑换完毕。
“看来,系统也不是万能的。”
何雨辰非但没有失望,反而松了口气。
完全依赖系统,只会成为系统的奴隶。
真正的强大,永远源于自身。
“兑换《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工程热力学》……”
他一口气,将所有本科阶段的基础内核课程,全部兑换了一遍。
积分瞬间清零。
轰!
下一秒,无穷无尽的知识洪流,如同决堤的洪水,疯狂地涌入他的大脑。
公式、理论、模型、图纸……
那些在别人看来枯燥无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和理解的东西,此刻却象是变成了他与生俱来的本能。
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淅无比地烙印在他的脑海深处。
并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
这个过程,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
何雨辰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深邃如海。
世界,仿佛变得不一样了。
他看着桌上的台灯,脑海中瞬间就浮现出了它的材质构成、力学结构、散热原理。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有了这些坚实到恐怖的基础,剩下的那些高阶课程,还需要兑换吗?
不需要了。
从这一天起,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个在迎新晚会上一曲封神的状元郎何雨辰,几乎完全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里。
他不去参加任何社团活动,也不参与任何联谊。
除了必要的上课,他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
他看书的速度,快得吓人。
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籍,在他手里,几乎是以一分钟十几页的速度在翻阅。
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装模作样。
毕竟,谁看书是这么看的?
可渐渐地,人们发现不对劲了。
他看的书,越来越深奥。
从大二的专业课,到大三、大四的内核课程,再到研究生的教材,甚至是一些国外最新的学术期刊。
他就象一块永远吸不饱水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知识。
仅仅半年时间。
当其他大一新生还在为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焦头烂额时,何雨辰已经自学完了机械工程专业本科五年的全部课程。
并且,他开始尝试解决一些研究生级别的课题。
他的变化,悄无声息,却又翻天复地。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大二学期末。
一堂机械专业课上,授课的是学院里以严格着称的张教授。
张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复杂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
“这道题,是上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附加题,难度很高。”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台下。
“给你们二十分钟,有谁能给出解题思路,这门课的平时分,直接给你们满分。”
话音落下,整个教室一片寂静。
台下的学生们看着那道如同天书般的方程,一个个眉头紧锁,连笔都不知道该从何下起。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现阶段的知识范畴。
张教授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出这道题,本就不是为了让学生解出来,而是为了挫挫这帮天之骄子的锐气。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讲解时。
教室的角落里,一个身影动了。
何雨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画起来。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停顿和尤豫。
一个个复杂的公式和推导过程,在他的笔下流淌而出。
张教授的目光,不经意间瞥了过去。
只看了一眼,他的脚步,就猛地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