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没想到这次人这么多,小抠的齐乐乐感觉有些肉疼。
她倒是不在乎那点银子,但这些可是要她耗费灵力做出来的,下的功夫多啊。
不过算了,原主这些亲人真心都挺不错的,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本事,至少爱护原主的心是好的。
齐乐乐穿越的世界奇葩亲人太多,难得遇上些温暖的家人,她愿意为了他们的真心给他们保护照顾。
她得想想以后编个什么理由才能说自己会武功,让她做个柔弱的女子,那她可干不了。
眼看要中午了,齐铁牛喊了齐二壮过来:“老二,你去你爷奶那请他们过来,乐儿回来了,让他们跟着乐呵乐呵。”
齐二壮答应一声去了,齐乐乐跟到厨房去看嫂子们做菜。
四个嫂子现在一个个都是大嗓门,一边做菜一边说笑,氛围格外的好。
四嫂李氏还搬了个小凳子放在厨房门口,她用力踮着脚摸齐乐乐的头:“乐儿坐这吃西瓜,咱们饭马上做好了。”
李氏个子虽矮但看着就结实,齐乐乐这副身体虽然纤弱但得有1米65高,林李氏高了半个头。
齐乐乐迁就地低头让她摸,还用力低头蹭李氏的脸:“嫂子,离开家三天,我都想你们了。”
李氏脸上笑开了花:“县里离咱家这么近,以后你想家就回来,要是陈家不让你回来,你就天天中午去肉铺子见我们,顺便拿点肉回去堵住你那婆婆的嘴。”
齐乐乐坐在小凳子上吃着西瓜,几个小侄子窜来跳去地在外面玩。
她笑着道:“嫂子们,确实是这样,那老陈家的人就是见钱眼开的,我以后才不惯着他们呢,我想回家来就回来。”
三嫂孙氏担忧道:“乐儿,你也别和他们太硬抗着,你这么个娇滴滴的姑娘,我怕他们欺负你,拿点银子和肉的就拿,咱们家也不差这个,你别被他们欺负了就行。”
齐乐乐穿过了这么多个世界,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团宠。
她乖乖地答应着:“嫂子们放心,我不会受他们欺负的,我也不会让咱们家人受欺负。”
几人说笑间,饭菜已经做好了,齐乐乐跟在几个嫂子后面,乖乖地端菜进了院子里。
院子里放了四张桌子,男两桌,女一桌,还有孩子们又组了一桌。
齐乐乐上前给原主的爷爷,大伯齐金牛,二伯齐银牛,三伯齐铜牛一一问好,又给几个伯娘行了礼。
就这么四桌,还是几位伯伯家每一代都只各派了两个代表的情况,要是都来了,这院子里根本坐不下。
还没等齐乐乐感叹完这一家子真是人丁兴旺,就被大伯娘拽了过去:
“过来乐儿,坐伯娘这,让伯娘亲香亲香。”
齐乐乐真要被整无语了,“大伯娘,我已经十八岁了,都嫁人了啊,不是小孩子了。”
她感觉要不是自己有把子力气,大伯娘能把她薅过去吧嗒一口。
不过原主这一身皮肤本来就白皙,齐乐乐这洗髓丹一吃,再加上不停地吸纳着灵力,皮肤更水润了。
大伯娘哈哈大笑,在她嫩滑的脸上摸了一把:“你多大还不是我侄女,都多少年了还这么脸皮薄呢,哎呦我这好闺女呦,咋长了这么一张好皮子呢。”
几位伯娘家倒也都有闺女,就是那几个堂姐都传承了老齐家的好体质,
整个齐家就只有原主这么一个娇滴滴的,一家人见到原主就要逗她,然后哈哈大笑,恶劣又淘气。
齐乐乐觉得,原主其实本质上可不是个弱女子,之所以最开始对陈知远母子言听计从不敢反驳,是被他们精神控制了。
你看看她不管陈家人怎么说,也没有回娘家要东要西的,这已经比很多被pua的姑娘强了,而且她最后为了给自己父兄申冤,孤身去县里调查真相,还让她给查出来了。
只可惜的是,这姑娘还是太天真了,这事她要是跟自家族人商量着办,也许就不会有她惨死异乡的悲剧了。
一家人吃饭的气氛热闹又融洽,齐乐乐觉得很有意思。
就是那一堆小子太闹腾了,让她往后腰的鞭子上摸了好几下。
齐老头和几个伯伯还有哥哥堂兄的一边吆喝这帮皮猴一边无奈:
“这几个小子我看得让他们去学堂读几天书,这一天天在家都要上房揭瓦了。”
齐铁牛瓮声瓮气地道:“我可是想让我家那两个大的上学堂了,但他们天天给夫子捣乱,没几天就让人家把他们赶出来了,哎。”
齐乐乐从她爹的语气里没听出遗憾惋惜来,倒是听出了几分骄傲的味道。
热热闹闹地吃完了午饭,齐家人帮着收拾完了,就都离开了,只剩下齐铁牛这一支。
齐乐乐想了想问道:“爹,您打算一直这么杀猪卖肉吗?有没有别的打算?”
齐铁牛看自己闺女这么一本正经地问话,心里咯噔了一下:“闺女,是不是陈家人说了什么欺负你了?”
陈知远对齐家身份的看不上,虽然他极力遮掩,但齐铁牛还是有所察觉。
但吴氏每次见到他闺女,都喜欢得不要不要的,还说会对闺女像亲生女儿一样疼惜,以后也不给她立规矩。
他再想自己闺女要是退了亲就毁了名声,就犹豫了。
听齐乐乐一说这话,他就害怕是陈家因为他们家是杀猪的,会瞧不起自己闺女。
“不会的爹,你闺女要是受气了,一定会告诉你的,我就是想,你们与其天天到处收猪杀,为什么不养猪呢?”
庆朝已经有了公猪阉割的技术,这里猪肉还是很受欢迎的。
但用粮食喂养的猪造价高,粮食产量低,相对的猪肉的价格就很贵。
很多老百姓舍不得吃猪肉,都是多长时间买一点,打打牙祭。
要是她把高产的粮食弄出来,再加上大型养猪场的技术,不但能让她家致富,还能带动这一片的经济。
不过在这之前,她只能先顾着自家过好,先把所有仇人处理了再发展经济。
特别是那个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