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
在秦时叫做丰邑,是沛县下辖的一个小乡邑,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后来刘邦仗剑扫平四海,将丰邑提升为县,与沛并肩。
丰沛两地的距离很近,不到百里。
刘毅率着部曲跟着刘备进军,不到两日时间就兵临丰县城下。
赤色大旗在城外迎风飘荡,城中响起各种欢呼声。
“是刘使君来了!”
“快快打开城门,迎接使君!”
四百年了,丰县人依旧记着他们这里是高祖故乡。
刘姓的汉室宗亲,天然就会得到丰县人的好感。
刘备的名声又一直很好,从没听过他有劫掠百姓的劣迹,大军一至,城中百姓便纷纷叫嚷着开门迎接,没有抵抗的想法。
丰县令张攸率手下吏员、丰县豪强走出城门。
“吾等恭迎使君,愿为使君效力。”
“呵呵,张公勿要多礼。我为刺史掌豫州,张公为我治丰县,乃一家也。”
刘备上前扶起张悠,见他年老,便称其为“公”,把面子给的很足。
张攸见刘备没有夺他官职的意思,心中大喜,一边口称不敢,一边高兴的迎接刘备入城,并将户簿等物送上。
刘毅一路跟随,学习刘备做事的手段。
兵不血刃就拿下丰县,势力范围翻了一倍,自是一件好事。
刘毅很高兴,但也有其他想法。
“我部曲中有一半是新兵,这段时间训练的有模有样,可是没上过战场见过血,遇到大战恐怕靠不住,我也没有打仗的经验,既然丰县这边没有战事,那就找点周边的贼寇练手。”
他等到晚间刘备与张攸等人相谈甚欢,大家都比较熟悉后,就开口询问。
“今天下纷乱,各地贼寇为祸乡里。我父既掌豫州,必保乡土安宁。请问张公,附近可有贼寇,我欲率兵前往诛之。”
贼寇?
张攸沉默思索。
自黄巾造反后,各地贼寇就没断过,大的拥兵数万,小的也有几十数百,或是攻城掳掠,或是占山为王,平日里干些拦路抢劫的勾当。
丰县附近就有大量的贼寇水匪,常常骚扰乡里,让他这个县令很无奈。
但张攸没有贸然回答,他先抬眼看了看刘备。
刘备知道儿子是想借此练手。
贼寇,既无兵甲、又无组织纪律,确实很适合新人练手。还有他率大军在丰县坐镇,就算刘毅有失,也能随时接应。
刘备含笑道:“吾子今学兵法,统兵两百,欲征战立功,张公只管说来便是。”
张攸心领神会。
原来是个新手,手下还只有两百兵。
丰县西边有一片大泽,附近贼寇多聚集在那里,数量极多,动辄就是上千人,不太适合刘毅。
除去这些大泽水贼,目标就不多了。
他想了想,说道:“回公子,今丰县东南有山贼王大目,占据东华山,自称东华将军,常下山掳掠乡邑,人数约四五百人,不过彼辈人数虽多,却无甚甲兵,公子若再加之一两百人手,将其剿灭不难。”
王大目?
刘毅眉一挑。
这是个什么奇怪名字,此人眼睛很大?
敢号称将军,倒是个有志向的。
不过相比王大目本身,他手下的四五百人更引起刘毅兴趣。
这年头的兵员哪里来?
除了按常规招募良民入伍,剩下的不外乎就是收编这些贼匪。
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后,就吸纳一大批黄巾入伍,号称青州军,由此实力大增。
刘毅此番剿贼,除了练手外,未尝没有借此增强实力的打算。
老刘不多给他兵卒,他就自己去抓兵卒。
“那我就去会会这位东华将军!”
……
东华山。
位于丰县东南,高约三百尺,前后共有三峰,其三山一脉,山体相连,逶迤相拥,是丰沛附近极为少见的山脉。
据说刘邦击破淮南王黥布后曾返回故乡,路经此山,乘兴游览,当场将其命名为华山,又为了同关中的西华山区别,丰县的华山就叫做东华山。
此时的东华山上,一座木寨倚危崖而立,其木栅粗陋,茅屋歪斜,几片黑布做成的旗帜挂在杆上,无力的垂搭下来。
寨门处,一条小路在怪石枯木间蜿蜒盘曲,直通山下。
“将军!大事不好了!”
一个小贼呼喊着冲入寨子中间的大屋。
王大目正斜靠在破烂的木榻上,嘴里啃着梨,两个女子正哭哭啼啼的给他捏着腿。
旁边,还有个清瘦的男子正伏在案上写着东西。
“你鬼叫个什么!汝母死了?”
王大目吓了一跳,将手里的剩梨狠狠砸向那小贼,张口连骂几句。
小贼被砸了满脸碎梨,却不敢叫痛,只急道:“将军,丰县方向有支军队前来,已快到山下了!”
“什么,那张攸手下才多少兵,竟敢来打我?”
“看上去不象张攸的人,他们打的是刘字旗。听说小沛那个刘使君去丰县了,一定是他派来的。”
听到对话,旁边一直埋头写着东西的男子抬起了脑袋。
山下。
刘毅已率军抵达东华山脚,抬头望去,只见这山只有几十迈克尔,没什么压迫感。
可毕竟是座山,其上树木层叠交错,掩住上山道路,不是个好走的模样。
“王大目在山中立寨,熟悉地利,我军虽然甲兵胜于山贼,但人数较少,如果强行攻山,就算得胜,伤亡怕是不小。最好的还是将他们引诱下来。”
关平骑在马上,皱眉望山。
他们只有两百人,平地对战,靠着甲兵和训练,肯定能把这帮山贼压着打,但要是去主动上山攻寨,那就十分麻烦了。
以关平的经验,并不建议刘毅上山强攻。
刘毅闻言,回头看了眼身后排列整齐的军阵,目光又落到左翼的十个骑兵身上。
加之他自己和关平、王德两个屯长的,以及刘备派给他的四个骑兵亲卫,整支军队共有十七骑。
上了山,这支骑兵就相当于废了。
“坦之所言有理,此战不可强攻,当智取是也。”
刘毅略一思索,道:“军争篇有言: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之难,就在于如何变迂为直,以抢军争之机。这王大目既然号称东华将军,想来是个有官瘾的,我且暂不表明敌意,只让人上山进行招降,先诱他下来当面交谈,等见面后再做计较。”
刘毅与关平研究了快一个月的兵法,已有些心得。
他当场便定下策略,派人上山告诉王大目招降之意,同时又让手下的骑兵先进附近一处林地休息,暂不冒头。
如果能将王大目顺利招降,虽然又少了一次练手的机会,但可以顺利将兵力扩充到七八百人,也算好事一件。
要是招降不成功,再打也不迟。
……
王大目听到山下军队可能是刘备派来的人马,立刻紧张起来,发动手下四百五十馀人,各持兵器,在山中道路埋伏,准备打一场恶战。
“哼,这东华山是本将军的地盘,管你是谁,只要上了山,定让你有来无回!”
王大目已做好大战准备,结果下面的军队却没有攻山,反而派来了使者。
“我家使君昨日已取丰县,闻足下素有勇名,特遣我家军候前来招降,欲让足下得一官身,从此光耀门楣。”
“招降我?”
王大目大为吃惊,心头不免动起来。
他曾听被抓住的商人说过,北边有一群白波贼靠着护卫天子,一个个的混上了将军名号,非常的威风,属于贼寇里的门面,王大目一直很羡慕。
“那你家使君愿意给我何官职?”
使者摇头道:“那得看实力才行,足下可带部曲下山当面交谈,小人只是前来传话,岂有做主的能力。”
王大目眼珠一转,冷笑起来:“好一个让我带人下山交谈,到时候汝等翻脸攻我又该如何,莫非以为本将军是个蠢人,看不出这是你们的诡计?真有诚意,那就让你家做官的上山来谈!”
使者转头,扫视了四周破漏的屋子一眼,嗤笑道:“我家使君手下有大军上万,若想攻灭足下,只需率大军前来攻打,足下可能抵挡?如今山下不过是我家军候的两百人,人数还不如足下多,这岂是攻打之意?”
“你若是惧怕,那此事就算了。不过足下占据东华山,威胁到丰县,既不愿受此招降,那下一次来的恐怕就不是我家军候,而是使君手下的上万大军了!”
听到这话,王大目脸色微变。
“你且待我想想。”
他先让那使者出去,然后转头看向旁边的那个清瘦男子问道:“姓虞的,你素来有些见识,你觉得这招降可能相信?”
这男子叫做虞南,说是东海郡襄贲人,出身寒门,因曹操征伐徐州时在襄贲大肆屠戮,全族被杀,他一人好不容易逃出升天,欲往陈国避难,哪知路经丰县时被王大目掳住,先抓进寨中当做奴仆,后来发现他能书会写,表现的又有些聪明,王大目便让其帮着管理寨中事务,一些事情也多向他询问。
虞南并未回答,反而问道:“那将军以为招降不成,是否能抵挡刘备大军?”
王大目摇头道:“怎么可能,那刘备人比我多,我不是他的对手。”
“既不是对手,那将军就只有听他们的话,走招降一途。”
“但我又怕他们是在诈我下山,然后打我。”
“将军难道还怕山下那两百人?将军手下可是有四百五十六位壮士,人数是他两倍以上,下山的时候把人手全带上,壮大声势,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动手。”
“恩,你说的也有道理,我手下儿郎比他们多好几百,就算当场打起了,我也不怕。”
王大目掐着指头算了算,顿时有了下山的信心。
四百五十六,打他两百人。
就算有变,二打一还能输?
怕个鸟啊!
见王大目有了下山的信心。
虞南舔了舔嘴唇,用带有诱惑的声音道:“不过将军既要受他们招降,要的官职可不能低,否则会降了身价,让人看不起。”
“我看将军不如向他们要一个征西将军的官职,再让他刘备分将军一支部曲,然后将军便可帮着他率兵攻打西边,岂不美哉?”
王大目双眼发亮。
“征西将军?”
“听上去可比我这东华将军威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