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沛。
一处宅邸书房,有灯火摇曳,映照人影。
刘毅俯身案前,挥笔疾书。
“小子虽未睹将军英姿,然常见父亲掩涕叹息,曰:吾念子龙,如思兄弟,恨不重逢,互诉衷肠……”
“今将军得信,还请念他日旧情,前来相会,小子亦可为将军执鞭马下,使吾父得以开心颜。”
刘毅放下毛笔,满意的打量着眼前字迹未干的帛书。
他不仅催促刘备给赵云写信,自己也是附信一封,里面着重描写刘备是如何思念,他这个小辈又是如何仰慕赵云的,务求写的情深义重,能够打动赵云内心,让赵云读信后就决定南下相助。
至于简雍提到的牵招、田豫二人,刘毅不是很熟悉,就没有去胡乱掺和,自有刘备自己写信邀约。
写完这封给赵云的信后,刘毅也思考着未来的打算。
在这乱世之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人才、地盘、还有足够的兵马粮草。
三国人才里面他最渴望的是诸葛亮,前来小沛的路上,刘毅就一直在想要不要去把诸葛亮请过来。
但只是想想,他就选择了放弃。
因为现在的时间线太早了,诸葛亮恐怕和刘毅一样还是个未成年的小子,不管是才识还是能力都无法和后来的卧龙相比,现在去找诸葛亮,说不定还会破坏他的成长轨迹,最后养出一个次品,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现在兵荒马乱的,想要派人去找诸葛亮也不容易,就算找到了,因所处形势和心境的不同,现在的诸葛亮不一定愿意跟随刘备。与其如此,还不如再多等几年,到时候再劝刘备去隆中邀请便是。
除了诸葛亮外,还有庞统、徐庶等人他也想过,可最后还是没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刘备现在的势力太弱了,距离这些人也隔着一段距离,不是那么好招募的,刘毅只能暂且搁置,后面再看情况决定。
“只要陈群、赵云等人能够前来,老刘手下的人才应该暂时够用了。地盘和兵马粮草嘛……”
刘毅想到后面这两样东西,眉头便紧紧皱起。
地盘没的说,他刘家父子现在只有小沛一城可供栖身。
粮草兵马似乎也不多。
不过具体的数据,刘毅因为没有参与营中的会议,就不是很清楚了。而如果不清楚军中的具体情况,他后续就不好做计划。
“不能象原来的刘毅一样在后宅待着,必须尽快添加决策层,这样才能有改变局势的能力。”
刘毅在心里做下决定。
从吕布手中逃脱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第二日一早,他洗漱完毕后先去给刘备请安,将昨晚写的信交给刘备,好一道派人送往河北,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毅儿欲随我参与今日议事?”
“经徐州一事,儿方知世事艰难,父亲欲兴复汉室十分不易,儿若再居于后宅不过是蹉跎光阴,故欲在营中效力,为父分忧,还请父亲允诺。”
一路相处下来,刘备已习惯了刘毅性格上的转变,对这个请求并不感到意外,反而还有一种老怀大慰的感觉。
儿子终于长大,愿意为父分忧,又有哪个做父亲的会不高兴呢?
刘备含笑道:“毅儿既有如此孝心,那便随我来吧。”
军队进驻小沛后事务繁多,必须要召集众人进行商议,他正好带着刘毅参与今天的政务和军事会议。
地点在小沛城外的军营大帐。
刘毅是第一次参与正式的会议,一跟着刘备出现,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毅儿也来了?”
张飞率先打起招呼。
刘毅将刚才对刘备说的话又说了一遍,并强调自己不想枯坐后宅浪费时间,想要在营中效力。
张飞笑着夸赞:“好小子,你果真同以往不一样了,有大兄昔日的风范。我还记得他那会儿也曾对吾等说不可蹉跎岁月,就和你现在说话的口气差不多。”
在张飞旁边,还坐了一个身材更加高大的武将。
他着一身大铠,头戴兜鍪,身挎长刀,光是坐在那里就显得威风凛凛。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脸上长髯,十分浓密且富有光泽,在这时代可称得上一个“美”字。
关羽。
关云长。
刘毅也向他行了一礼。
“小侄见过叔父。”
“恩,不错。”
关羽微微点头,并不多言。
刘毅知道这是关羽的性格问题。
他能对刘毅说上一句“不错”就已经算夸赞了,如果换成是一些瞧不上的人,关羽甚至都不会正眼看对方。
这和张飞大为不同,张飞对喜欢的人会谈笑风生,对厌恶的人则是大加辱骂,喜怒形于色,绝不会憋在心里。
与两个营中大将打完招呼,刘毅便走到刘备身后,侍立在旁,观察营中人物,并听他们进行议事。
“关张之外,统兵将领还有一个夏侯博,只是不知这人为什么不出名,未曾听过他的事迹,莫不是在前期就没了?”
据刘毅观察,营中值得注意的大将除了关张外,还有一个夏侯博。
他是河北人,在打黄巾的时候就投身于刘备麾下,跟着刘备一路奋斗至今,属于高层将领。
现在就是由夏侯博在说军中的情况。
“今日点查人数,我军可战之卒约六千五百馀人。”
六千五?
刘毅神色凝重。
如果他没记错,之前刘备领徐州的时候手下可是有两三万人的,没想到转眼就只剩下六千多了,吕布这一反给刘备造成的损失真的是太大了。
汇报完军中人数后,便是军粮器械等相关事宜。
军粮的状况要比刘毅预料的好很多。
一来是他们入住小沛后可以在当地征收一波粮食。
二来是此时的沛相陈圭与刘备亲善,会给予刘备一定的支持。
陈圭,正是陈登的父亲。
“陈登心里果然还是向着老刘的啊,只可惜他只想待在徐州发展,舍不得破家跟随,这一点就远不如麋竺了。”
刘毅已经了解到,刘备之所以会向吕布请求来小沛,正是陈登在信中给他的建议。
陈登,是当初和麋竺一道迎奉刘备入徐州的人,与刘备的私交非常好。
但是在刘备被吕布击破后,陈登选择了委身吕布,在其麾下任职。
刘毅并不认为陈登是真心忠于吕布,因为他记得陈登父子把吕布耍的团团转,最后吕布被曹操攻灭,陈登父子在其中居功至伟。
他现在不过是同吕布虚与委蛇,暗地里还是在支持刘备,劝刘备来陈圭任职的沛国也是好相互照应。
如果刘备能攒够实力杀回徐州,刘毅相信陈登会举兵呼应,但如果刘备没有能力,换成曹操率兵前去,陈登也会呼应曹操。
因为陈登本质上就是徐州本土派,除了吕布和袁术外,谁有能力统治徐州,他就会支持谁。
想到陈登,刘毅的目光不免转向了站在文臣侧的一个黑袍男子。
麋竺。
他和陈登的选择不同,吕布夺取下邳后,麋竺一路跟着刘备离开徐州,丝毫没有离弃的意思。
麋竺此时正向刘备说道:“使君,我今早刚收到消息,吾弟已带着奴客二千,与金银粮秣正在赶来的路上,约莫三日后能到。”
“备何德何能,竟能得子仲倾家相助,若能借此复起,皆麋氏之力也!”
刘备非常感动。
刘毅看在眼中,不由感叹这麋竺真是他老刘家的天使投资人啊,刘备都被赶出徐州了,麋竺还能倾尽家产前来相助,怪不得后面能得到刘备的信任和亲近。
不过刘毅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他记得刘备身边有个麋夫人,正是麋竺的妹妹,好象刘备在徐州的时候就娶了,后来于长坂坡投井身亡。怎么刘备现在都被赶出徐州了,还没见到麋夫人的影子,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此刻麋竺听到刘备的感谢,眼中却流露出些许无奈。
之前刘备被吕布断粮,又为袁术击破,仓皇败走海西,陷入人生低谷。
麋竺当时就有了“奇货可居”的想法。
他打算资助刘备大量的粮草、人手,甚至还打算趁刘备妻妾子嗣都被吕布俘虏的机会,将自己的妹妹进献给刘备。
以刘备的性格,以后如果发达了,必定不忘他麋氏的大恩,要是刘备的妻妾不幸身亡,那他妹子说不定还能成为正室,麋氏将拥有大大的前程。
哪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麋竺刚写信回东海老家,让弟弟麋芳准备物资,吕布那边就突然同刘备和解了。
刘备为了尽快逃出徐州旋涡,来不及等待麋家的支持,到下邳接了家眷后就一路向西赶到小沛。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他麋氏的资助显得没有那么必不可少,缺了一点雪中送炭的味道。
而且现在刘备的妻妾赵氏、甘氏都回来了,他进妹给刘备也没了多大的必要。
“若以年岁来论……”
麋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到刘备身后的那个少年身上。